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1年暑假,我跟隨南京大学团队第一次去西藏,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韩丛耀老师带着夏尔巴向导和几位同学去珠峰近6000米处放置一个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纪念物,我在大本营等待接应他们10多个小时,他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回到大本营时有一位雪盲,一位肺水肿,赶快往低海拔回撤。当时大本营没有任何建筑帐篷,没有人,一天只来了两辆车转了一下。2006年,青藏铁路正式开通,我第二次从西宁坐火车到拉萨,再次到了珠峰大本营。 第一次去住在绒布寺里的小客栈,睡的大通铺。第二次去住在大本营的牦牛毛帐篷里,牛羊粪取暖,尽管是夏天,夜晚依然是寒气逼人,穿着羽绒服,盖着厚被子,在温暖的火炉旁,安然入睡。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有4公里。我租了马车,请车夫坐在车上,我赶着马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前往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距离第二次到珠峰大本营,转眼已有20个年头了。今日翻开旧照,绒布寺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2001年去时,没有路,只有便道,正在修砂石路,我们的丰田越野车是在河滩上行走的,非常艰难,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拍摄用的是胶片相机。2006年砂石路修好了,拍摄开始用数码相机了。2010年后,又修了柏油路,2020年后,有了4G5G基站。现在已经成了网红自驾打卡点,人满为患。珠峰大本营当年是山高路远,道路艰难,高原缺氧,无人问津,而现在是新建了帐篷营地,遍地游客。一叶知秋,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2006年的沙石公路。</p> <p class="ql-block"> 2006年珠峰大本营的帐篷城。</p> <p class="ql-block"> 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在西藏定日县境内,珠穆朗玛峰北约40km的绒布河谷里。距定日县驻地90km,海拔约5154米,地势高峻寒冷,是世界上最高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绒布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红教喇嘛阿旦增罗布创建。寺庙依山而建,有五层,现使用的有两层,寺庙分为新旧两处,旧寺则位于新寺以南3公里,更加靠近珠峰。</p><p class="ql-block"> 绒布寺海拔最高,离天界最近。其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清楚看到珠峰了,珠穆朗玛峰是藏民心中的圣山。这里也以“观赏及拍摄珠峰的绝佳位置”而著称,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前来绒布寺转经朝拜圣山的藏民,络绎不绝,常常得见珠峰。而我们是暑假雨季去的,时常是漫天乌云,偶见珠峰,略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绒布寺的建筑风格庄严、古朴。寺庙内的佛像、壁画以及经幡等元素,都展现了藏传佛教的神秘与独特。</p> <p class="ql-block"> 相机连续拍摄10张,后期合成制作的老绒布寺180度全景接片照。</p> <p class="ql-block"> 转经朝拜祈福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 绒布寺里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旅途中,看过的风景,经历的事物,都是历史的印迹,也是我们珍贵美好的记忆,挥之不去的眷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