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一一作者卫创新

卫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之所以敢用质疑的口气写下题目,向约定俗成的定论提出挑战,是因为在我的人生阅历中,碰到过几次天上掉馅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7. 4. 25 ,《中国青年报》第一版刊发了《思想》一文,当时读后,大失所望,这有什么思想?在“思想”的大旗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有辱“思想”二字。于是我抱着七分赌气、三分玩玩的想法,以同样题目写下了《思想》一文,投至《阳城报》并予以发表。</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思想》一文后被评为一等奖,(见2000.11.10.《阳城报》)等报社总编李晓晚电话通知我去领奖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一天上掉馅饼了!我得了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00元,三等奖50元,见文中插图。)赌气赌了个一等奖,玩玩 玩出了200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阳城报》上刊发了“鸿远杯” “阳城人与现代文明” 征文。晚饭后电视没啥看头,只当是消磨时光了,抖动秃笔,纵笔驰骋,花了两个小时写下了《告别低俗走向文明》一文,没想到评为二等奖,奖金800元。(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名,奖金800元。三等奖5名,奖金5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200元。见2010.12.8.《阳城报》)两小时得了800元,值!天上又掉馅饼了!那位看官笑了:人家在全省全国得奖,奖金成千上万,不声不吭,你这算什么屁奖?还值得咋咋呼呼?岂不知我是麻袋片上绣花一一底子不好。我仅为初中学历,墨水少的可怜,参加工作在电厂,我的专业是修理电动机发电机,不拎的是扳手榔头,要说耍笔杆写文章,那是在孔子面前讲论语,司马面前说历史,能得个小屁奖也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7年,阳城县职技校办了两个电力班,职校李校长找到我厂赵文斌厂长,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恳请电厂找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且具有授课能力的工人师傅去职校给学生代代课。当时电厂700多人,扳住指头数,选中了我,我去职校代了约半年时间的课。电厂领一份工资,职校再给我发一份,哈!天上又掉馅饼了!人走了鸿运,山都挡不住!到了年底,当时在县教育局工作、我的阳城一中校友白松瑞通知我去教育局领奖,说是晋城市召开全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职校把你推荐到市里,市里给发了500元奖金。老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的人生经历使我对这句老话打了个问话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N多次“掉馅饼”的美事,例如在县史志办王家胜主仼的帶领下,参与了《阳城水利志》《阳城县财政志》的编攥工作。2007.9.3被阳城县老干部局聘仼为老年大学合唱班教师,一直至今。还有一些零敲碎打、不足挂齿的“小馅饼”,限于篇幅,略。</span></p> <p class="ql-block">  达人罗永浩在总结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时曾说:人生免不了会踩到几次狗屎。而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人生免不了会遇到几次天上掉馅饼。</p> <p class="ql-block">  陕西作家陈忠实当初在写《白鹿原》时抱定的宗旨就是:不问收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他后来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白鹿原》被评为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假如没有平时坐冷板凳的苦功,没有天长日久的砥砺,要想天上掉馅饼,那你等着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一2025.6.28.卫创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