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面临分裂风险:印度的拒签引发争议

战争地平线

<p class="ql-block">  上合组织防长会在青岛圆满落幕,本应是成员国携手共商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契机。然而,印度的一系列不当行为却给会议蒙上了一层阴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此次会议的时间节点尤为敏感,正值以色列与伊朗停火协议的达成,同时又与北约领导人峰会时间相近。这样敏感的背景赋予了此次会议更强烈的国际意义,强调了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独立性与平衡作用,尤其是在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方面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然而,尽管会议的目标是推动合作与共识,印度的行为却让这一努力陷入困境。在此次会议上,尽管中俄两大核心成员国已就联合声明达成共识,但印度防长辛格却拒绝签署该声明,理由是声明未明确回应“印度对巴基斯坦支持的跨境恐怖主义的重大关切”。这一拒签事件不仅凸显了印度在上合组织内的特殊立场,也暴露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复杂心态和行事方式。</p> <p class="ql-block">  印度的做法并非首次。在本月早些时候,伊以冲突爆发时,上合组织曾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对伊朗领土的侵略行为,但印度外交部却声明“未参与讨论”,公然与上合组织的立场划清界限。这种态度表明,印度试图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更大的战略空间,特别是在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中,印度似乎希望能够“站队”,从中谋取利益。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或许可以为印度赢得某些国际支持,但却严重破坏了上合组织的团结与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印度的行为也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小家子气。通过上合组织这个平台,印度试图逼迫其他成员国在联合声明中妥协,或者通过其不签字来制造谈判失败的局面。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忽视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整体利益,进而损害了组织的国际形象。中国作为东道主,已经为达成联合声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在与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进行多轮双边会谈后,才有了初步的共识。然而,印度的拒签行为却使得这一切努力付之东流。</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印度对“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这一指控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后,印度并未能提供确凿的证据,而巴基斯坦方面却能提供详尽的证据,证明印度与一些极端组织的关联。这不仅显示了印度立场的站不住脚,还暴露了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动机。其所谓的“关切”,不过是谋取私利的借口罢了。</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双边关系上的态度相对积极。在会议期间,印度防长辛格对中国的尊重也表露无遗。辛格在中印防长会晤中引用了中国的话语,表示“中印是搬不走的邻居,印度不寻求与中国对抗,愿意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发展。”这种言辞表明,印度仍然意识到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合作缓解两国间的紧张气氛。</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印度在上合组织内的种种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上合精神,影响了上合的国际形象。印度与大多数上合成员国在理念和行动上的差异,尤其是在合作精神和集体行动方面的明显差距,凸显了其与上合组织的合作宗旨之间的矛盾。印度的“开会时举手反对,行动时躺平摆烂”的态度,与上合组织追求稳定与合作的目标背道而驰。</p><p class="ql-block"> 目前,上合组织尚未建立明确的强制退出机制,但随着组织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完善,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关于退出的讨论与安排。在这个背景下,任何成员国的行为若持续破坏组织的团结和效率,都必须受到警惕和纠正。为了确保上合组织的健康发展,未来必须为不符合组织精神的行为设立相应的规矩和应对机制,以确保组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印度若真心希望融入上合组织,就应摒弃一己私利,以大局为重,积极推动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否则,印度迟早会被上合组织的发展潮流所淘汰。无论如何,尽管印度在某些时刻制造了障碍,但上合组织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在所有成员国共同努力下,组织将继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