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座不朽的丰碑—瞻仰重庆黄山台湾光复纪念碑

白桦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桦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以法律的形式将10月25日设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在国家层面举行纪念活动,意义十分重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它有利于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重庆南岸的黄山上,有一座著名的博物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八十多年前,那儿曾经是中国人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远东指挥中心,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p>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里的苍松翠柏丛中,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台湾光复纪念碑,碑身前后,都镌刻着一行醒目的花卉环绕的数字“1945·10·25”,那是一个值得台海两岸同胞永远铭记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五日,欣逢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五周年之际,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在这里修筑了这座纪念碑。</p> 台湾光复纪念碑 笔者最近造访黄山,瞻仰了这座不同寻常的纪念碑,受益良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碑落重庆 意义非常</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打败清朝军队,并于次年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台湾及澎湖列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台湾人民始终没有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他们怀着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对日本殖民文化侵略和“皇民化”运动进行了长期针锋相对的抵制,有力地冲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显示了台湾同胞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意志。</p> <p class="ql-block">福建.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战时的首都和永久的陪都。大批台湾爱国同胞,纷纷渡海,回到大陆,来到陪都,参加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民政府在艰苦抗战的同时,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方针政策,先后设立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直属台湾党部”、“国民政府台湾调查委员会”等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抗日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积极推动和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成为收复台湾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陪都重庆在争取抗战胜利,以及顺利收复台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9日, 中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凡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因此,《马关条约》属于废止之列,日本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的统治,从是日起即失去凭借。 1943年11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 开罗宣言》规定:战后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 1945年 7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 波茨坦公告》,再次确定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主张和立场,均得到了国际法律的保证和国际社会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政府即公告中外,行将接收台湾。</p>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p class="ql-block">  8月26日,陆军总司令、时任中国战区受降主官的何应钦将军,宣布了台湾地区的受降主官为陈仪,受降地点在台北。9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委派陈仪为行政长官,又成立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 准备接受在台日军之投降。</p>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上午9时,台北市公会堂(即今天的中山堂),身穿崭新陆军上将服的中国主降官陈 仪主持了受降仪式,宣读受降书后,由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签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陈仪将军随后发表广播讲话,郑重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 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给中国全体同胞及全世界周知。现在台湾虽然已光复,我们应该感谢历来为光复台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战的将士…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日寇侵占我台湾省半个世纪的历史到此结束,宝岛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光复,洗雪了我们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历史耻辱,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它将永载史册,成为中国在抗战中的最重要历史成就之一。其伟大意义,勿庸置疑。</span></p> <p class="ql-block">1945年.中国军队光复台湾纪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碑耸千秋 鉴垂万古</span></p><p class="ql-block"> 台湾光复纪念碑碑后,镌刻着一篇金光闪闪的铭文,言简意赅,如行云流水,文情并茂;词章典雅,书法上乘,不失为碑文佳作。今照录于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台湾澎湖,乃中华之神圣领土,物阜民丰,实神州之海上明珠。变生不测,悲逢甲午;丧权马关,失地悬孤。其痛惨怛,岂止切肤。感我台胞,勇搏入室虎狼,五十余年,后继前仆;唤我手足,衍绵华夏文明,抵制同化,告慰先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狂寇野心,意犹未足,逞鲸吞之妄图,更穷兵而黩武。烽烟弥漫寰球,铁骑蹂躏大陆。中华儿女,同心禦侮;驱逐强虏,义无反顾。岿然重庆,建战时之陪都;国共合作,树中流之砥柱。全民奋起,保家卫土;统一战线,国难同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开罗宣言,明定归复;国际公认,无违无忤。败寇穷途,乞献降书;台澎庆归,珠还合浦。雁行重序,伯埙仲篪兮同奏乐舞;棠棣花开,分枝联萼兮仍本一株。前事不忘兮后事之师,欲知其新兮乃温其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碑耸千秋,鉴垂万古;金瓯盈缺,山河永固。”</span></p><p class="ql-block">  落款为台盟中央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时间是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五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牢记历史 开创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们即将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台湾光复八十周年的喜庆日子,这是值得我们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庆贺的日子,我们深切缅怀那些为抗战胜利、为台湾光复而流血捐躯的千千万万两岸先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八十年来,宝岛回到了祖国怀抱,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容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年,在我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两岸同胞团结抗战,共御外侮,谱写了民族解放、国土光复的历史篇章;今天,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依然血浓于水,休戚与共,绝不会容忍台独势力搞“去中国化”,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span></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不忘历史,温故知新,谱写民族复兴、祖国统一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附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开馆二十余年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如潮好评,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关注,成为沟通两岸历史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的重要桥梁。</span></p>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携夫人访问抗战遗址博物馆 2024年4月,马英九先生一行访问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马英九先生一行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025-10-26修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