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清-半世生涯一卷书的美篇

王世清-半世生涯一卷书

<p class="ql-block"> 第五章</p><p class="ql-block">自学篆刻之路:镌刻时光里的奋斗印记</p><p class="ql-block"> 文/王世清</p><p class="ql-block"> 在灞桥职校任教期间,每个周日,我都会将加班制作的皮影、剪纸画,送往半坡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的涉外商店代销。那时年轻气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每晚都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不知疲倦。</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前往半坡博物馆送皮影,在展厅台阶下的大树旁,发现许多游客围聚在一起。好奇地凑近一看,原来是一位河南师傅正在给外宾刻制印章。只见那印章上下分别镌刻着外文与汉字,印面多以十二生肖为图案,栩栩如生的老虎、威风凛凛的狮子跃然石上。这样一枚成本不过两三块钱的石头印章,师傅仅用三分钟便能刻好,外宾拿到成品后,往往会爽快地递上25块外汇券。要知道,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外汇券堪称“硬通货”——最高时,10元外汇券的购买力相当于18元普通货币,市面上紧俏的空调、电视机等商品,只有外汇商店才有货,且必须使用美金或外汇券购买。看着三四个外国游客自觉排队等候,我敏锐地意识到,这门手艺可比制作皮影来钱更快、利润更高!</p><p class="ql-block"> 自那以后,我开启了“偷师学艺”的历程。一有空,我就往博物馆跑,默默观察师傅的下刀手法、钻研篆刻技法。随后,我在西安西大街城隍庙购置了篆刻刻刀和石料,开始了艰苦的练习。我掐着秒表反复雕琢,刻了磨、磨了再刻,在一次次的尝试与改进中,不断提升雕刻的速度与质量。终于,当我也能在三分钟内完成一枚印章时,便鼓起勇气,在半坡博物馆涉外停车场摆起了摊位。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真诚的态度,我逐步拓展人脉关系,成功进入半坡博物馆设摊经营。一张简单的桌子,上面摆满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印章石料,成了我逐梦的小天地。第二年,我的摊位版图不断扩张,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秦皇餐厅、友谊商店,一路延伸至1号坑、3号坑,最后入驻友谊展厅,生意愈发红火,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那段日子,我每天清晨便骑着三轮摩托,迎着晨曦从半坡赶往兵马俑博物馆;夕阳西下时,再踏上返程之路。碰上白天未完成的订单,即便夜色深沉,我也会挑灯夜战,赶在12点前将印章送到各大宾馆。1989年,正值改革开放浪潮奔涌,大量外宾、台胞来华旅游。我灵机一动,让加工的印章料带上兵马俑或秦始皇雕像元素,这份独具匠心的创意深受外宾喜爱,订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这一年,凭借篆刻收入,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在老家为一生操劳受苦的父母盖起了全村首栋两层小白楼,希望二老能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变数。后来,我遗憾地放下了篆刻刀,转身投入筹办经营秦乐宫的事业中。秦乐宫坐落于秦兵马俑门外右侧,占地300平方米,是一座二层建筑。在这里,我以秦宫廷乐舞为主题,打造了独特的表演空间,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绝伦的演出,还能近距离感受古老打击乐器的魅力。出售门票、供游客观看节目,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段征程。但那段自学篆刻的岁月,始终是我生命中熠熠生辉的奋斗篇章,承载着梦想、汗水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