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画里画外谈笑风生》</b></p><p class="ql-block">文/黄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画在我心中糊里糊涂的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方式悄然潜入心底,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中国画于我而言,便是如此。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明与智慧,以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审美意境,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我与它的相遇、相知,宛如一场奇妙的缘分,在懵懵懂懂中悄然开启,却让我深陷其中,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次与中国画邂逅,或许是在儿时翻阅古籍画册的瞬间,那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山水意境,几个简单色块晕染出的花鸟神韵,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投下了神秘而美丽的影子。那时的我,并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画的深邃内涵,只是觉得画面中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着我的心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懵懂的好奇逐渐演变成了强烈的热爱,我开始主动去探寻中国画的奥秘,临摹古画,研习技法,在笔墨纸砚间感受它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国画于我,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形式,它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精神世界和创作历程。当我沉浸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时,心中常常涌动着无尽的诗情。那一笔一墨的挥洒,仿佛是情感的宣泄,是内心诗意的流淌。在描绘山水时,我会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体会他们寄情山水的豁达心境;在勾勒花鸟时,又仿佛能听见鸟儿的啼鸣,嗅到花儿的芬芳,灵感如泉涌般源源不断。这种由中国画所激发的诗情,也延伸到了我的文学创作中。我尝试着用文字去描绘画中的意境,用画笔去诠释文字的韵味,让中国画艺术与文学创作相互交融、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我越发深刻地感受到,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最能触动我创作灵感的,便是那浓浓的乡愁。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承载着儿时的回忆、亲人的温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罗源县河洋古镇,那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宛如一幅古朴而美丽的画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石板铺就的岭兜小巷、错落有致的古民居、潺潺流淌的小河,还有那春日里盛开的野花、夏日里浓密的绿荫、秋日里金黄的稻田、冬日里皑皑的白雪,每一处风景都充满了生机与韵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故乡的热爱,成为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当我将画笔对准故乡的原风景时,仿佛有一股春风拂过心田,让我的艺术创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描绘河洋古镇的山水画中,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法和构图,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故乡的独特情感和理解。我用灵动的线条勾勒古镇的轮廓,用丰富的墨色渲染它的韵味,试图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洁白的生宣上。那些原创的作品,不仅是对故乡风景的描绘,更是深情地对故乡文化的传承和对乡愁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时,中国画的创作也为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我以美丽的故乡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将画中的故事、人物和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在这些作品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也能体会到故乡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魅力。而文学创作又反过来加深了我对中国画的理解,让我在绘画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作品的内涵,赋予画面更丰富的情感和故事性。我私心的吞下了这一颗甜果,沉迷于一个愉悦乡音意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国画在我心中糊里糊涂地生根发芽,却在岁月的滋养下,逐渐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它不仅让我找到了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更让我在艺术与生活的交融中,寻得了心灵的归宿。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热爱,以画笔为媒,以文字为介,描绘故乡的美好,传承中国画的精髓,让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洋古镇的自然风光是我艺术的摇篮。三十载光阴,足以让青丝染霜,让稚子成翁。当我再次踏上河洋古镇的土地,石板路的纹路依旧清晰如昨,青苔在缝隙间舒展着绿意,仿佛时光从未流淌。那一刻,胸腔里涌动的热流撞碎了岁月的隔阂——我终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回到了这片孕育我艺术生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晨风裹着山岚的湿润掠过发梢,远处的峰峦披着薄雾若隐若现,像极了水墨画里未干的笔触。山脚下的溪流潺潺,鹅卵石在水底泛着温润的光,恍惚间,我竟看见童年的自己蹲在溪边,用枯枝蘸着溪水在青石上涂鸦。那时的我尚不懂得什么是艺术,却已在山水的滋养中,悄然埋下了对美的感知。而今,这片土地依然慷慨地将四季更迭的画卷铺展在我眼前:春日里漫山遍野的杜鹃红得灼目,如泼洒的朱砂;盛夏时荷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墨色荷叶随风翻涌;深秋的银杏叶在云梯宫的山上簌簌飘落,在地上织就金黄的锦缎;寒冬的霜雪覆盖瓦檐,宛如宣纸上晕开的留白。每一处风景,都是大地馈赠的创作密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罗源的山川大海,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化作了我画笔的延伸。登上顶旗峰山巅,云海在脚下翻涌,峰峦如浪,那雄浑壮阔的气势让我血脉偾张。摊开画纸的瞬间,墨汁在宣纸上肆意游走,仿佛山峦的轮廓、云雾的氤氲都顺着笔尖倾泻而出。当我走向海滨,听着海浪拍岸的轰鸣,看阳光在海面跳跃成细碎的金箔,咸涩的海风裹挟着磅礴的力量灌入胸腔。手中的画笔不自觉地灵动起来,浓墨重彩地勾勒出大海的苍茫与辽阔。这些山川大海,是我创作时最忠诚的观众,也是最有力的助威者,它们将灵气注入我的血脉,让每一幅画作都跃动着生命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画的世界里,河洋古镇的风光化作了最鲜活的笔墨。我以山为骨,用枯笔皴擦出岩石的肌理,让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以水为魂,用淡墨晕染出溪流的婉转,让流动的线条里藏着光阴的故事。春樱夏荷、秋枫冬雪,在宣纸上次第绽放,恰似春风喜雨浸润干涸的土地,让艺术的幼苗破土而出,蓬勃生长。那些曾经以为被时光冲淡的记忆,在画笔的摩挲下渐渐清晰——邻家婶婆灶台上升腾的炊烟、老樟树下孩童的笑闹、田间劳作的乡亲挥洒的汗水,都成了敝人画作中一曲掷动人心情的点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站在古镇岭兜转水桥的老榆树下,斑驳的树影落在肩头,恍若岁月的手轻轻抚过。这片土地给予我的,不仅是如画的风景,更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它让我明白,艺术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汲取着自然的养分。在河洋古镇最美的风光里,我将继续以笔为锄,以墨为种,在宣纸的天地间耕耘,让这片孕育我的土地,永远在画作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鑫</p><p class="ql-block">2025.6.18于福州东海岸诗港</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国画篆刻作品/黄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黄鑫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