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流芳三载 夏读共研同行——六〇小学教师读书分享会纪实

万年县六〇小学

<p class="ql-block">  六月的风裹挟着知识的芬芳,在六〇小学的校园里悄然流淌。6月28日,学校第三届教师读书分享会如约而至,15位教师以书为媒,共话教育智慧,为这场持续三年的阅读盛宴再添华章。</p> 《学校的100种可能》 <p class="ql-block">  陶诗瑜老师翻开《学校的100种可能》,用温暖的话语诠释教育真谛:“教育不是冰冷的模具,而是播撒希望的土壤。”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即使身处“裂缝”,也能在教师的关爱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p> 《探寻理想教育之光》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生命的觉醒。”郑玲玲老师以“探寻理想教育之光”为题,分享了发现学生闪光点的实践故事。她提出,培养“大写的人”需要回归本真,用持之以恒的行动,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p> 《春天的约会》 <p class="ql-block">  周荣芳老师以《春天的约会》为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韵律巧妙融合。她倡导“顺应生命节奏”的教学理念,让抽象的数学符号化作春风细雨,滋润孩子们求知的心田。</p>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p class="ql-block">  “好课堂是一座桥梁,连接知识与热爱。”李凌霄老师结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一书,提出打造魅力课堂的三大秘诀:搭建知识桥梁、创设惊喜瞬间、抛出启发性问题。她强调,给予学生表达空间,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p>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p class="ql-block">  郑芳君老师围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出“梦织教育”理念。她指出,研究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实践创新,是助力学生个性成长的基石,也是教育者的核心使命。</p>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无声的浸润。”江晓君老师以“甘草”自喻,倡导温和从容的育人方式。她分享了从细节入手赢得学生喜爱的妙招,强调通过“行无言之教”,培养学生的书写与阅读习惯。</p> 《教育的100种可能》 <p class="ql-block">  汤美根老师再次解读《教育的100种可能》,用三个“教育的可能”直击本质:问题细节中藏着转机,唤醒远比控制更有力量,而不期而遇的温柔,往往能创造教育奇迹。</p> 《看见教育的100种可能》 <p class="ql-block">  冯一珠老师以“遇见、共鸣、实践、反思”为脉络,讲述阅读《看见教育的100种可能》的感悟。她提出以美育为舟,在教育之路上追寻诗意与远方。</p> 《带班出学问,细节凝匠心》 <p class="ql-block">  曹萍老师从《带班出学问,细节凝匠心》出发,聚焦班级管理细节。她分享了家校沟通的实用技巧、作业管理的创新方法,并以身边优秀教师为例,展现教育匠心的力量。</p>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p class="ql-block"> 程亚慧老师结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分层教学与课程融合的实践经验。她立志做有温度的教育者,用包容与智慧,呵护每个孩子的独特成长轨迹。</p> 《班主任工作漫谈》 <p class="ql-block"> 周方欢老师以“科学艺术家”自勉,从《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汲取民主管理智慧。他用“商量的魔力”和“自我唤醒艺术”,讲述班主任工作中的暖心故事,展现教育的智慧与情怀。</p> 《以生为本 创造灵动英语课》 <p class="ql-block"> “阅读,是教师转型的钥匙。”周灵老师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探讨从“书本中心”到“学生发展”的教育变革。她呼吁教师通过阅读更新理念,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灵动课堂。</p>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p class="ql-block"> 江慧娟老师用“陶工与陶壶”的哲学隐喻,解读《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她提出美术教育的多元价值——在创作中,学生与教师都在互相塑造、共同成长。</p> 《表扬出学问,细节凝匠心》 <p class="ql-block"> “表扬是门艺术,时机与方式决定效果。”余佩涵老师聚焦“滞后性表扬”等策略,深入探讨如何让赞美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教育细节绽放光彩。</p> 《解锁教育密码》 <p class="ql-block">  李莹洁老师以一段生动的情境表演开场,用《解锁教育密码》中的智慧,讲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密码”,教师的使命就是用爱与耐心,为其点亮专属光芒。</p> <p class="ql-block">  书页翻动间,是教育者对理想的坚守;言语交流中,是智慧火花的热烈碰撞。这场读书分享会不仅是思想的盛宴,更是六〇小学教师以书为友、以研促教的生动写照。未来,他们将继续在书香中深耕,用阅读赋能教育,书写更动人的育人篇章!</p><p class="ql-block">编辑:张小红 戴金金</p><p class="ql-block">一审:李丽红</p><p class="ql-block">二审:陈雅芬</p><p class="ql-block">三审:丁玲</p><p class="ql-block">签发:陈忠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