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之四阆中古城拾遗

绿水青山

<p class="ql-block">在阆中古城转了几条街,模式基本一样,相同的东西看多了,未免会产生视觉疲劳,在返回出城的路上,在古城东北角这块,除了门脸房做买卖的,还有一些开放的民居和历史遗迹,给古城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标题借“拾遗”二字特指看到的遗址遗迹。</p> <p class="ql-block">从贡院出来沿街向东走就是阆中古城胡家大院。走到这里,看到许多游客往里走,还有导游解说,出于好奇,随着人流走了进来。原来,这个大院是川北民居典型代表,以明清建筑风格和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特色,现存完整且居住了多代人,因此,许多人来到胡家大院参观。</p> <p class="ql-block">胡家大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居胡氏八、九、十代子孙,是阆中唯一10代人未易主的古民居。</p><p class="ql-block">胡家世代行医,擅长中医,会武功,跌打损伤,内外兼治。胡氏家传万应膏药尤为神奇,价宜药真,疗效甚好,医了许多大症,得了许多嘉奖匾额,在川北小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赵家大院大门也是敞开的,估计没对外开放,也没人进去参观,我也在外面看看得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木结构房屋多,这条街里还停放着一辆消防车,政府有备无患,防止火灾一旦发生得不到及时扑救。</p> <p class="ql-block">阆中天主堂是四川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还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驻扎地。平日关闭,只有周末礼拜时开放。</p> <p class="ql-block">状元阁因唐尹枢、尹极兄弟状元而闻名。随着时代的变迁,此院数易其主,历经岁月沧桑,风韵犹存,现在是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中国象棋,随便摆在哪里都是战场!</p> <p class="ql-block">身穿古装的女青年走在古城街道上增添了古城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美女们,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中共川陕省阆中县委、川陕省阆中县苏维埃旧址。</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没有商店的胡同里,游人也少。这样的胡同,也不往里走了,看看而已。</p> <p class="ql-block">侯家大院,坐落在古城南街33号,分东西两院,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拥有8道天井、上百间房,形成“院中院、门中门”的曲径通幽格局。这也是一座特色大院,门前有说明。</p><p class="ql-block">侯家大院的建筑采用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设计,院内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融合传统巴蜀建筑元素,与贡院、张飞庙等历史遗迹相邻。</p><p class="ql-block">每年春节除夕至正月初六侯家大院举办“团圆饭”活动,通过传统仪式(如“春节老人”祝福、揭开蒸笼盖子等)展示民俗文化,吸引游客打卡。</p><p class="ql-block">侯家大院提供豪华套房、商务套房等100余间客房,以及茶坊、酒吧等餐饮设施,兼具休闲与商务需求。</p> <p class="ql-block">来德书院,也是侯家大院西院的住宿部、中国象棋阆中古城研训基地、最美旅游院落等。</p> <p class="ql-block">秦家大院始建于清,串珠式二进四合院,该院结构布局严谨,古色古香,民国时期曾作过县电报局。1935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曾居于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现在是客栈。</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铁壶生产作坊,旁边是旧书书摊,毛主席去安源的画像让我记忆犹新,当年我就是捧着这幅画像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火神楼。位于阆中市屏江街12号,地处古城核心区域,始建于清代,于2007年修缮。火神楼是古代祭祀火神的场所,反映了人们对火的崇拜及祈求平安的心理,是“阆中十二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锦屏门是阆中古城的南门,从城门左侧可以登上城楼东侧城墙。</p> <p class="ql-block">这段城墙不长,正在修缮,从城楼东侧拾阶而上可观古城风景,顺着城墙向东走不远就下到了平地,顺路就回到了刚到阆中古城来时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古城外、嘉陵江边也有游客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在历史上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这座古城尽管商业化气息浓厚,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容地貌和渊源的历史文化,也确实是一个值得参观的旅游胜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