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硕”女

今非昔比

图文/金胜昔 手机铃声响起,EMS快递员敲门签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来了,全家没有“欢天喜地”。相反,多了些“磋叹惋惜”。究其原因,一言难尽。 这一路走来,荆棘密布,险象环生。有泪水,有汗水,有委屈、有失望,更多的是那股不屈的劲、不甘的心,她真的长大了。 <p class="ql-block">遥想初三下学期,班级垫底的十几名同学家长被班主任点名到校“约谈”,为了所谓的升学率,要让这些十四五岁拖后腿的孩子去上“中等职业”或“技术学校”。不少家长被迫如了老师的愿,但被我怼得哑口无言,上不了重点,那就去上普高。</p> <p class="ql-block">普高三年,虽拿过一些奖,也上过光荣榜,受环境的影响,高考未能如愿以偿。复读吧,一年涨了近70分,没赶上当年的上涨的分数线,好在通过征集志愿上了省内一所排名靠后又靠后的二本学院。</p> <p class="ql-block">这四年,她没有忘记初三被抛弃的冷眼,高考落榜时的不堪,复读一年的难,重新拾起向上的信念,点燃心中那团不屈的火焰,课堂、图书馆、走廊深处的昏暗。功夫不负有心人,专业课成绩班级第一、综合成绩年级名列前茅;国家奖学金、学校特等、一等奖学金;班干、团干、省优秀毕业生;英语四、六级、专四证书;高中英语、历史教师资格证;斩获多项竞赛奖项。用学校宣传她的话称为“学霸”,用老家的话来说这叫“小芦柴后发花”。</p> 大四她选择了考研,作为一名二本学校的跨考生,初试成绩高出国家线27分,一志愿报考了省内一所双一流211大学,仅一分之差没能进入复试,成为泱泱调剂大军中的一员。 调剂系统填报了三所大学,最先接到通知的是B区的一所211大学,紧接着是一所“双非”大学。“双非”10号线上复试,“211”11日线下复试,时间挨得紧,赶忙买了高铁票、机票,在中转站城市亲戚家完成了线上的复试,又坐了近6个小时的飞机,于11号凌晨1点多抵达了211大学所在的城市。 <p class="ql-block">飞机上没有信号,下了飞机收到“双非”大学的拟录取通知,必须在11日11:10分前确认,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而“211”这边11日上午10至12点才笔试,下午面试,怎么办?点一下“双非”便能一战成硕,成功上岸。 经了解,这所B区的“211”复试通过的可能性很大。“双非”来了两次催促电话,站在“211”大学的校门口,急得团团转,和家人商议来商议去,认为不能冒险,一旦赌输了,没了学上,一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来都来了,先进去笔试吧,11:10分前再决定。</p> <p class="ql-block">11:05分,她出来了,说卷子不难,已写了一大半,时间快到了,怕你们着急,说我整天在她耳边说为她考研的事,让全家人吃不好睡不好,焦虑上火,彻夜煎熬这些难过的话,便主动放弃了。晚上6点多,211大学发布复试结果,比她初试分低的考生都考上了,五人弃考,那四人和我们的情况一模一样,看到这样的结果,她哭了一夜。第二天,带他去附近的景区转转,换换心情,一路走一路难过,又哭了一天,全家也跟着一起难过。因为我们的“求稳”而放弃她心目中理想的大学。</p> 与“211”的缘,仅差半天的时间。如果时间可以倒转,我会义无反顾尊重她的意愿,至少会闭口不言,让她星光灿烂;如果时光可以重现,让我们重来一遍,遗憾不再是遗憾! 与人比,她算不上优秀;与己比,她算成功。“学霸”谈不上,顶多算是个“学咖”。在我看来,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学渣”,只可能是一段时间的“学差”。年岁轻轻,乾坤未定,战胜自己,你就是那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