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佳作(附试卷分析)丨风光无限好 旅途故事多(八年级(下)期末考试)

沧桑

考场传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晋大地,风光旖旎。这里有太行山脉的巍峨神奇,有晋祠古建的精巧绝伦,有平遥古城的古朴厚重,有云岗石窟的雄浑沧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给学校“三晋风光”栏目投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题目一:以“最美的地方”为题,选一处你在山西范围内游览过的山水风光或人文胜迹写一篇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题目二:以“( )的故事”为题,讲述你在旅途中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写作提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①如选题目二,先补全题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span></p> 佳作推荐 试卷分析 <p class="ql-block">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分析</p><p class="ql-block">一、试题分析 </p><p class="ql-block"> 本次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原则,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试题从多维度设计语文读写情境,如“爱我山西 传承文化”主题宣传活动,“赏读经典 润泽心灵”主题活动,“科技走进生活”学习活动,“谈旅游·话霞客”宣传活动等等,既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又突出山西地域文化;既重视了对学生语文读写素养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生活积累和思想情感的评价,真正有利于全面客观评估学生的语文综合核心素养。试卷语文特色鲜明,山西文化凸显,切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的质量监测。</p><p class="ql-block">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四大板块及分值比例:古典之美(27)、文学之约(27)、现实之思(26)、心灵之旅(40)。</p><p class="ql-block">二、试卷分析</p><p class="ql-block">(一)古典之美(1—7题,27分)1—2题答题情况分析:分值12分,均分8.1分1题是古诗文原句理解性默写,分值10分,诗7文3,皆是名句。80%的学生背诵情况良好,但默写情况不容乐观,错字、别字、不规范书写现象尤为突出,如“萋”字近半学生写错,草头下“妻”字少了上面一横,“洲”写为“州”,“尔”写为“而”,“忽”写为“乎”,“歧”写为“岐”,“寞”写为“莫”等,都反映出学生平时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p><p class="ql-block">今后在教学中,务必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句的意境,不仅要逐字逐句过,还要加强对易错字的反复训练。2题是对古诗片段的补全赏析。分值2分,补充横线两条,依次让学生填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字)和一个概括场景短语,由于不仔细审题,没有真正理解节选诗句的内涵,再加之自身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有限,有近一半学生只能得一分。</p><p class="ql-block">3—5题试卷分析考查内容:这三道题是对课内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考查,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手法运用。得分情况:总分9分,均分6.21分。 3题字词解释,“或”和“旨”,其中“或”错误率最高,大都解释成“或者”了。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准确把握这些实词的意思。4题句子翻译,其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错误最多,前半句不能翻译出“且”“等”且意思完全不符,导致失分。这就要求学生们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候一定要理解透,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容易忘记。5题类比说理,此题能得4分的不到20%,从答题情况看,大多人不审题,没有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或者不能准确找到运用类比的地方。答题态度不端正,随意写。这就要求学生在今后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真的不能只靠死记硬背一些字词,译文,也要关注本文的写作手法等,同时还要学会归类,运用相同手法的文章放一起对比理解!</p><p class="ql-block">6—7题试卷分析,6题3分,7题3分,共计6分。第6题是给文言文划分节奏,有40%的学生全对了,其它学生不理解意思是蒙的,或似懂非懂。第7题,结合原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礼的作用,也是有40%的学生做的完整准确,其它学生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去写,或是只回答了一点。这篇短小的课外文言文,也暴露出课内文言文很多学生都学的不够扎实,也是语文课的一大难点,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二)文学之约(8—12题,27分)8—10小题 </b></p><p class="ql-block">这一题共6分,平均分3.38分,这是一道基础题,整体得分不理想,主要失分在(8)(9)题上,(8) 题学生把“魅”写成“鬼未”“魅”字中少了“厶”的,还有写成“昧”“jue”声调加上“u”上的,还有“v”上两点不去直接写声调,(9)句子中存在介词的用法不清楚,大多同学把“让”改成“使”,还有同学修改宾语中心语的,五花八门的都有(10)整体都能得分了,除非个别随意的学生不读题,乱写。建议:平时基础知识还得多让学生积累。</p><p class="ql-block">11题试卷分析:满分6分,均分5.15分,评分标准能结合保尔·柯察金经历阐述2分,结合句子分析2分,语言2分。得分整体不错,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结合名著进行人物结合句子分析,只是在语言方面稍差点,极个别同学照抄材料,答非所问,只是得了个辛苦分,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名著阅读训练,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p><p class="ql-block">12题,共有(1)(2)两道题目,分值分别是5分、10分,均分10.39分。