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捡菜</p><p class="ql-block">孙女孙子上学,中午都不回来吃饭。一个在学校吃食堂、一个去小饭桌吃。</p><p class="ql-block">当爷爷的总是担心人家在外面吃不饱,吃不好。</p> <p class="ql-block">因此;晚上放学回来,尽力给人家多做点、做好点。</p><p class="ql-block">现如今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嘛!不是说好点了,而是太好了!我就常说:现在的生活天天如过年。</p> <p class="ql-block">《爷爷姐姐和我的照片,什么时间不知道,大约是70年前我四、五岁时吧》</p><p class="ql-block">我们小时候粮食按比例供应高粱面玉茭面为主,叫粗粮为主。白面大米叫细粮,逢年过节才能吃全是细粮做的饭。平时细粮少粗粮多,母亲为了给我们 吃的顺口,用和好的白面包住和好的红面,赶成面片吃,叫包皮面。</p><p class="ql-block">我们把这种包皮面给起了个名字,</p><p class="ql-block">叫好人包皮坏人 。</p> <p class="ql-block">现在白面大米随便吃,鸡鸭鱼、肉蛋奶你只要消化得了可劲儿的造。</p><p class="ql-block">咱辛辛苦苦做下一桌子饭,摆上桌子一遍一遍叫人家,人家玩手机的玩手机,看电视的看电视,就是不着急吃饭,好容易叫到桌子边,拿起筷子往嘴里扒拉着饭,眼睛却离不开手机。胡乱扒拉几口一撂筷子,十有八九要剩个碗底。这还是好的,有时看一眼干脆说:不想吃!</p><p class="ql-block">唉!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了,真是造孽呀!</p> <p class="ql-block">我61 年从桥东街搬到大东流,当时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三年困难时期。(后来国家把 1959、1960、1961 年定义为三年困难时期)</p><p class="ql-block">搬到大东流以后转学到晋机子弟小学上学,有一个同学叫季午生,他在报喜村住,我们离得很近。</p><p class="ql-block">在 1962年的春天快来时,季午生和我说咱们去捡菜吧。</p><p class="ql-block">我说:去哪捡了?</p><p class="ql-block">他说:你跟我去就行了。</p><p class="ql-block">我和他各自从家里拿了个篮子,他领上我去了比大东流更远点的地里,那时村子周围全是地,到了一个向阳的田埂下,冬天的雪还没有全部融化,在被雪掩盖的杂草中,季午生用自己制作的铁丝耙子,把杂草扒拉开。捡出一小片一小片像纸片一样的东西,告诉我这就是菜。</p><p class="ql-block">哦!我明白了!这些像纸片一样的碎片,就是秋天收割大白菜时老菜帮子,烂菜叶子经过雨淋日晒被风吹到田埂下。</p><p class="ql-block">我说:这咋吃了?</p><p class="ql-block">季午生说:明天你到我家看看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去了季午生家,看见季午生的父亲正打开蒸锅从锅里拿出一个个黑乎乎的圆圆的团子,然后拿秤一份一份给他们家人分着吃,在给他们秤的时候,因为每个人分的重量不同,我从掰开的团子里看到少许的黄绿色像玉米面。</p><p class="ql-block">因为他家孩子多,最少五六个,弟兄们还有个叫季平生的,其他忘记了。</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的东西,一家人也要用秤秤了分的吃!看看现在真和当初有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