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红旗渠,历史的丰碑,人民的英雄壮举。2025年6月18日 。

高山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现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干渠‌:总长70.6公里,是核心工程部分。‌‌‌红旗渠是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在1960年至1969年历时十年修建的“人工天河”,包括总干、支、毛渠等渠道,总长1500公里,解决了当地千年干旱问题,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一工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灌区以红旗渠总干渠引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自1990年起,红旗渠景区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于1991年对外开放,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虎口崖、凌云亭、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23],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红旗渠精神也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3年1月,景区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与“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乘车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广场立着红旗渠纪念碑。展室内全面介绍了红旗渠建设的全过程。展示了当年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感人肺腑,林县人民在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战天斗地,硬是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幸福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主要工程包括渠首工程、青年洞、分水闸等十大核心工程</p><p class="ql-block">‌红旗渠源‌。</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候壁断下,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等组成,是引浊漳河水入渠的关键枢纽。1960年2月动工,同年5月竣工。‌‌‌‌</p><p class="ql-block">‌青年洞‌。</p><p class="ql-block">总干渠最长隧洞(623米),由300名青年突击队凿通,历时17个月完成(1960-1961年),象征艰苦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分水闸‌。</p><p class="ql-block">位于总干渠终点,1965年建成,分流一、二干渠,三干渠分水闸位于其上游560米处,配套防洪明渠和纪念亭。‌‌</p><p class="ql-block">‌曙光洞‌。</p><p class="ql-block">第三干渠最长隧洞(3898米),1964-1966年修建,穿越东岗镇卢寨岭,宽高均为2米。‌‌</p><p class="ql-block">‌曙光渡槽‌。</p><p class="ql-block">三干渠支渠工程,石拱结构,全长550米(1969年建成),最高处16米,共20孔。‌‌</p><p class="ql-block">‌夺丰渡槽‌。</p><p class="ql-block">二干渠重要工程,总长413米(1966年竣工),单孔跨5米,共50孔,最高14米。‌‌</p><p class="ql-block">‌红英汇流‌。</p><p class="ql-block">一干渠与1958年修建的英雄渠汇合处(1966年通水),形成综合灌溉系统。‌‌1‌‌2</p><p class="ql-block">‌桃园渡桥‌。</p><p class="ql-block">一桥三用设计(导洪、渠水、交通),全长100米(1966年竣工),7孔120度圆弧拱。‌‌1‌‌2</p><p class="ql-block">‌空心坝‌。</p><p class="ql-block">创新性解决渠河交叉问题,坝体弓形设计(166米长),1964年竣工,洪水从坝顶过、渠水穿坝流。‌‌</p><p class="ql-block">‌南谷洞渡槽‌。</p><p class="ql-block">横跨露水河的“十孔渡槽”(单跨9米),1961年建成,位于南谷洞水库下游。‌‌</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的名称最初叫“引漳入林工程”。在工程开工20天后,时任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第一书记的杨贵提出建议将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其中寓意为: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就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既表明了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林县县委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1960年3月10日,引漳入林工程总指挥部召开工程全线民工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十几项决议,一致同意正式命名引漳入林工程为“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这是分水闸</p><p class="ql-block">左下图是防洪矩形明渠和分水岭双孔隧洞</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分水闸下边的隧洞名为“防洪矩形明渠和分水岭双孔隧洞”‌‌。该隧洞位于任村镇东南公路分水岭总干渠终点,与分水闸相连。隧洞的建设时间与分水闸相同,均为1965年3月修建‌。</p> <p class="ql-block">这是半山腰上红旗渠边上的纪念碑。渠水青青,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前的红旗渠水青青,缓缓向前流去,犹如一条玉带,闪耀着绿水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各种文物点缀其中,天下一绝“一线天”有胜黄山,峨嵋之誉;情景交融“阳凤垴”可环视四周,触景生情,情趣满怀;胆颤心惊“铁索桥”,可凌空倚云,飘若天仙;攀崖悬壁“凌空栈道”,可体现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轻松潇洒“滑行道”可与上山的艰难形成极大的反差。到此一游,既可观赏太行“雄、险、奇、秀”之美景,又可通过红旗渠等艰苦创业的实物使人们进一步领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真谛,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旗渠红旗渠重点工程青年洞,游船将十几年驶进青年洞。</p><p class="ql-block">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脸上穿过。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p><p class="ql-block">青年洞总干渠最长隧洞(623米),宽、高2米,历时17个月完成(1960-1961年),象征艰苦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由分水苑风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到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通向青年洞渠上的游艇在渠中,驶进青年洞,让游客享受水在空中走的乐趣。