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卫反击战胜利归来,以下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云县人字玉廷侦察勇士</p> <p class="ql-block">县委县政府领导慰问一等功臣张先文</p> <p class="ql-block">云县人杨国跃为老山十五勇士之一</p> <p class="ql-block">现代军事训练</p> <p class="ql-block">现代军事训练</p> <p class="ql-block">闪电划过云南夜空----美丽青春云南往事(连载二十七)《山河铸剑烽火云岭:云县军魂基因密码星火与长歌》之六</p><p class="ql-block"> 自卫还击作战出生入死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 我要将我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一等功臣老兵张先文赤胆忠心,出生入死赫赫战功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团级干部,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率领91团四连三排攻破1、2号高地,攻歼敌28号、30号、148号高地,炮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动山摇震耳欲聋硝烟弥漫,饿了吃草根渴了喝野芭蕉水。1979年2月17日带一个连炮火枪林弹雨中,跑了一小时四十分钟12公里,神兵天降短兵相接穿插攻歼,抓获8名越军及弹药物资,截获送信三轮摩托车地图作战命令,攻克一个炮火阵地,勇猛纵深推进一个月,遇敌援军包围攻击,张先文机智勇敢冲锋在前,全连战士穿插攻歼在敌缝隙间。</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的三秋工作队,我走进云县那个英雄的家庭,走进那片田园和往事,英雄杨国跃的家园,那样的激荡人心。1984年4月坚守142高地,7月12日接替牺牲的李海欣排长指挥,率领十三名战士,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14军40师步兵119团8连3排15勇士,与越军1个营鏖战10小时,先后打退越军六次轮番冲击,共毙敌104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各种枪支12支军用物资一批,从接手142号高地到7.12大捷,李海欣等15名战士坚守55个昼夜,未丢一寸土地,当年的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上,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举杯,向参加老山作战的英雄模范敬酒,“前线回来的英雄们,你们的功绩将载入我军史册,祝你们在部队建设中继续成长再立新功!”,特意为杨国跃举杯,“为‘李海欣高地’的英雄们,干杯!”,老山十五勇士的英雄壮举,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或许人们会把你们忘记。</p><p class="ql-block">字玉廷,云县人,土族,大专文化,生于1952年6月,1970年12月入伍,197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及老山者阴山两山防御作战,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团部作战参谋(副营级),先后共五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1985年10月任县人武部军事科科长。1999年10月转业到县环保局任副局长、主任科员,2003年退休,现任云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p><p class="ql-block">1979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6团7连副连长的字玉廷,随部队开赴南疆前线。他一带着一队侦察兵在边境线上抵近侦察。一日,部队决定由字玉廷同志担任队长,带领一支15人的侦察小分队,实施深入敌境袭敌捕俘。他安排宣布了侦察分队内三个组组长:第一组抓捕组,组长是辉来荣,保山人;第二组火力组,组长字玉廷队长兼任;第三组掩护组,组长范美生,贵州遵义人,他们配备了15支微型冲锋枪,每支枪压满了4个弹夹的子弹,每人一把军用匕首,一人一个军用水壶,一包压缩饼干,队长特殊配备了一支54式手枪、一副8倍望远镜和指北针。1979年2月13日,晚7时许,这支侦察奇兵从云南金平县马鞍底出发,到达预定位置潜伏待机。越南天生桥一带地域多为山地灌木林和藤蔓如织的复杂地形,越军在公安屯驻守着一个中队。越军前沿阵地左侧有一座营房,山下不到100米的低洼路段旁边有一个水塘,越军每天都派人去挑水。侦察分队经过一夜的潜伏坚守,第二天中午11时许,在越军的阵地方向出现了三个越军,侦察队飞身将走在前面的越军迅速擒获,第二名越军被摁倒后带伤仓皇逃窜。被惊动的越军开始疯狂扫射,战士曾静(贵州人)左手腕中弹负伤,短兵相接的遭遇战瞬间打响。