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摄影游记:探寻诗意的足迹

草原骏驹

<h1>图、文/草原骏驹</h1><h1>美篇号/886427</h1> <h1>&nbsp; &nbsp; &nbsp; 在 2025 年 6 月 26 日的上午,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我怀揣着那台承载过无数美好瞬间的相机,踏入了杜甫草堂,试图用镜头捕捉这里的诗意与历史。<br></h1> <h1>&nbsp; &nbsp; &nbsp; 踏入正门,我的目光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需三四人才能合抱的高大黄葛树,它们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圣地。穿过黄葛树,我来到了大廨。这座宽敞明亮的建筑,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步入其中,杜甫的铜像屹立在中央,他昂首远视,神情中透着深深的忧国忧民。我举起相机,定格下这庄严肃穆的一刻,仿佛能透过镜头,感受到诗人当年那澎湃的情感与壮志未酬的无奈。&nbsp;</h1> <h1>&nbsp; &nbsp; &nbsp; 离开大廨,我来到了诗史堂。这里是展示杜甫生平与诗作的重要场所,堂内陈列着与杜甫相关的文物和资料,仿佛一部生动的史书,讲述着诗人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殿堂正中上方 “诗圣” 二字金碧辉煌,下面悬挂的少陵塑像被鲜花簇拥。我在堂内缓缓踱步,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件珍贵的展品,每一处精心的布置,它们都在诉说着杜甫诗歌的不朽魅力,以及他对那个时代深刻的洞察与记录。&nbsp;</h1> <h1>&nbsp; &nbsp; &nbsp; 继续前行,便到了柴门。这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虽名为柴门,却透着别样的诗意。匾额上 “柴门” 二字,乃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所题,笔力苍劲又不失灵动。柴门周围,翠竹茂密如云,香楠蔽日遮天,清幽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我在这里驻足许久,拍摄下柴门的质朴,以及周围那充满生机的绿意,感受着杜甫当年在此生活的宁静与淡泊。&nbsp;</h1> <h1>&nbsp; &nbsp; &nbsp; 紧接着,我来到了工部祠。这是草堂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重建筑,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供奉着杜甫的塑像,两侧配祀黄庭坚、陆游,合称 “三贤堂”。三位诗人相聚一堂,仿佛跨越时空,在交流着诗词的精妙与人生的感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用相机记录下这神圣的场景,祠内的石刻像、碑记,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nbsp;</h1> <h1>&nbsp; &nbsp; &nbsp; 少陵草堂碑亭,无疑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亭中石碑高约 175 厘米,宽约 80 厘米,碑头上绘有双龙戏珠纹饰,古朴而精美。“少陵草堂” 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允礼所书。我围绕着碑亭,从不同角度拍摄,阳光洒在石碑上,映出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nbsp;</h1> <h1>&nbsp; &nbsp; &nbsp; 不远处的茅屋景区,依据杜诗描写重建,竹篱草顶,还原了唐代田园风貌。踏入茅屋,仿佛穿越回了杜甫生活的那个时代,简陋的陈设,却充满了诗意。我拍摄下茅屋的外观,以及屋内简单的布置,想象着杜甫在这里,伴着风雨,吟出千古名句的场景。&nbsp;</h1> <h1>&nbsp; &nbsp; &nbsp;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我来到了红墙花径。这是连接草堂旧址纪念祠宇与原草堂寺建筑群的一条红墙夹道,红墙在绿树繁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红墙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游客们穿梭其中,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我也被这美景所感染,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充满诗意与浪漫的画面。&nbsp;</h1> <h1>&nbsp; &nbsp; &nbsp; 草堂影壁上,“草堂” 二字用青花碎瓷镶嵌而成,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是杜甫草堂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许多游客在此排队打卡。我也不例外,将相机镜头对准影壁,记录下这独特的景致,它不仅是一处景观,更是杜甫草堂文化的象征。</h1> <h1>&nbsp; &nbsp; &nbsp; 大雅堂原为草堂寺的大雄宝殿,现陈列有 12 尊历代诗人雕塑及大型彩釉壁画,展示杜甫生平与中国诗歌发展史。步入大雅堂,仿佛进入了一个诗歌的殿堂,每一尊雕塑、每一幅壁画都栩栩如生,讲述着诗人的故事。我认真欣赏着,用相机拍摄下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感受着中国诗歌文化的源远流长。&nbsp;</h1> <h1>&nbsp; &nbsp; &nbsp; 万佛楼于 2005 年在原址基础上恢复建成,楼高三十点七米,正八边形,重檐四层,气势恢宏。它是成都市区的著名古建筑,站在楼前,我仰望着这座宏伟的建筑,用相机拍下它的全貌。登上万佛楼,俯瞰整个杜甫草堂,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nbsp;</h1> <h1>&nbsp; &nbsp; &nbsp; 最后,我来到了草堂书院。这座历史悠久的书院,始建于元代,曾与杨雄墨池、文翁石室并称成都著名的三所书院。现经复建后对外开放,书院内宁静祥和,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我拍摄下书院的建筑、庭院,感受着这里传承千年的学术氛围。&nbsp;</h1> <h1>&nbsp; &nbsp; &nbsp; 在杜甫草堂的这一天,我用相机记录下了每一个景点的独特魅力,也在心中深深感受到了杜甫诗歌的力量与文化的厚重。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杜甫的故事。当我离开时,心中满是眷恋,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再次踏入这片诗意的土地,探寻更多的美好。&nbsp;</h1> <h1>&nbsp; &nbsp; &nbsp;2025年6月28日于成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