</p><p class="ql-block">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各种文物点缀其中,天下一绝“一线天”有胜黄山,峨嵋之誉;情景交融“阳凤垴”可环视四周,触景生情,情趣满怀;胆颤心惊“铁索桥”,可凌空倚云,飘若天仙;攀崖悬壁“凌空栈道”,可体现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轻松潇洒“滑行道”可与上山的艰难形成极大的反差。到此一游,既可观赏太行“雄、险、奇、秀”之美景,又可通过红旗渠等艰苦创业的实物使人们进一步领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真谛,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他们就是这样,站在吊着的箩兜里,用钢钎和锤子,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生命之渠。这条渠将石元水库的水引出深山,灌溉了千亩田。</p><p class="ql-block">在渠边悬崖上,有一块巨石,上大下小,从北边看,形似一个人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头”。经过千年雨雪风霜的侵蚀,这块石头仿佛有了生命,紧蹙的额头、浓密的睫毛、高耸的鼻梁、微笑的嘴唇,沧桑的脸庞都依稀可见。它守望着万木儿女的平安、幸福和安康。顶上长着几株灌木,仿佛是老人头上的稀疏银发,让人沉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p> <p class="ql-block">图一,在渠边悬崖上,有一块巨石,上大下小,从北边看,形似一个人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头”。经过千年雨雪风霜的侵蚀,这块石头仿佛有了生命,紧蹙的额头、浓密的睫毛、高耸的鼻梁、微笑的嘴唇,沧桑的脸庞都依稀可见。它守望着万木儿女的平安、幸福和安康。顶上长着几株灌木,仿佛是老人头上的稀疏银发,让人沉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p> <p class="ql-block">红 旗 渠</p><p class="ql-block">——红旗精神物化的一条</p><p class="ql-block">人造天河</p><p class="ql-block"> 杜 洪 波</p><p class="ql-block">冀、晋、豫三省交界的太</p><p class="ql-block"> 行林县山区,</p><p class="ql-block">“三年自然灾害”时动工“引</p><p class="ql-block"> 漳入林”,惊天动地。</p><p class="ql-block">旧社会,这里十年九旱,水</p><p class="ql-block"> 贵如油,</p><p class="ql-block">灾年逃荒要饭、饿死人,是</p><p class="ql-block"> 人间地狱;</p><p class="ql-block">一妇人因碰到一桶水,而自</p><p class="ql-block"> 责自尽,</p><p class="ql-block">那年月发生过多少场水的悲</p><p class="ql-block"> 剧!</p><p class="ql-block">新社会,这里缺水仍然是瓶</p><p class="ql-block"> 颈问题,</p><p class="ql-block">水,成了生产资料、生活资</p><p class="ql-block"> 料,如生命的氧气。</p><p class="ql-block">三十万人扛起满山遍野飘飘</p><p class="ql-block"> 的红旗,</p><p class="ql-block">鏖战十年,自力更生,艰苦</p><p class="ql-block"> 奋斗,齐心协力;</p><p class="ql-block">土法上马,自造炸药、水</p><p class="ql-block"> 泥、水平仪……</p><p class="ql-block">一锤一钎凿进,人拉肩扛,</p><p class="ql-block"> 所向披靡;</p><p class="ql-block">腰系绳索,高空抡锤除险</p><p class="ql-block"> 石,神鬼泣,</p><p class="ql-block">三百名青年敢死队,凿穿六</p><p class="ql-block"> 百米绝壁;</p><p class="ql-block">“公”字当头,全民动员,</p><p class="ql-block"> 人海战术,</p><p class="ql-block">红旗飘扬,红色精神,势必</p><p class="ql-block"> 创造人间奇迹。</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削平1250座</p><p class="ql-block"> 山头,</p><p class="ql-block">各类建筑物12408个,如</p><p class="ql-block"> 雨后笋立;</p><p class="ql-block">凿穿211条墜道,</p><p class="ql-block">152座渡槽,横架山际;</p><p class="ql-block">渠长1500多公里,加农</p><p class="ql-block"> 渠达4013公里,</p><p class="ql-block">构成了总干渠、分干渠、</p><p class="ql-block"> 支渠、斗渠、农渠,一</p><p class="ql-block"> 个水网体系;</p><p class="ql-block">这是新中国新愚公们,</p><p class="ql-block">削山凿洞,造出了一条生</p><p class="ql-block"> 命之渠。</p><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国家战略工程,</p><p class="ql-block">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p><p class="ql-block"> 米;</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土石方才2225万立</p><p class="ql-block"> 方,</p><p class="ql-block">却被视为“世界第八大奇</p><p class="ql-block"> 迹”;</p><p class="ql-block">“奇”的首因不在工程,而</p><p class="ql-block"> 在精神,</p><p class="ql-block">“渠”因“红旗”而生,“红</p><p class="ql-block"> 旗”是诞生“渠”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动力;</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在太行上,</p><p class="ql-block">也永留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2025.5.11、6.18.</p> <p class="ql-block">站在水库坝上,向南望去,一条蜿蜒的灌溉渠像一条玉带,在悬崖半山腰的绿树间若隐若现。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这条始建于1964年的灌溉渠,是万木儿女战天斗地的杰作,也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定风波·漫步红旗渠</p><p class="ql-block">梁剑章</p><p class="ql-block">逐梦山间滴答声,迂回婉转作徐行。峭壁悬崖相倚里,遥指,长堤到处漾晶莹。</p><p class="ql-block">引水入林谋远略,凝魄,精兵十万战崚嶒。继往开来磨砥砺,赢得,红旗渠水润苍生。</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8日星期三</p> <p class="ql-block">“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p><p class="ql-block">牺牲者中年龄最小的仅17岁,最大的60岁,他们的名字被收录于林州市政府公开的《献身人物名录》中,被誉为“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