敌军的机枪、重机枪、迫击炮一齐向小分队身边打来,下午3时左右,敌人开始缩小包围圈,字玉廷当机立断,命令捕俘组在押送俘虏先行撤退的同时,全力配合小分队向敌人阵地射击,朝敌军阵地和营区发起反冲锋,敌军自乱阵脚,顿时乱成一片,侦察分队乘着未散的硝烟突出重围,选择崎岖陡峭的山路艰难行走,在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厮杀一天一夜之后,侦察队向边境靠近,集结在地西北河边准备过河,突然身后的密林丛中窜出一股尾随追来的越军,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反应较快的战士唐柏华(四川人)为掩护战友,率先开枪还击,不幸中弹牺牲,身边两名战友也负了伤。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火力组的强大火力打得敌军丢盔卸甲,落荒而逃,在我军前哨排的接应下,回到前线指挥部。我军最后终于感化了这名越军,交待了他是越军公安屯中队的一个班长,并为我军提供了有价值的军事情报。</p><p class="ql-block">石品富,男,傣族,1948.12出生于云县,1966.5参加工作,1968.2应征入伍,历任给养员、管理排长、管理员、助理员、军需股长等职,1979.2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任团直机关司令部正连职管理员)受团党委嘉奖,1985.5转业回乡,历任司法助理员、副区长、副镇长、人大主席等职,2009.1退休,著有《铁血战魂》等。</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云县籍的解放军连长赵天贵在边境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梅凤华,男,参加老山防御战斗中,积极主动完成上级交给的后勤保障工作任务,在接到攻打156号高地的战斗任务后,他从距离防御阵地3公里的地方赶到阵地,只要有战斗,作为一名战勤组的成员哪里需要他就奔赴哪里,在战斗打响以后,他组织全班同志进行火线抢救,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几次用自己的身体掩护负伤的战友,在敌火炮比较密集的情况下,背着伤员匍匐前进150多米,为了不丢掉一个战友,多次冒着炮火抢救伤员。因在战斗中的表现突出,被授予二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我还在读大学时,在蒙自与参加对越防御作战的我们农场人周永建交流,他还送给了我一张在猫耳洞穿着短衫短裤抬着冲锋枪的照片。上前线嘛,那时,他母亲非常着急担心,后来就随军撤回来了。</p><p class="ql-block">我与铁道兵有缘</p><p class="ql-block">铁道兵二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从1948年11月组建到1984年元月改工,经历了35年的光辉历程。有3万多人曾经在这个英雄的团队工作、生活、战斗过。为她的建立、成长和发展献出了青春和热血。铁道兵的精神将跨越时空,世代流传。2008年11月,为庆祝铁道兵二团六十华诞,编印了一本书《他们从军旗下走来----铁道兵二团战友剪影》(上下册),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主编是姚尚明。</p><p class="ql-block">我与铁道兵有缘,与当过铁道兵的云县人民法院高级法官方为和有缘。我帮助整理撰写了他的一篇入学文稿《高级法官方为和》刊登在第278页至282页。他是云南巍山县人,汉族,1978.3入伍,任铁道兵二团二营六连文化战士,1980.2到云县新村基社工作,1998.5开始任县人民法院庭长等。</p><p class="ql-block">铁道兵二团大事记(摘录)</p><p class="ql-block">1948.11.24在河北省丰润县胥各庄组建铁道纵队第一支队第二十五线路大队,总人数2206人。</p><p class="ql-block">1965.10.23二团赴越参加援越抗美,担负老街至河内、河内至北江西线抢修任务。</p><p class="ql-block">1965.11.23二团高机连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荣立集体一等功。本月二团十一连在安沛车站抢修中排除定时炸弹6枚,荣立集体二等功,十六连排定时炸弹7枚,提前5小时完成抢修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p><p class="ql-block">1966.8.1二营高射机枪连副指导员赵留德、战士胡拨升在越南安沛市林桥连队驻地附近一个山头俘获1名美国上校飞行员。</p><p class="ql-block">1966.11.1十三连战士李永光在越池施工现场为抢救越南两位老大娘被菠萝弹击中牺牲,七连战士李绪全为抢救战友被一枚重磅炸弹震倒献身。</p><p class="ql-block">1969.2.14二团完成援越抗美任务奉命启程回国,团部驻湖北省谷城县五山区。</p><p class="ql-block">1974.1由团宣传股股长郭泽廷创作的诗歌《铁道军民放排来》在《解放军文艺》发表。</p><p class="ql-block">1979.1.24师党委紧急会议决定,二团和五团四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p><p class="ql-block">1979.2.2二团3728人(含五团四营)乖火车向云南开进,11日抵达屏边。</p><p class="ql-block">1979.2.23二团提前39小时抢通河口大桥。</p><p class="ql-block">1979.3.9二团圆满完成自卫还击抢修、遮断任务后撤回原驻地屏边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