(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4处填写“所见景物”,1处填写“引发的感受或联想”。该题学生得分率较高,满分的学生数不少。失分原因在于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的缺失。</p><p class="ql-block">(2)题,赏析文章,题目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学生答题时,未能紧紧围绕角度写作,而是就自己感受或积累较深的其中一点来写,甚至脱离了文章,致使不能得高分。建议:1.加强书写要求;2.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技巧的点拨;3.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p><p class="ql-block"><b>(三)现实之思(13—15题,26分)</b></p><p class="ql-block">13—14题考查说明文阅读,共计10分,整体均分5.64分,偏低。从试卷可以看出,说明文相关知识基本掌握。存在问题:1.只管提取信息,不善于对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比如第13题,大部分学生只是现成抄写文章内容。2.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只是机械地背诵所谓的答题“套路”。比如14(1),分析“主要”的作用时,只是说用上它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不准确了,缺少有针对的分析。3.用语不规范。比如,做的是说明文的题目,写的却是“论述严谨,有说服力”等语言;还有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回答的是修辞手法;“列数字”总写“例数字”等。建议: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加强思维的训练。</p><p class="ql-block">第15题,本题分值共16分,平均得分为9.85分。分值分布情况如下图。</p><p class="ql-block">本题分三个小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问:“同学们想了解徐霞客游历的特点,请根据【了解徐霞客】的内容谈一谈。”(3分)。本题作答,只有三四个学生能精准的作出概括,大多数考生缺乏概括能力,从材料中抄写原文,导致失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题和概括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第二问:“同学们对悬空寺很感兴趣,请根据【徐霞客山西游】中的文字与图片对悬空寺进行介绍。(不少于80字)”(5分)。本题作答,部分考将原文第二段抄写在上面,没有结合图片和《徐霞客游记 游恒山日记》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p><p class="ql-block">第三问:“活动结束时,请你以“跟着徐霞客去旅游”为主题写一段结束语。”写作提示:①结合三则材料;②不少于100字。(8分)本题作答,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本题为学校开展“谈旅游 话霞客”宣传活动,结束语中一定要结构完整,有开场语,有活动的意义,有活动的要求,有寄语。此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写作片段和应用文写作训练。</p><p class="ql-block"><b>(四)心灵之旅(16题,共40分,含卷面分3分)</b></p><p class="ql-block">16题为写作,题目一要求:以“最美的地方”为题写游记,地点限定在山西范围内的山水风光或人文胜迹。写游记要按照一定顺序,比如游览顺序,依次描写所到之处的景色、建筑等特点。同时,可融入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是“最美”的,可从景色之美、文化底蕴等方面阐述。题目二要求:以“ ( )的故事”为题,需先补全题目,讲述旅途中在发生的故事。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避开真实信息。本次作文难度不大,教材中第五单元学习写游记和第六单元写作“( )的故事”与本次作文要求高度吻合,学生应当感到熟悉和亲切,可能不少学生平时就写过这方面的习作。从阅卷中看,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也印证了这种推测。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是对其写作水平的一次检验,也是平时写作要求的一次外化展示。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有外出旅游经历,无论是写游记类还是旅游中发生的故事,应该都不难。省内景区众多,阅卷中学生写作有平遥古城、五台山、晋祠、壶口瀑布、云冈石窟、皇城相府等景区,或写山水风光的壮美,或写人文胜迹的底蕴,写游记能采用移步换景或定点观察,写故事注重情节的曲折生动,其中不乏内容生动、语言优美、书写工整的佳作。尤其部分学生写自己家乡如王莽岭、锡崖沟、武家湾、浙水等地,更为真实可信。也有少数学生审题发生偏差,最美的地方写到了外省如北京故宫、长城、洛阳、云南、老君山、八里沟等,《_的故事》和旅途中完全无关系,如《猫的故事》、《成长的故事》、《记忆中的故事》、《生命的故事》等。从内容看,语言平淡,平铺直叙,缺乏写作技巧的情况也不少,从卷面情况看,书写不容乐观,字迹潦草、涂抹现象时有出现。</p><p class="ql-block">写作建议:</p><p class="ql-block">一、写作思路:对于题目一,开头可以直接点明要写的山西的地方,引出下文。中间部分按照游览顺序,详细描写该地的景观,如写太行山脉,可描写山峰的形态、山间植被等;写晋祠古建,可介绍建筑风格、雕刻等。结尾总结此次游览的感受,再次强调这个地方的美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对于题目二,补题很关键,可从旅途遇到的人、事、物入手,比如“与老艺人相遇的故事”“古巷探秘的故事”等。开头设置悬念或直接叙述故事背景引入。中间详细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突出故事的趣味性、难忘性等。结尾升华主题,通过这个故事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如对山西文化的新认识等。</p><p class="ql-block">二、素材选取:若选题目一,可回忆自己在山西游览过的著名景点,如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王家大院的精巧布局等;选题目二,从旅途中的经历挖掘,如遇到热心的山西当地人帮忙指路等小事。</p><p class="ql-block">三、语言表达:写游记时,运用生动的描写展现景色之美,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故事时,通过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让故事更生动。四、卷面书写: 一定要注重卷面质量,尽量做到书写工整,避免涂抹影响整体卷面整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