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冷印社记

介康

<p class="ql-block">八声甘州·西泠印社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溯泠泠泉韵溯孤山,胜境隐云扃。正苔封残碣,松摇鹤影,竹曳风清。犹见当年金石,铁笔刻峥嵘。篆隶龙蛇舞,刀走雷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漫抚摩崖题字,叹匠心独运,文脉相承。任潮生潮落,薪火照西泠。聚群贤、高谈今古,拓春秋、方寸见深情。凭栏处,夕阳如醉,墨染沧溟。</p> <p class="ql-block">早晨西湖空气清新,我沿着孤山路走进西泠印社,一座传统的中式门楼映入眼帘,门楼上悬挂着“西泠印社”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门口有一块展板吸引了我的目光。展板上详细记载了西泠印社自清朝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展板旁的石桌上摆放着一幅描绘山水风景的画作,让人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西冷印社不大但精致。首先入眼帘是小巧的莲池,以及池边的精舍。莲池建于清光绪二年,池水清澈,金鲤嬉游,种植水莲,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古建精舍正门悬有吴昌硕所书“西泠印社”匾额。内有柏堂。宋僧建房因有古柏而得名,现为社史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走进柏堂,墙上展示着多幅黑白照片及文字介绍,记录着西冷印社一些重要事件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p> <p class="ql-block">挂在室内显眼位置的版面上有西冷印社几位社长人物形象,并介绍他们的特长和丰功伟绩,配以文字诗词字画装饰,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柏堂对面有一座传统的木质凉亭供游客休憩,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我们过凉亭漫步在长长碑廊之中,白墙绿瓦黑碑掩映于翠竹之中,小径蜿蜒其间,四周树木葱郁繁茂。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走进碑廊,墙上挂满了红色边框的艺术作品,展示着各种印章图案。房间里有一排红柱子支撑着屋顶结构,并悬挂着灯笼作为照明。整个空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美感。</p> <p class="ql-block">多扇精美的印画文字吸引我的眼球,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印章作品和书法艺术,红色的文字或图案设计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篆刻美学特点,让人不禁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碑廊墙上挂满了书法作品和印章拓片。其中一幅草书风格的作品,笔走龙蛇,尽显书法艺术的魅力;其余三幅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篆刻作品,展现了篆刻艺术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竹林,一座传统建筑呈现在眼前,竹阁,相传最初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筑,小阁多植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自然。</p> <p class="ql-block">竹阁简介牌匾上详细介绍了这座古迹的历史以及其文化价值。白居易曾在此地居住并留下诗篇《宿竹阁》:“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p> <p class="ql-block">走进竹阁,墙上挂满了的艺术作品,展示着各种印章图案以及西冷印社的一些文创产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过了竹阁开始要爬山了,首先见前山石坊,西泠印社二十周年时立,“藉导游人登山之兴”。坊额上“西泠印社”为张祖翼所书,两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叶铭书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径登阶上行,一座古朴的牌坊出现在眼前。牌坊上写着“鸿雪径”三个大字,周围环绕着绿色植物与石头台阶,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鸿雪径上覆棚,种紫藤。南面题匾“鸿雪径”,出自苏轼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p> <p class="ql-block">爬到半山腰来到一处入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写有“兰亭”的牌匾。两侧墙壁上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图案,门前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干延伸出来,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间茶室,几件茶具和两幅挂画映入眼帘。画面下方的一把折扇和“丰皆欢愉”字样装饰品,为这个空间增添了几分雅致。</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一座高耸入云的传统塔式建筑矗立于树木环绕之中,在昏黄的日光下显得格外庄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朴的小桥横跨于印泉之上,印泉是西冷印社四泉之一。1911年掘地得泉。以印命名。泉北摩崖石刻“印泉”,为早期会员、日本篆刻家长尾甲所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泉旁有小龙泓洞</span>,一尊人像雕像映入眼帘。洞内有缶亭、锦带桥、奕隐遗枰、诗刻、邓石如像、吴昌硕像等。</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蜿蜒而上,周围绿树成荫。远处可见几位游客正在行走或停留欣赏风景,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路见一石室铁链门紧闭,称为汉三老石室。内藏东汉建武年间“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为浙江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誉为“浙东第一石”。</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上平台一处传统建筑,名四照阁。始建于宋初,位于孤山之巅,有文记之:“左眺平湖之秋月,右把曲院之风荷。两峰夏云,排闼送青,两湖春涨,拍岸澄碧。”</p> <p class="ql-block">推门而入,室内光线柔和,窗外景色宜人。远处可以看到湖泊与山峦相映成趣的画面。房间内摆放着几张木质桌椅,并挂着一个黄色圆形吊灯作为照明光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上敢佳观景处,称之“湖山最胜”。可远眺雷峰塔、湖中三岛等处,为观景留影最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远处湖面上,一艘游船缓缓行驶,在薄雾笼罩下显得宁静而神秘,让人不禁遐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华严经塔‌,西冷印社之最高点,建于1924年,是杭州现存唯一的密檐式石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下山了走一条蜿蜒的小径穿过茂密竹林,通向一座红门白墙的传统建筑。两侧绿植环绕,环境宁静幽雅,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座红色二层楼房名曰观乐楼。建于1920年,现为吴昌硕纪念室。1927年夏,吴昌硕在此小住。</p> <p class="ql-block">室内座落着吴昌硕老先生像,背景是一幅梅花图案的屏风,两侧悬挂着书法作品。这样的布置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又来到一处古建入口,红色的大门上刻着“题襟馆”三个大字。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木与灌木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和谐。</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庭院里,形成斑驳光影。人们悠然漫步其间,享受着宁静时光,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石交亭,建于1912年,为西泠印社早期建筑之一。由创始人叶铭倡议构建,取名寓意“结交金石”。</p> <p class="ql-block">剔藓亭。</p> <p class="ql-block">数峰阁遗址,初名表忠祠,原祀明崇祯倪元璐等六君子,后废并数易其址。据《西泠印社志稿》载:“本社创立之先,同人每集会于数峰阁研讨篆刻,是数峰阁实为印社发创之地。”</p> <p class="ql-block">下山了回头看看竹林间的华严经塔,真美。</p> <p class="ql-block">回到西冷印社门口。一幅黑底白字的艺术作品描绘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西冷印社的各个景观。文字介绍了西泠印社的历史背景与成就,让人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