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西单村

发现美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4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蒋普权,蒋普权夫人李小玲女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王庆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毛体书法家张全利,张全利夫人李艳玲老师,济南市摄影协会会员蒋卫东,作家郭文京等一行8人,在济南红色文化宣传站站长李宏伟的带领下,前往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淄博西单村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全国劳动模范、生态文化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原党总支书记单台阶,原村主任单方修,现任党总支书记单保军,李军经理等热情接待了我们。李站长向老书记等村领导介绍了同行人员和活动安排,并向他们赠送了三维彩色毛主席画像、毛主席像章和莱芜特产燕子石。</p><p class="ql-block">座谈开始后,老书记说:首先对你们来我们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宣传我们的做法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都是“三个文化”(红色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的践行者,希望你们指导我们的工作,宣传红色文化。你们去了南街村很了不起,很不简单,很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坚持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p><p class="ql-block">你们来了,通过村史馆看一看,亲自体会一下。你们宣传介绍我们村的情况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虚假宣传!</p><p class="ql-block">我们村里安排一位老同志专门负责老年人生活管理。我们村的老年人,2016年有90个,今天是176个,老年人的快速增加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践行“优秀的孝文化、优秀的生态文化、共产党的先进文化”卓有成效!为什么他们都如此健康长寿,老年人为什么增加这么快?我们的实践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做任何事情,都有拥护的和反对的,拥护的说好,反对的说差。过会,请老主任带领你们到我们村好好的看一看,全面了解一下,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当面找问题,背后说成绩才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我讲三个问题,一是向你们介绍一下我和西单存的基本情况;二是坐谈结束后,我将陪同你们在我们的村办食堂吃午饭,让你们看看我们是如何生活的,看看我们的老年人、老师和小学生他们吃的什么,喝的什么,看看他们的居住环境,休养环境。之所以陪着你们在村里餐厅吃午饭,就是要让你们亲身体验一下,我们村是如何吃饭的;三是午饭后,我还将陪同你们到我家看看我自建的三层生态别墅,也是我们村的第三代住宅样板房。我们建房坚守“地球增大,绿色增多”的先进生态理念,太阳能、小菜园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多有富余。</p><p class="ql-block">我是1951年11月生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历任西单村团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朱台镇党委副书记,临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3任等职,是临淄区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淄博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第八届人大代表。获区十大模范共产党员、市优秀党员、省优秀党员、市廉洁勤政好干部、省农业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1年11月2日,李鹏总理亲临西单村视察,对我做出的突出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赞我为“农民博士”。</p><p class="ql-block">从村党总支书记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我依然心系村庄发展。仍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向老师们讲述其入党初心及带领村民创业的故事,围绕“三种文化”、”五种精神”,分享带领西单村发家致富、弘扬尊老爱老、尊师重教精神的故事及做法,对党员教师提出殷切希望,鼓励他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还给村里的党员上党课,以“共产党员如何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工作作风”为主题,结合自身实际,从生活中、工作中的小事说起,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向大家讲解如何做好一名共产党员,为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1976年6月(2001年7月卸任村总支书记),我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西单村是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穷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走生态农业之路,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创建了种养、加工、贮藏、运销、服务一体化的平原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喷灌化、能源沼气化、环境生态化”。整个村庄全是规划有序的现代化建筑,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蓬勃生机。在淄博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西单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p><p class="ql-block">西单村位于朱台镇北部,现有345户人家,共1268人在此安居乐业,党员数量达48名,拥有1500亩肥沃的耕地。</p><p class="ql-block">据《单氏家谱》记载,单氏于明朝从安徽凤阳府迁至高密,后来到此处立庄,自此开启了西单村的发展篇章。这里祖祖辈辈崇文尚贤,英才辈出,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建设了农村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室、棋牌室、农民文化屋,还建成了大小游园4处,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场所。