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游(四)——西岳华山(二)

春水

<h1><b>  苍龙岭北眺</b></h1> <h1>  <b>五云峰</b></h1> 华山五云峰在苍龙岭上,金锁关下,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峰头。它的西面下临深壑,崖壁陡峭。东面较平缓,是攀登东、西、南三峰的必经之地。峰上攀山道路千折百回,别具一格,路两边青松成林,风景秀丽。每当深秋季节,松翠枫赤,山花耀目,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五色彩云,故峰因此而得名。又因峰位置居东、西、南、北四座主峰中央,古时也曾称为中峰。 <h1>  <b>仙掌崖</b></h1> 仙掌崖在华山东峰,是指东石楼峰的面东崖壁。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壁上造化,一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因它奇瑰壮观,被列为陕西的“关中八景”第一景。 <h1>  <b>金锁关</b></h1>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宽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观。关内关外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不失为关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h1>  <b>金锁关远眺</b></h1> <h1><b>  华山西峰</b></h1> 西峰是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峰顶翠云宫前有巨石状如莲花,故又名莲花峰。西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莲花山。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 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特别是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太乙莲台,此石头如莲花瓣覆盖石上,顶上的松树在气象站没有剁去一半前,就象莲花的莲蓬一样,很有意思。西峰奇景之一! 古今文人吟咏西峰的诗文很多,唐代乔师对有《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明代书画家王履有《始入华山至西峰记》,甚至唐代国子监殿试也以莲花峰为题。唐刘得仁的一首《监试莲花峰》诗写道: <div> 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br> 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br> 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朵秾。 <br> 气分毛女秀,灵有羽人踪。<br> 倒影便关路,流香激庙松。<br>  尘埃终不及,车马自幢幢。<br></div> <h1> <b>  斧劈石</b></h1> 西峰屹立着一块独特的巨石,其形状仿佛被利斧劈为三段,石下的空间恰似一位妇人仰卧时留下的印痕,栩栩如生,这便是被称为斧劈石的奇观。世间流传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h1>  <b>沉香救母</b></h1> 传说中,玉帝的三女儿三圣母,于西岳庙内的雪映宫修炼,因她慈悲为怀,百姓所求皆能应验,故宫内常年香火鼎盛,人们亲切地称她为三娘娘。 某年春天,一位名叫刘彦昌的举子赴京赶考,途经华阴时,听闻三娘娘的灵验,便虔诚地前往雪映宫祈福。然而,不巧的是三圣母当时并不在宫中,刘彦昌连抽三签皆为空签,心灰意冷之下,他悲愤地在墙上题下一首打油诗,表达了对三圣母的怨念。 三圣母返回宫中后,得知此事,心中羞恼。其贴身侍女灵芝更是义愤填膺,提议为三圣母报仇。于是,主仆二人驾云唤来风雨雷电之神,降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刘彦昌在暴雨中狼狈不堪,几近昏迷。 三圣母见状,心中的怨念渐消,反而对刘彦昌产生了怜悯与爱慕之情。她令风雨停歇,并命灵芝将刘彦昌救至一处茅屋中,由一位老妇人和一位村姑照料。刘彦昌与村姑一见如故,渐生情愫,终成眷属。然而,这段奇缘很快被玉帝知晓,他震怒之下,命杨戬将三圣母压在华山西峰巨石之下。 刘彦昌赴任洛州知县后,得知妻子被压在华山之下,悲痛欲绝。三圣母在巨石下生下儿子沉香,并将自己的血书包裹交予灵芝送往洛州。沉香长大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决心救出母亲。灵芝为了帮助他,不惜牺牲自己的道行,化为灵石。 沉香手持神斧,来到华山,痛哭流涕,感动了山神。山神指引他找到了母亲的所在,沉香挥斧劈山,巨石应声而裂,三圣母得以重见天日。母子团聚,悲喜交加。刘彦昌也辞官来到华山,与妻儿团聚,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如今,沉香痛哭的山峰被称为孝子峰,刘彦昌隐居的地方被称为刘玺台,而灵芝所化的灵石则矗立于峪道之中。斧劈石旁,华山神斧巍然耸立,斧把上刻着:“华山神斧,七尺有五。赐于沉香,劈山救母。”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h1><b>  华山石刻</b></h1> <h1><b>  华山墨宝</b></h1> 这是我于2013年6月在华山拍摄的片子,请大家欣赏,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