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古城西安跃动的晨曦中,一群身着K7团服的跑步爱好者以铿锵步伐献礼党的生日。6月28日,西安K7跑团自发组织的"庆七一"主题跑步活动在西安遗址公园激情开跑。百余名跑者沿着遗址公园绿道穿梭,将现代健身活力注入千年城墙的厚重肌理,用奔跑轨迹勾勒全体跑友红心向党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古称长安,赫赫宗州,巍巍秦汉,泱泱盛唐,永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西安城墙仿佛一位坚毅威武的卫士,千百年来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清晨,吊桥缓缓放下,金甲武士阔步而出,阳光洒在古老的青砖上,斑驳的历史环境愈加清晰,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到十一年修建,规模和面积虽然没有唐城墙大,但坚固性和实用性却强了很多。2015年2月15日夜里,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西安城墙,听取了西安城墙保护工作情况介绍,观看了城墙保护状况,总书记抚摸着西安古城墙说:城墙如此坚固巍峨,很有古都气势。作为古代军事防御系统,西安城墙高12米,底宽15到18米,宽大于高,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在建筑工艺上,采用了版筑夯土的技术,混合了黄土、石灰还有糯米汁建成,后来在内外壁砌青砖99层,大约有2600万块。</p> <p class="ql-block">墙城建筑结构异常坚固,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是西安城墙四个主城门的名字,取长安、永安之意。唐朝时国力进入全盛阶段,开创了盛世局面。西安城墙可以说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今天,唐代的盛世繁华,十三朝古都的荣耀,都写进了这城墙。总书记嘱托,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作为现存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建筑设施,西安城墙也经历了自然灾害、兵火战乱、社会动荡,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墙的面貌就显得相对比较残破,就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正在等待着重新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进行国家生产恢复的时候,有过城墙的存废之争,中央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历史观把城墙保留了下来。1983年之后,西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修复城墙。现在我们在修旧如旧的传统修复基础上,又注入了多项的黑科技,通过对城墙内部空洞等隐患进行无损探测,设置了8000多个数字化的监测点等等,为西安城墙提供了更科学、更持续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的斑驳中不断蜕变的西安城墙恢复了往日雄姿,古老的文化遗产与全新的时代元素碰撞出夺目的火花。开城门,迎贵宾,有着礼仪之门、文化国门美誉的西安城墙,曾接待过世界4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贵宾,向世界展示了西安古今交融、文明现代的新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访西安,他说,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到城墙上来,我们依据城墙文化打造了盛唐天团,国潮文创,让西安城墙古朴厚重的形象显得萌态十足、亲和力拉满。</p> <p class="ql-block">脚下是承载历史厚重的古城墙,远眺是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俯瞰是熙熙攘攘的烟火人间,城墙从来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活着的历史,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与感。在城墙之下散散步,跳跳舞、唱唱歌,听听秦腔,这就是西安人特有的慢生活方式。历经风雨的西安城墙,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为我们西安人留下了最宝贵、最深厚的念想。西安城墙正以古典的心、时尚的外表、包容的气质,陪伴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古城儿女,诉说着千年古都的辉煌与沧桑,聆听着历史和现代融合的美妙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