村内成立的太极拳协会、广场舞队、门球队等5个文艺组织,更是让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此外,西单村史馆的建成开放,以详实的图片、实物等资料,生动展示了村庄的发展演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总支的领导下,首创“南菜北运、北菜南种”模式,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循环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科技勤劳致富的辉煌历史,成为传承村庄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西单村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精神。1982年,村里开始新村规划和庭院经济建设,每户院前建有156平方米的藕池,园内池前种葡萄,葡萄架下建猪圈,猪圈上边建鸡舍,形成了庭院内外的立体种养模式,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8年6月,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农业生态平衡良性循环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业先进单位”和“文明先进单位”称号。从1985年开始,西单村又开“南菜北运、北菜南种”之先河,租种海南三亚市200亩农场,组织村民到海南种菜,同时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开挖2公里长的环村河,村内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1996年12月,荣获“国际生态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单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2000年企业改制后,2007年关掉占用村集体土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工厂,结合本村靠近寿光市厨具市场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投资2.1亿元的山东宇丰商用厨具有限公司,年产20万台新型节能厨房设备项目;引入总投资1.3亿元昱明通风设备有限公环保通风系列设舒项目,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8000元,成了村里的富民产业,真正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种地两不误。山东志台物流有限公司拥有车辆200余辆,为西单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1.2万余元。这些企业给村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功招来两家大型厨具企业,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土地租金收益,还为村民提供了600多个工作岗位,让青壮年村民成为操控自动化设备的现代工人。</p><p class="ql-block">近年来,西单村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村里收回集体土地、流转部分村民土地,投资建设了四十多个现代化智能大棚,每个大棚投资50万元,面积是传统大棚的8倍。这些大棚配备自动放风机、水肥一体机、自动卷帘机、自动打药机等智能化设备,实行“四个统一”的专业化产业运营模式,即“建设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解决了蔬菜种植上下游难题。如今,村民流转土地每亩可收入1000元,土地流转以后,种植户在智能大棚里轻松劳作,每日可领到120元的工资,每个蔬菜大棚年产量达12万公斤左右,年产值接近30万元,一年毛收入在20多万元,稳定的收益吸引着越来越多村民投身农业。</p> <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村积极探索联村发展模式。针对东单村人口少、基础薄弱,西单村基础好、资产丰富的实际情况,系统整合两村土地、项目、人才等资源,组建单家联村党委,采取“以强带弱、结对共建”的帮扶发展模式。规范化运营蔬菜大棚共富项目,流转680亩土地(西单村580亩、东单村100亩),建成48个智能温室大棚,提供35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带动东单村集体增收7万元;成立研学共富公司,利用西单村现有研学基地,东单村占股30%,西单村占股70%,投资建成研学共富工坊,增设沙画、拓片等研学课程,打造产品展示售卖区,全年可接待1万人次研学,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以上。此外,还计划建立统一化蔬菜市场运营机制,带动两村稳定增收,预计2025年东单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西单村集体也实现显著增收。</p><p class="ql-block">在乡村治理方面,西单村也是成绩斐然,是“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村里聚焦“一老一小”,大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建设了鹤童康乐生态养生院,首创“时间储换银行”,自2016年起,每天免费为村内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三餐,80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入住康养院。2022年,村里又建成“长者食堂”,一天为老人提供三顿饭,每周保证不低于28种菜品,顿顿荤素搭配,且每位老人都有专属“定制”餐盘,用餐后的餐盘用麸皮擦净,沾满油水的麸皮进入农场成为饲料,冲洗用水进入厌氧发酵池发酵后成为水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成立“陪你到老”志愿服务队,设立“时间储换银行”为老志愿服务项目,让“低中龄”老人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卫生清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六大类共计30项志愿服务,构建起循环互助养老模式。</p><p class="ql-block">鹤童康乐生态养生院成立以来,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都在130万至150万左右,这笔数目巨大的费用都是我个人承担,没让村里出过一分钱。</p><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们,我们盘活闲置30年的资产,建成集住宿餐饮、教育教学、旅游地接等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让孩子们了解农村、热爱农村、建设家乡。</p><p class="ql-block">自2023年2月起,长者食堂还为在本村上学的全体学生以及22名教师提供免费就餐服务,并安排志愿者和学生家长轮流值班接送学生,保障孩子们上下学交通安全。