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银龄时光

佛手

<p class="ql-block">  当九月的风掀起课桌上的讲义,我们这群银发学员把相机举成眺望世界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华贤斌老师说,摄影是让灵魂显影的魔法,于是那些关于主题与视角的理论,便在掌心的快门里长成了会呼吸的诗行。</p><p class="ql-block"> 在 579 百工集的红砖墙前,镜头切开时光的褶皱。锈迹斑斑的铁艺窗格框住半片蓝天,斑驳地面上的光斑是岁月漏下的碎金。我们蹲下身,让镜头与老机床平行,听华老师讲 “框架构图”—— 原来每道裂缝里都藏着工业时代的心跳,每粒尘埃都在逆光中跳着属于自己的圆舞曲。</p><p class="ql-block"> 大明湖畔的清晨,我们在柳树下寻找 “心中的树”。有人趴在草地上仰拍,让树干刺破云,穿过树洞,像不像时光打了个结?” 那一刻忽然懂得,相机是丈量生命厚度的标尺,每片叶子的颤动都在底片上刻下年轮。</p><p class="ql-block"> 冬月寻花时,寒枝上的腊梅让镜头变暖。华老师蹲下身,让我们看冰晶在花瓣上凝结的纹路:“这不是普通的花,是冬天写给春天的情书。” 于是有人用镜头放大雪花的变成六角形梦,有人让枯枝在逆光中成为黑色的狂草 —— 原来摄影的最高境界,是让平凡事物披上诗意的外衣。</p><p class="ql-block"> 课堂的点评像打磨璞玉的刻刀。华老师说:“构图要学会做减法,让空白成为呼吸的窗;视角要敢于颠覆,让熟悉的街景长出陌生的翅膀。” 当我们把中国年的红灯笼拍成跳动的火焰,把上新街的砖缝读成明清的诗行,忽然发现镜头早已不是工具,而是延展生命的棱镜。</p><p class="ql-block">  如今,相机里存满济南的晨昏。每次按动快门,都是银龄岁月与光影的私语 —— 原来衰老从不是时光的囚徒,当我们用镜头定格春天,每个瞬间都在胶卷上开出永不凋零的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新学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