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入昆仑山区,(1960 年 5 月 3 日~ 10 月 2 日)

《军魂永铸》公众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钢铁团记忆》连载征程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章:能打胜仗第6节之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编:郑怀盛 出品:管仲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编辑:韩水霖</b></p> <p class="ql-block">  极端严寒的季节过后,1960 年 5 月,183 团从曲麻莱沿通天河继续向西,经马场岔口、色悟沟、龙马,向错杂贡马前进。5 月 3 日,团侦察队发现大量牦牛粪,从迹象看来,叛匪在前面不远,部队加速前进。5 月 5 日,1 连、9 连远距离奔袭,在楚玛尔(称多县通天河索加口与曲麻莱县曲麻莱河口交汇处)歼敌 33 名。5 月 22 日部队在巴彦查根与叛匪激战,我 3 连牺牲两名战士,2 营炮兵连牺牲一名排长。</p><p class="ql-block"> 战斗一结束,3 连就下山,沿山脚向另一个方向去追击敌人,走不多远,排长龚化中在山脚下发现了许多马蹄印,判断可能有漏敌,就派战士王荣胜骑马上山顶去侦察一下。王荣胜立即骑马上山,发现一群叛匪正聚在山洞里休息,还发现有四支枪、几十匹战马,战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回头向山下望去发现部队已走远了,他想,不能让叛匪溜走。决定自己去消灭了这些残敌。王荣胜把冲锋枪上满子弹,把仅有的四个手榴弹全拧开盖放在腰间。正准备打时,连长派的通信员王洪贵找到了他。王荣胜立即示意王洪贵:有敌人,叫王洪贵给他打掩护,由他冲下去消灭他们。并告诉王洪贵:“如果我在冲锋时牺牲了,就立即下山找连长,让连长带部队来消灭他们。”随后俩人同时向敌人开火,王荣胜边射击边向敌人冲去。当时打死了 5 个敌人。敌人一时吓蒙了,都乖乖举手投降。这次战斗历时不足十分钟,活捉叛匪 33 人,缴获多支自动步枪,60多匹战马,20 把战刀。</p> <p class="ql-block">  6 月 12 日,发现一股叛匪骨干企图北渡通天河、向西突入路西昆仑山区,团当即决定 1 连配属 1 机连重机排,星夜驰入托哥根改渡口堵击。当时狂风大作,沙雾蔽空,因敌先占领了江边高地,使我陷入了交叉火力之中。激战中,1 连副班长刘建新等三人壮烈牺牲,战斗员只剩下 12 人。敌见我人少,再次反扑。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士们杀气冲天,与敌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喊声震天,刀声琅琅,杀得难解难分。勇士们坚持 7 个多小时,打退敌人 10 多次突围冲锋,连长、排长、新老战士一起端枪与叛匪拼刺刀,在后续部队的帮助下,这些叛首、骨干、亡命之徒一个个地死在我们的刺刀下。部分叛匪逃窜后,1 连和 1 机连重机排又在刺骨的寒风中脱去棉衣,蹚过没胸的冰河,继续追击。战士谭起友两处负重伤,但还是坚持要求渡河追击。追击途中,1 营营部翻译、民兵连指导员贡嘎被敌人冷枪击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发现叛匪渡过通天河北边后,6 月 26 日,团即派出了 3 连一个加强排穷追不舍,走一路,打一路,经过 10 个小时追击,终于追上敌人,当即向敌人猛烈开火,经过一小时激战,全歼了这股叛匪。</p><p class="ql-block"> 部队在胜利前进中,突然传来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6 月 27 日,1 营炮兵连指导员刘光海带领的牦牛队 14 名官兵遭敌伏击,全部阵亡。司令部、政治处当即派人赶往出事地点。查明出事时间是在团牦牛队离开曲麻莱西进第三天,地点在天河县野牛沟峡谷外开阔地。官兵们牺牲得很壮烈,刘指导员被剁去右手,报话员牺牲前砸坏了电台,只有卫生员和他背的药箱没有找见。两侧山上的叛匪阵地,弹壳一堆一堆的,显然是机枪打的。消息传来,全团震撼。司令部强调在下一步搜索前进中,一定要有前出 200 米的尖刀班,加强前方和两侧的观察哨。正在清水河组织前送物资的团后勤处处长邹云起,闻讯夜不能寐,为即将出发的团牦牛队赠诗一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牦牛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涉过千条水,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翻过万重山,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后勤牦牛队,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运输在高原。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晓行险道,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夜卧冰山,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哪怕空气稀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战胜风雪严寒。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随时准备战斗,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粉碎叛匪捣乱。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前进啊,前进!