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美渠县

谢禹灯饰

<p class="ql-block">渠县:千年古韵,人文风华</p><p class="ql-block"> 在时光长河的浩浩汤汤中,有一座城市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就是我深爱的渠县。</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将渠县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回溯到公元前304年,城坝遗址出土的瓦当,仿佛穿越了岁月的迷雾,带着远古的气息,刻印下这座城市最初的乳名——宕渠。此后,渠州、渠县之名先后登场,各自承载着近800年的悠悠光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发展传承。</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渠县,130万儿女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夜幕降临,这座城市摇身一变,成了一座烟火不熄的繁华之城。大街小巷灯火通明,霓虹闪烁的光芒与波光粼粼的江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滨江文化盛景。</p><p class="ql-block"> 2300,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数字。2300多年的时光,如渠江之水,静静流淌、默默洗濯,沉淀下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2300多位干部,在全国的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渠县力量;2300多位成功人士,犹如耀眼的星辰,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成为渠县人民的骄傲和榜样;就连文峰书院,也拥有2300多平方米的广阔天地,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渠县学子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渠县,崇文尚义、睿智坚韧的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这里曾生活着被称为“东方的斯巴达人”“东方的犹太人”的賨人,他们享受着国家40钱的特惠政策,凭借着勇猛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智慧,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助武伐纣,为正义而战;助刘兴邦,为汉室的兴起立下赫赫战功;平定三秦,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雄气概。李特父子率领着一群渴望翻身的流民,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大成国,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冯绲父子更是以其卓越的功绩和高尚的品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城一碑的不朽佳话,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千年的文脉,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在渠县这片土地上汇聚成峰。文庙中,庄严的建筑和古老的碑刻,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文峰山巅,云雾缭绕,仿佛是历史的云烟在轻轻飘荡;文峰阁内,陈列着无数的文物和典籍,仿佛是一部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人可以在这里细数渠县的家珍;文峰塔2018平方米的空间里,每一寸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这种气息又如同春风般,辐射到全县2018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土坷拉,都仿佛是一个文化的精灵,流动着文韵的光彩;每一滴水、每一缕风、每一片宕渠瓦当、每一块汉砖,都是诗文的源头,孕育着诗词歌赋的无尽灵感。</p> <p class="ql-block">  巴渝舞的刚劲有力、竹枝歌的婉转悠扬、耍锣鼓的热闹欢腾,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渠县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罢、歌罢、乐罢,人们喝着照得见月影的稀饭,那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却能长出无尽的快乐,这便是渠县人民独有的生活哲学和幸福密码。</p><p class="ql-block"> 宋元明清时期,百十名进士从渠县这片土地走向全国,他们如璀璨的星河,照亮了渠县的历史天空;当代,二十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傲立在文峰的浪头,用他们的笔触描绘着渠县的美丽风光和人文风情,让渠县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无论你是否前来,渠县就静静地在这里,以它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接着每一位远方的客人。百万人的豪气与热情,如同温暖的春风,一瞬间就能将你淹没,让你在这座城市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来吧,朋友,走进渠县,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