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呼和浩特.包头

昵称不知道叫什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的暑热来得格外早,时值六月温度上升到了38℃,选择一个塞外的城市,用一周的时间走访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和与其相邻的工业重镇包头。</p> 蔚州古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月18日第一站,打卡蔚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蔚州古城建于1600年前,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古城中心建鼓楼,古城呈凸字形,东西南三个城门,北门在凸出处建了一座玉皇阁,兼具道教宫观与军事瞭望功能,也叫靖边楼。还有一个建于北魏时期的南安塔,南安塔地宫的珍贵文物目前都在蔚州博物馆。</p> 召城•青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呼和浩特被称为“召城”,召在蒙语里是寺庙的意思。由阿拉坦汉于1579年建大召寺开始,祖孙三代相继建席力图召,小召寺,逐渐形成了“七大召,八小召寺,七十二个绵绵召”的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呼和浩特还被称为“青城”,我原以为是青草茂盛的意思,其实不然,当年呼和浩特建城门、城墙以及城内的建筑都采用青砖青瓦,远处看去是一片青色之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大召寺广场,阿拉坦汉坐像矗立中央,走进大召寺,时近正午阳光直射,蓝天上白云朵朵,五色经幡随风飘动,与大召寺富丽堂皇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幅庄严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康熙皇帝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转世的规定,大召寺成了极少不设活佛的寺庙。大雄宝殿有稀世珍宝:银佛、龙雕,壁画,还有康熙皇帝用过的孔雀伞,御赐的宫灯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音阵阵,香烟袅袅,红墙黄瓦之间,一种浓郁的藏传佛教氛围扑面而来,让你深陷其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席力图召寺,与大召寺一路之隔(因为小召寺损毁严重,有的物品移至席力图召寺,小召寺只保留了一座门楼)。席力图召是阿拉坦汉的儿子僧格都愣为迎接索南嘉措而建,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喇嘛寺院。康熙赐名为“延寿寺”。</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大经堂非常漂亮,藏汉合璧,初看古拙朴素,细看精美奢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白玉塔身上布满了雕刻。白塔和大经堂是席力图召两大艺术瑰宝,历史与艺术的交融,它们的美是相机所不能呈现的。</p> 城市漫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呼和浩特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蒙、汉、满、回族,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天主教,呈现出多元文化,多种建筑风格集中在一个街区,漫步呼和浩特街区你会觉得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p> <p class="ql-block">大召释迦八塔</p> <p class="ql-block">宝尔汗佛塔</p> <p class="ql-block">佛眼注视着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真大寺,始建于1693年,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灰色的墙,绿色的门窗,配上金色的大字,对比强烈,分分钟拍出复古片。</p> <p class="ql-block">望月楼</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青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五塔寺后街</p> <p class="ql-block">庆凯桥</p> 内蒙古博物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月20日,恰逢内蒙古博物院新院开馆试运行第一天,真是来着了!</p> 包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包头,北方工业重镇,首先给人第一印象“钢铁城市”,但是包头是“包克图”的谐音,它还叫“九原”,还叫“鹿城”,有敕勒川草原,还有诸多的召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日上午从呼和浩特驶向包头沿途美岱召,美岱召,听起来就很美的地方,然而“美岱”则是“弥勒”的意思。如果你在呼和浩特大召寺了解了阿拉坦汉的功绩,那么你在美岱召就看到了阿拉坦汉的历史足迹,阿拉坦汉一个蒙古的部落首领在与中原明朝反复的较量后双方于1571年达成《隆庆和议》,阿拉坦汉在此城受封为顺义王,朝廷赐名“福化城”,而后阿拉坦在此城迎请西藏格鲁派高僧在此传播藏传佛教,这里也叫“迈达里庙”“美岱召”。1580年迁都呼和浩特后政治中心才由此转移。</p> <p class="ql-block">美岱召博物馆,这里介绍了阿拉坦汉的历史功绩,签订《隆庆和议》,推动蒙汉和平互市,建立呼和浩特城以及引入藏传佛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寺合一,城墙包裹了佛殿与王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娘子,阿拉坦汉夫人,在阿拉坦汉去世后继续推行《隆庆和议》,辅佐三代顺义王,维持蒙汉和平,推动内蒙古经济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当召,白色的建筑沿着山坡依次而建,在阳光下泛着洁白的光,这种白不是城市里的化学涂料,据说是熟石灰拌着米浆泼洒上去的,举目望去整体建筑圣洁庄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当召的历史地位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当召始建康熙年间1662年,乾隆十四年间重修并赐名“广觉寺”。</p> <p class="ql-block">赛罕塔拉城中草原</p> <p class="ql-block">北方兵器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昆都仑召,在昆都仑河边的一座召庙,可以说是缩小的五当召,同样经历了由康熙到乾隆年间,有乾隆赐名“法禧寺”,经过了漫长的重修,现在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包头博物馆</p> 大同•灵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4日返程经大同市灵丘县,灵丘是我一直想来的地方,它有一座寺庙叫“觉山寺”,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皇家寺院,孝文帝三岁被立为太子,因北魏“子贵母死”制度,生母被赐死,由冯太后抚养长大。寺内最著名的是辽代重修的砖塔,经历了雨打风吹和大地震,至今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灵丘县得名也有一段故事,战国时期一代英主赵武灵王死后葬这里,故而叫灵丘。赵武灵王在治理赵国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其中最有名的“胡服骑射”,让赵国迅速强大起来,晚年在继嗣问题上犯了错误,被饿死在河北沙丘,可能他的儿子无颜面对他,将他葬在这边远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觉山寺依山傍水,古柏森森,游人很少,安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砖雕的山门也很独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的砖雕精美,第一层有辽代的壁画,现在关闭不让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寺庙的西南面山坡上还有一个小塔,这就是觉山寺的“塔井山齐”,大小塔遥相呼应,塔顶同在一个高度,同是海拔十三丈,和寺内的北魏古井深度是一样的,是不是很神奇?如果站在小塔这边的坡顶上应该是拍摄觉山寺全景的最佳位置。在这里想到了有趣的一点,1500年前的孝文帝推行汉化迁都洛阳,让鲜卑人穿汉服,而2300年前的赵武灵王让汉人穿胡服,两个推行服装改革的人都在灵丘留下了印迹。</p> 记录你走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