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加油啊,加油!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保证战士,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弹到手,粮到口,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任凭困难重重,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坚决勇敢向前</b>!</p> <p class="ql-block">  很快传来玉树指挥部的命令:183 团收拢部队,1 连、3 连、1 机连、8 连、9 连组建骑兵大队,由副团长王自昌担任骑兵大队长,汪东才担任副大队长,1 营副营长刘 ×× 带领 1 连、3 连、1 机连,3 营教导员张松芝带领 8 连、9 连,集中行动。步兵变成了骑兵,战士们正式有了自己的战马、战刀,非常威武,大家抱着消灭叛匪,为牺牲战友复仇,为藏族同胞解放而战的决心,投入了新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7月中旬,根据玉指部署,我团兵分两路向西推进,张松芝(带参谋吕廷贵)率领 2连、5 连、8 连、9 连为左路,沿通天河前进,向唐古拉山口沱沱河沿进军。右路由汪东才(带参谋赵秀廷)率领 1 连、3 连、1 机连和 2 营 4 连,从曲麻河镇沿楚玛尔河西进,向青藏线五道梁前进。作训股让参谋顾振超跟随 1 营,参谋周象龙随副团长王自昌乘汽车赶到沱沱河沿,向玉指请领物资,接受下一步战斗任务。王副团长带周参谋乘汽车返回曲麻莱,从称多、温泉绕道倒淌河,经格尔木向南,经五道梁,到达二道沟兵站。王副团长一到二道沟,立即向前指彭思忠副司令员报到,才明白了上级又赋予 183 团新的战斗任务。原来,7 月间空降到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外国反动势力的特务,与西逃的欧才扎错一伙叛匪在昆仑山会合,企图东犯或南窜。玉指决定组织 2 号战役,在唐古拉山区搜索围歼这股有国外背景的叛匪。部署 183 团骑兵大队穿过昆仑山口,实施迂回,穿插到敌人背后,协同骑兵 14 团,前后夹击围歼叛匪。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玉指给 183 团补充了马匹、武器、弹药,并特别交代,在轻装前进时不要把盐扔掉,没有盐巴,战士们就无力行军作战。</p><p class="ql-block"> 8 月 5 日,王自昌副团长带领如期赶到二道沟的 3 营部队,带着补充的物资,到昆仑山不冻泉地区与 1 营骑兵部队会合,简短的休整一个星期、明确战斗任务后,团骑兵大队就进入昆仑山口,向昆仑山腹地挺进。</p><p class="ql-block"> 进入昆仑山,部队行军极为艰难。昆仑山口海拔 4776 米,向前走是一路漫坡,越走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来越重。每人负重 30 公斤,有马驮着,人空走也是一步一喘,头晕气短,胸闷乏力,不少人流鼻血,嘴唇干裂。骑兵大队是骑兵呀,可是哪里敢骑马,因为马也走不动,官兵们都是步行,体弱的拉着马尾巴前进。七天后,部队进到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库塞湖北沿,人断粮马断料了。人没有吃的,吃一点马料充饥。实在没有办法,上级允许杀牦牛充饥。每班一个铅盆,捡牦牛粪煮牦牛肉吃。煮饭、煮肉不能暴露火光,就想法遮着光,仓促煮一下就开吃了。有的盐巴没有了,牦牛肉真难下咽呀。吃半生不熟的东西,解不下大便真难受。玉指派飞机空投物资,官兵们真高兴。有肉有菜,有面有米,米是天津小站大米,真好吃。几个月没有理发了,头发又黑又长,乱蓬蓬的,像个野人。在这种情况下,干部们、共产党员们,起着带头作用,鼓舞大家不消灭完这股叛匪绝不罢休。团司令部同志,紧紧跟着王自昌副团长,奋勇前进。首长和机关同志知道此行责任重大,我们不能出现“曲麻莱第二”,必须精确判断敌情,务求全歼敌人。荒无人烟,无人问讯,靠地图和指北针判断方位外,主要的办法是靠无线电与玉树机场、格尔木机场的空军保持联络。行军中团、营之间,只用 2 瓦台联系。作战行动,使用八一台。作训参谋周象龙守在通信连电台边,与空军事先沟通好,保持无线电静默,不发报,只收听。飞机临空后,团用 2 瓦台联系,发“41”,是要求空军空投物资,发“40”,是要求空军引导前进方位。据空中信息,布喀达坂峰那边发现叛匪活动。发现了敌情,就要与敌人交火了,部队官兵都振奋起来。</p> <p class="ql-block">  布喀达坂峰,海拔标高 6850 米,4000 米以上是雪线,上面常年积雪,4000米以下是雪水融化后又结冰的冰板。官兵们毫不畏惧,各连队争先恐后奋勇前进。1 营从海拔 6000 米处翻过去了。3 营从 5800 米处翻过去了。走到冰板顶部时,寒风呼呼叫,官兵们松了一口气,更喘不过气了,有的一屁股坐下了。几匹马像疯了似的,乱踢乱蹦,口吐白沫大喘着,随即倒下了。刘副营长最健壮的红棕烈马也停止了呼吸。真是怪,被认为最健壮的马倒下了,平时认为稀松的马反而没有事儿。副团长王自昌、3 营教导员张松芝大声吼着:“不准停下,不准停下!继续前进!”心慌气短、似乎失去理智的官兵们,艰难地爬起来,向山下走去,走了一个小时后,才慢慢恢复了常态。</p><p class="ql-block"> 9 月 2 日,183 团骑兵大队发现了猬集在一条沟里的叛匪。王副团长立即向玉指前指报告发现敌人的消息。玉指协调骑兵 14 团,与 183 团骑兵大队同时向叛匪发起攻击。官兵们真像是下山猛虎,从大冰坂上一冲而下。1 连、3 连官兵首先冲入敌群,全部用刺刀拼杀,一弹未发杀敌 48 名。外国特务、匪首欧才扎错和 300 多匪徒猖獗逃窜,被我 183 团骑兵大队和青海省军区骑兵 14 团前后夹击,全部歼灭。欧才扎错被我英雄骑兵在交战中劈死。我一四川籍战士负伤。损失马 200 匹。</p> 谢绝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