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巴彦淖尔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在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为乡镇级行政机构,相当于“乡”或“镇”,长官称“苏木达”)西25公里的一条沟内,有一巨大石柱巍然耸立,直指苍天,整个石柱呈红褐色,高约34.14米,粗10人可以合围,它的表面粗糙,顶部长有些许绿草,形状酷似男性生殖器,远观甚是雄伟阳刚,当地人称之为“人根峰”!</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就要去这里游览,在前往“人根峰”景区的路上,因为有一地段修路要绕路而行,我们这辆35人座位的豪华大巴车只能在荒漠的沙滩里小心艰难的缓慢行驶,坐在车窗边上看着窗外,我的心都是提着的,有时呼吸都忘记了,生怕汽车歪了或者车轱辘陷入软沙里,车厢内我们随着车的摆动身体也是大幅度的摇晃着,车厢外坑坑洼洼,车辆在风沙中行驶过后尘沙飞扬!</p> <p class="ql-block"> 终于行驶在正常的道路上,看到了指示牌,我们离景区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大门很破旧,向里面观望几乎没有游人。</p> <p class="ql-block"> 人根峰坐落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西部,地处阴山余脉的七彩神山区域,是阿拉善左旗最东部一个人烟稀少的苏木。进入景区,首先映入视线的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红塔寺。</p><p class="ql-block"> 在阿左旗人根峰景区,说是先有了人根峰,周围的人们经常来跪拜祈求,才有了这座藏传佛教寺庙“红塔寺”。</p><p class="ql-block"> 步入寺庙,只见佛龛上奉养着的是佛教密宗修行时双修佛像,也叫欢喜佛。只见男佛与女佛赤裸身体、相向而拥、双修双炼,听闻这也是藏传佛教参禅悟法的一种修为功法。</p><p class="ql-block"> 大约百余年前,当地少数民族便在此处构筑庙宇,因人根峰的颜色呈红褐色,就把建造的这个寺庙称作“红塔寺”。从此寺内香火历经百年不衰,不孕不育的男女们不远千里来此跪拜,虔诚祈求上苍的赐予。</p> <p class="ql-block"> 僧人们在敲打着法器,唱念着经文。</p> <p class="ql-block"> 途径寺庙后开始沿山路上山,沿着蜿蜒的山路,人们拾级而上,五彩斑斓的经幡随风飘扬舞,为这荒凉的山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山路上,虔诚的信徒们对置(一种特有的山石布局技法,指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布置两块山石的造景方法)的大大小小的敖包和彩旗,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p><p class="ql-block"> 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向上,带着探求去观看那个传说中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 爬到半山腰休息一下,远眺对面的风景,只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灰蒙蒙的,几乎看不到植物,光秃秃的,非常的苍凉,突然就想起天苍苍野茫茫这几个字,只是没有看到牛羊。</p> <p class="ql-block"> 不知多少年前,敖伦布拉格牧民在当地位于阴山余脉的七彩神山四周放牧时,意外在山谷中发现了这处酷似男性生殖器的“擎天”石柱。</p><p class="ql-block"> 石柱呈红褐色,底部直径约8米,顶部直径4米,高度存在28米或34.14米的不同记录。它的表面粗糙,顶部偶有绿草覆盖,远观甚是雄伟阳刚。</p><p class="ql-block"> 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用千万年的操守来昭示生命的伟大和生殖的高尚。</p> <p class="ql-block"> 石柱(人根峰)地处敖伦布拉格查森高勒,其表面粗糙,呈浅红色,形成于距今约7500万年前,主要由沙砾岩、粗砂岩构成。石柱通高34.14m,底部直径8m,上部直径约4m,由于构造裂隙发育原因而形成了石柱雏形。前期的外力地质作用导致石柱沿裂隙剥蚀,形成了孤立的沙砾岩柱。后期的风蚀原因使其逐渐圆化。神根石柱巍然屹立于广袤天地间,尽显阳刚之气和苍穹之美!由此被后人称为:“神根”并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 当然神奇的地方都会有神话的传说,这里也有。相传,伏羲和女娲在此处造人后,便把他们的生殖器留了下来,用于祈福人类繁衍,子孙绵长。另外还有称当年的穆桂英曾在此拴过马后生下了杨文广等,因此不育不孕的男女们不远千里来此跪拜,虔诚祈求上苍的赐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