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伊河源,是千年文明的摇篮,流水声中仿佛回荡着先民逐水而居的智慧与传说。一脉清流载史诗,伊河源头不仅是水的故乡,更是中华文化的血脉所系。今天有幸陪同从神都洛阳来伏牛山的三位大姐"走进伊河源,触摸千年文明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云雾缭绕处,伊河源静卧群峰之间,如隐士般澄明,涤荡尘世的喧嚣。掬一捧源头活水,指尖流淌的是山魂水魄,是天地最纯净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伊河源,碧水如练,自山间倾泻而下,宛如九天垂落的银纱,滋养着两岸的苍翠与生机。伊河源头清泉淙淙,似大地低吟的诗句,每一滴水珠都闪烁着自然的灵性。</p><p class="ql-block"> 提起伊河源有說不完的話題。先秦時期的大禹、伯益所著的《山海經》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据考证,蔓渠山、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栾川是伊河发源地。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是伊河的源头。笔者曾在2023年和2024年两次跋山涉水,走乡串村,獨上闷顿嶺,苦苦探尋伊河源头,对伊河源情有独钟,心有情结。</p><p class="ql-block"> 1959年,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在伊河沿岸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此次调查旨在寻找夏朝都城遗址,而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史证这里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如今那些陶片、骨器被精心保存在恒温恒湿的玻璃柜中,供人瞻仰。而制造这些器皿的先民的后代,仍在从伊河中汲水灌溉。 伊河流域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伊隐黄大王的传说。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将伊洛并称,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伊河和洛河一起构成了河洛文化的核心,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位于伊河两岸。</p><p class="ql-block"> 伊河承载着千百年来历史的记忆,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沉淀和精神,伊河源源流长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变迁,每一代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犹如伊河水长,奔流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6.28 于伊河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