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45章 知青花凋谢一枝梅(知青外传)</b></p><p class="ql-block">1968年8月28日,辽源市椅山公社依云大队第六生产小队集体户,迎来第一批知青,共计19人,9名男生,10名女生。</p><p class="ql-block">10名女生如下 : </p><p class="ql-block">姜淑荣、66届、22岁 </p><p class="ql-block">姜淑芹、66届、21岁 </p><p class="ql-block">杨淑梅、66届、21岁 </p><p class="ql-block">朱凤荣、66届、20岁</p><p class="ql-block">毛文芳、67届、20岁 </p><p class="ql-block">刘玉霞、67届、20岁 </p><p class="ql-block">姜 纯、67届、20岁 </p><p class="ql-block">蔡淑华、67届、18岁 </p><p class="ql-block">周玉苹、67届、18岁 </p><p class="ql-block">王春珍、67届、18岁 </p><p class="ql-block">十名女知青,二十来岁,正值豆蔻年华,就象10朵绚丽的鲜花,杨淑梅就是花魁,无论个头长相、谈吐说唱在户里都居一流,才貌过人,技压群芳。杨淑梅和所有上山下乡知青一样,怀着革命理想,决心扎根农村,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她和男同学一样,起早贪黑干活,乌黑的大辫,明亮的大眼睛,开朗的性格,灿烂的笑脸,被益为知青花丛一枝梅。椅山公社第一次知青大会,杨淑梅是唯一主席台就座的知青(这是后来杨淑梅亲口对本人说的),各户的户长都没上去,杨淑梅为自己而自豪,令人羡慕。 </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政策,号召知识青年扎根农村一辈子,知青们已经注销城市户口,落到农村生产队集体户。也就是说,集体户也是临时的,在农村成家立业才是长久的,所以各户人员基本都是成双配对按比例下乡的,大局以定,知青们开始“争男霸女”,自选对象。 </p><p class="ql-block">在这种心理和形势影响下,杨淑梅相中一个人,他不是知青,是一名社员,就是生产队打头的“万老二”,既然都是农民了,知青和社员选择谁就无所畏了,相中谁跟谁呗。万老二名字万永良,年轻英俊,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一身的力气,是生产队里最棒的劳力,万老二农活出类拔萃,有文化、有长相,无论知青、社员他都略高一筹。你有情我有意,情投意和,别人还没有准备的时候,杨淑梅先把万老二抢到手,两个人一下坠入爱河。 </p><p class="ql-block">就在两人花前柳下热恋,别人羡慕眼馋时,逐级下发一个文件,关于保护上山下乡女青年的通知,棒打鸳鸯,一对情人陡然陷入绝境。公社工作组派人把万老二的父亲老万头抓走,罪名是插进集体户一只黑手,教唆儿子腐蚀女知青,老万头曾经有两个媳妇,成份又高一点,立刻要打成现行反革命。工作组的人找到杨淑梅,只要杨淑梅说出恋爱事件,是万老二主动的,杨淑梅没有半点关系,那样老万头可能要进监狱。杨淑梅当工作组面前一口咬定,下乡第一天就看中万老二,是她主动的,跟老万头没关系,把老万头保下。 </p><p class="ql-block">工作组把杨淑梅的父母找来,父母也不同意女儿的做法,但是做不了女儿的工作,杨淑梅铁了心,非万老二不嫁,父母无奈先把杨淑梅带回家,强行把两人拆开。回走的路上,客车在安石公社汽车站停顿时,杨淑梅利用去厕所逃脱,徒步十多里路走回生产队,去找万老二。 </p><p class="ql-block">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不牵连老万头,杨淑梅和万老二决定自找出路,另走它乡,一辆自行车,两个行李,这是全部家当,两个人离开依云6队。最后她们在宴平公社一个生产队落了脚,一年后有了第一孩子,小两口开始过上幸福甜蜜生活,杨淑梅成功了。 </p><p class="ql-block">意想不到,1970年知青开始招工回城,已婚知青是回不去的。眼看同期下乡的同学们一个个回城,有了正式工作,在市里组建家庭,而自己成为地地道道的农妇,这深深地刺疼了杨淑梅的心,她又十分渴望回城,唯一是离婚自己可以回城,这样她没脸面见父母,父母亲也不能接受。她舍不得女儿和患难的丈夫,也对不起万家,对不起良心!让她十分纠结,一个佼佼者,在婚姻上成功了,在事途上失败了,沉痛的打击,身心彻底跨下来,开始患有风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972年有了第二个孩子,1974年他们又回到椅山公社依云大队,万老二在4队当队长,杨淑梅带两个孩子暂住万家,这时,本人第一次见到杨淑梅,让我十分震憾,从她身上一点儿看不到当年那个有理想、有激情,年轻美貌的影子,杨淑梅已经很憔悴,气血不足。到了1975年,杨淑梅卧床不起,1976年秋,杨淑梅因病去逝,时年29岁。 一枝梅凋谢了,杨淑梅是女强人,抢先一步,改变了命运,她不后悔,赢得真爱。没有知青返城这码事,杨淑梅内心不能遭受如此大的冲击,也不会重病压身,命断知青路。这是命,是性格,是时势,还是什么呢!</p>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