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家有三件宝</h3> <h3> 家有三件宝<br>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br> (一)<br> 在我的记忆中,六十年代,家中有三件宝,一直是父亲爱惜珍藏着,一件是军用皮箱, 它是纯牛皮制作的,颜色为深黄澄色,皮箱的中间有二根皮带样式扣在上面,样式极为纯朴老式但非常结实,是真正的黄牛皮制作。 <br> 第二件是军用背包,则是公文样式的黄色牛皮包,多层外有扣环相扣,就像电影中看到的红军指战员斜挎肩膀背着的那种公文包。这也是父亲的骄傲和珍藏的至宝。<br> 再就是父亲常年戴的一块手表,它是进口的,是缴获敌人的战利品所得。这三样物件都是战争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纪念品,十分珍贵。老人十分珍惜,平时都是放在家中不起眼的厨床上,上面盖着一层薄薄的布,保护着。 <br> (二) <br> 在这紧邻淄河西岸淄博东部的大山里,黑旺铁矿它就是一座远离闹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样样俱全:先后建成了学校、医院、邮局、幼儿园、百货公司、蔬菜门市部、洗澡浴室、工人俱乐部等等公共设施。 人们每天按班就绪工作生活着。每天早上天一亮,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东方红”歌曲,就唱响起来,新闻开始广播……炊烟袅袅,人们开始有次序忙碌起来,上学上班的人们一点也不慌乱。那个时候的文艺娱乐活动还不丰富,晚饭时,我们儿时的伙伴经常是端着饭碗蹲坐在电线杆下面边吃便听,听着大喇叭讲战斗小说如《敌后游击队》《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这些小说故事都是那个年代我们这样蹲坐听来的。 <br> (三) <br>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工人们鼓足干劲,生产热火朝天,那时辛大铁路线还没有修成,矿上的小火车将露天开采的铁矿石一列列运送到辛店站,再转运向全国各地钢铁厂炼好钢铁,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矿山的贡献。那时的矿山已有好几千人,甚至近万人,新职工多,家属多,孩子多。矿工会和宣传部门按照党委要求,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剂群众文化生活,矿上经常组织文艺汇演活动,矿上青年多,吹拉弹唱人才多,各单位、各部门、各采场都积极响应进行演出,热情极高,好不热闹,而且演出的水平也很高,经常得到上级部门和职工的赞誉好评。<br> 记得有一年文艺汇演,铁矿一采场准备排演小歌剧“三月三”,剧情是红军女游击队长乔装打扮三月三回娘家,里应外合打击国民党白狗子的故事 。剧情中的女游击队长,身背驳壳枪斜挎红军文件包,腰扎皮带,英姿潇洒,好不威风。但在排演中缺少道具,影响排练的真实性极其效果,排演组当打听到父亲有一军用皮箱和军用背包时,喜出望外,演出组的成员久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经过向党委汇报协调,演出组三番五次的到家中做工作,说好话,最后父亲还是站在红色文化精神传承, 教育后人的的角度,顾全大局忍痛割爱,将心中珍藏的纪念品,恋恋不舍的献了出来。但父亲的手表一直被自己珍藏着戴在手上保护着。<br> (四) <br> 革命文物是历史事件的物质载体,直接反映特定时期革命斗争的真实场景。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初心不改,精神激励,其作用更体现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研究、民族凝聚力提升。父亲作为老一代革命先辈,初心不改,励志前行,也是这样实践的, 革命历史永远不能忘记……<br> 董曰强写于2025年7月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