此外,以西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活动阵地,面向孩子们开设农村音乐素质课堂、家风家训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素质课程,还设有校外劳动实践课程,为每名学生发放“勤工俭学箱”,划分村庄公共区域专属责任区,组织孩子们课余时间捡拾垃圾,收集废旧资源,每月评选“勤工俭学之星”进行表彰奖励,强化未成年人劳动素质,提升环保意识。</p><p class="ql-block">在春节、建军节等相关庆祝活动中,我们村领导积极参与,最早去复转、退伍、现役军人、革命烈士家中拜年;一起与复转、退伍、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和革命烈士家属座谈,热情讴歌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贡献,传承军人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西单村,已经形成了数字化温室大棚产业集群,带动村民增收,还发展了厨具产业,引进昱明通风、宇丰厨具等龙头企业,联合东单村抱团发展,为群众提供了众多家门口就业岗位。目前,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0万元。</p><p class="ql-block">西单村的高速发展,得到了各级党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区文明村,荣获国际生态二等奖。1990年6月,展示西单村生态农业建设的电视专题片《青春的土地》被译成英文版,在国际农村教育研讨会上展播,受到一致好评。2019年10月22日,西单村被授予“山东省森林村居”称号;2019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森林乡村;2021年9月,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1年12月,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山东省2021年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p><p class="ql-block">上午11点,座谈结束,我们随同老书记来到村食堂,目睹了整个午餐进餐过程,方知老书记所言不虚。</p><p class="ql-block">一进食堂,我们看到,食堂已经准备好了午餐,主食有大米、馒头,副食有6种,包括肉、蛋、蔬菜,还有西红柿汤、八宝粥。饭菜所用肉蛋奶、蔬菜、米面都是村里生产加工的绿色食品。几十名身穿后背印着共产党万岁的马甲陆续来到餐厅,围坐在七八张圆桌前等待用餐,因为我们到来,他们礼让我们先打餐,等我们打完了,他们才有序打餐。在食堂用餐的最高寿者是一名97岁的男性老者!这些老者用餐后,首先清理好就餐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擦干净桌面,将垃圾倒入垃圾桶中,然后用麦麸擦干净餐具上的油渍,用清水冲干净餐具,放到指定地方进行高温消毒!我们感叹:老人一日三餐吃的这么好,能不长寿吗?</p><p class="ql-block">上午11.30,学生放学,老师、学生来到餐厅就餐。由于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孩子们都很有礼貌。看到我们在此就餐,纷纷向我们走来,问一声“爷爷们好”!</p><p class="ql-block">第三批吃饭的是村里的员工,整个用餐时间1个半小时。这个村办食堂,春夏秋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着这种美好的过程,恐怕村民的幸福感相当部分来自于此吧!</p><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又随同老书记来到他的家中,参观他新建的生态别墅。别墅的地下室是种的6000棒蘑菇,蘑菇摘下来就可以食用,我品尝了2只,感觉味道很不错。别墅前面是一个水池,约20平米,下面养鱼,上面种蔬菜。2、3楼硕大的阳台和楼顶也都是立体种植的蔬菜。楼顶还安装了大面积的太阳能。整个别墅所产的蔬菜、太阳能发的电根本用不了,真正打造成了生态别墅!</p><p class="ql-block">在参观村史馆时,现任书记单保军告诉我们: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一切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西单村之所以发展这么好,都是我们一届接一届村书记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村村民早晨饮用的牛奶都是牛奶厂现挤的奶,加热消毒后送过来,奶温还有50多度,分下去,接着喝温度正好。</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西单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西单人并未满足于此。未来,西单村将继续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第三次新村规划建设,实行农业集体资产股权制改制,进一步增加集体资产收入,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产业发展上,不断优化升级,拓展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乡村治理方面,持续创新,完善机制,让村庄更加和谐有序;在文化建设上,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这颗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第三代住房建设2024年已经启动,已经建设完成2栋样板别墅。今后的趋势,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重,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即将成为一个大产业,我们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重点发展组团养老产业。三层别墅,村民自家住一层,租出去两层,每层有三个卧室,有客厅、餐厅、厨房、洗手间、60平方菜园,可接待脾气相投的3个家庭组团养老。租户可自种自吃,新鲜时令、生态环保,节约开支,每层每年村民收费也不多,大约10000多块钱,平均到每户不到3500块钱,一天才10元,比住旅馆不知便宜多少倍。</p><p class="ql-block">西单村从来都是敢闯敢试,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胆尝试“南菜北运”,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到近年来的三产融合,2024年启动的建设集产住、康养为一体的西单生态养者新型住房项目。我们将让全体村民真真切切感受村里发展带来的红利。</p><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蒋普权(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庆镇(山东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全利(毛体书法家)等还为村里留下了十几幅墨宝,热情讴歌了西单村书记、主任们几十年来“忠心耿耿为国效力,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