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治的古代寺庙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一天转了9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寺庙</p><p class="ql-block">首先是梁家庄观音堂。</p><p class="ql-block">之后沿浊漳河一线分别去了:</p><p class="ql-block">原起寺、天台庵、大云院、龙门寺、佛头寺、淳化寺、回头寺、夏禹神祠……</p> <p class="ql-block">原起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辛安村东凤凰山巅,占地面积729平方米,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p><p class="ql-block">原起寺坐北朝南,横向开间,南北长22.3米,东西宽32.7米,占地面积72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享亭、大雄宝殿,东侧有配殿,西侧有大圣宝塔;现存大雄宝殿、青龙宝塔均为宋代原构,余皆明、清建筑。</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原起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中一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年)另一说:始建年代为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为北方天台宗庵院,占地面积97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天台庵,建筑面积90余平方米,现仅存正殿和一通石碑。正殿建于1米高的石台基上。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单檐歇山顶,简板布瓦,琉璃脊兽,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跺。殿身四周为圆木柱,柱间施阑额,无普拍枋,柱础为覆盆式,柱头卷杀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柱,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无繁杂装饰之感,使殿内空间显得更大,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相近,体现唐代建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天台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云禅院,别名大云寺,初名仙岩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324省道平顺太行水乡风景区。这座寺庙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禅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寺内保存有五代时期的壁画和石碑等珍贵文物,尤其是弥陀殿,是中国仅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大云禅院的正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仅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殿内保存有20余平方米的五代壁画,施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风格相似。</p> <p class="ql-block">佛头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50千米的阳高村,四周群山环抱,寺院建在村中土丘上,寺院东临浊漳水,背依佛爷垴。</p><p class="ql-block">佛头寺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正殿一座。 正殿坐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简板布瓦屋面,琉璃脊饰。其周围还有辽代建筑观音堂、清代建筑药王庙等,共构成组木结构古建筑群。佛头寺地处偏僻,历代修缮改动不大,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宋代建筑特征和地方建筑手法,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1996年,佛头寺被确定为山西省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佛头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淳化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南北群山叠嶂,山峰耸峙;东西与民宅相依,农舍密布;寺前近临深谷,漳河水由此缓缓穿流而过,甘林公路由寺前东西贯通。这里风景独特,交通便利。</p><p class="ql-block">正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前后辟板门,斗拱四铺作单抄,昂呈批竹式。梁架为彻上明造,建制规整,用材规范,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拱上,平博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拱,至平梁瓜柱。宋金规格显著。淳化寺内有宋代石经幢两通,高3米余,幢身1.8米,平面八角形,谐书阴刻《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p><p class="ql-block">1996年1月12日,淳化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淳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回龙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佛殿是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回龙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近方形,佛殿前檐有“蝉肚”形状的木构件,佛殿内有清代工笔淡彩壁画50余平方米。回龙寺佛殿保留了许多民间工匠做法,反映了早期地方建筑的多样性和民间工匠的创造性,具有较高的建筑研究和历史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回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夏禹神祠,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夏禹神祠创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两代皆有修葺。建筑面积36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夏禹神祠现存正殿坐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平面近方形,柱头斗棋、补间斗棋均为四铺作,明间设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梁架为四椽袱对前乳袱通檐用三柱,柱头卷杀和缓,为元代遗构。殿前有石构月台。殿前月台为青石雕造,雕刻精美,比例协调大方,惜月台束腰处精美的团龙、花卉等图案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斫损。山门上为倒座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上为戏楼,下为山门通道。</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夏禹神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