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称:康乐公主👸(婉拒私聊)</b></p><p class="ql-block"><b>美 篇 号:3232057</b></p> <p class="ql-block"><b>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是纽约市的地标性建筑,横跨东河,连接曼哈顿与布鲁克林街区,总长一千八百多米。据介绍这座桥是在1883年建成的,当年建成时为全球最长的悬索桥,其独特的钢索结构和哥特式的桥塔,至今仍是工程奇迹的代表。当我们站在这里时,只感到两个字“壮观”!从布鲁克林街区仰视,尤其在早上的晨光或傍晚的夕阳下漫步,抬头就会看到大桥和旁边的褐色建筑相映成趣,也是人们打卡的最佳地,但也容易和游人混在一起。有时看到帆船和摩托艇会从桥下穿行而过。</b></p> <p class="ql-block"><b>从旁边的舷梯上到大桥,沿着大桥上铺设的木步道朝前走去,发现那些木步道长年累月经受着日晒雨淋显得很陈旧,而那些横七竖八的钢梁、钢索与一颗颗圆大的铆钉上的涂漆已经剥落,露出了斑驳的锈迹。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这么多年来始终精神抖擞地挺立在那儿,承受着身上千万斤重的人,以及穿梭来往的车辆,但它仍然屹立。据桥上底座的介绍,这座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座斜拉式钢索吊桥。建成后被人们认为是继世界七大奇迹后的第八大奇迹,还被誉为是工业革命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大建筑工程之一。当时纽约有三个地标性建筑:一个是自由女神,再者是帝国大厦,另一个便是布鲁克林大桥。</b></p> <p class="ql-block"><b>这里可谓是人与自然、景点与人、桥与周围环境、人与人、历史与未来,以及完美与不完美的自然平衡和完美结合。桥上桥下景观因人因时丰富精彩,难于言表。只有上桥走一走,才知道这座桥的厚重和历史的悠久,浑身上下都在记录着它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我走到高达87米的桥塔前,看到桥塔栏边有一圈黄铜浇铸的铭牌,上面刻着一幅幅配有文字说明的铜牌,叙述着前辈造桥的艰苦历程。负责造桥的是个德国移民罗布林。他在一次亲临河边勘察时发生意外事故身亡,以后便由他的儿子继任造桥总工程师。不料儿子在进行桥礅水下施工时,因在深水沉潜过久得了潜水病,全身瘫痪,只好每天坐在自家窗口用望远镜观察大桥的施工情况,然后口述指令叫妻子到工地去现场指挥。妻子为了不负使命,自学了高等数学、力学、桥梁学等课程,出色地发挥了“二传手”的作用。到大桥建成通车时,当天有15万人从桥面上走过,小罗布林夫妇俩却没有在欢乐的人群前露面。在造桥过程中丧命的除了老罗布林,还有20位建筑工人。但直到今日,人们仍能在这里记住他们的名字和贡献。远处还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像在那里屹立,并且不由自主地定格下飞翔的海鸥。</b></p> <p class="ql-block"><b>海与河之间的天空总是很魔幻,夕阳西下时,光也变成了黄色,照在大桥的桥身上,如涂上了一层金光。我们向四周眺望,天色变得黑暗,而周围的建筑和光影已经慢慢地在变换。夜幕降临,桥两边的射灯却能照亮人们的视线。但是游客很少,因为天气已近晚秋,在这里感觉一丝凉意。桥身灯光亮起后,蓝色或白色的冷色调照明凸显美感,与邻近的曼哈顿大桥的暖黄色调形成对比。</b></p> <p class="ql-block"><b>天也慢慢地暗下来,我们向右边看是曼哈顿的大桥,它与布鲁克林大桥并行,二者共同横跨东河,连接曼哈顿与布鲁克林区,构成了纽约市的双桥景观。而曼哈顿大桥没有人行道,也</b><b style="font-size:18px;">是地铁轰鸣穿过钢筋骨架的桥梁,并且还以双层钢架结构著称,上层通行汽车,下层铺设四条地铁轨道。是</b><b>纽约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你来我往的快速通道。交通最繁忙,也最令人难忘的地方。曼哈顿大桥</b><b style="font-size:18px;">夜色降临时,整个曼哈顿街区灯红酒绿。</b><b>地铁驶过时,车灯在钢铁骨架间划出流动的光轨,轰鸣声与光影交织成纽约最硬核的“明信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