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青春不散场

罗罗

<p class="ql-block">美 篇 名 罗 罗</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15890667</p><p class="ql-block">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经意间,又到了蝉鸣聒噪的毕业时节。我的思绪就会飘回1980年的夏天——那个装满军挎包、的确良衬衫与铁皮饭盒的初中毕业季。</p> <p class="ql-block">′ 记得毕业前夕,教室里总弥漫着蓝墨水与粉笔灰混合的气息。我们几个男生偷偷把课桌拼在一起,用小刀在桌面刻下歪歪扭扭的“同学加兄弟”。班长不知从哪弄来半瓶墨汁,我们蘸着树枝在教室后墙画“效园好兄弟”,被班主任逮个正着,最后被罚扫了一个月操场。可那些被汗水浸透的白背心,在夕阳下扫起的阵阵烟尘,至今仍是记忆里最鲜活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学习条件艰苦,却挡不住我们对知识的狂热。放学后,我们常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复习功课。斑驳的树影里,大家用树枝在地上演算习题,为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争论声惊起了草丛里的蛐蛐。数学老师总爱把难懂的几何题编成“小兵排阵”的故事;语文老师朗诵《海燕》时,我们故意扯着嗓子跟着喊,惊飞窗外梧桐树上的麻雀。暮色渐浓时,母亲们站在村口呼唤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收拾书本回家。</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还是宿舍里的“同学岁月”。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大通铺上铺着自家带来的粗布被褥。夏夜蚊虫肆虐,我们就用旧蚊帐改制的纱罩罩住煤油灯,围坐在一起下“石子棋”,输的人要把《新华字典》从头到尾念十个生僻字;冬天寒风从墙缝里钻进来,大家就挤在角落里,轮流讲从收音机里听来的评书。有次下大雪,食堂的饭菜很快凉透,我们偷偷用搪瓷缸在墙角生火煮红薯,结果烟雾惊动了舍管,最后全班同学被罚写检讨,可那烤得焦香的红薯味,至今仍萦绕在舌尖。</p> <p class="ql-block"> 离别的日子来得猝不及防。毕业典礼那天,校长站在土操场上,用铁皮喇叭宣布毕业名单。当念到我们的名字时,许多同学红了眼眶。我们相互交换着自制的书签,那是用旧课本裁成的,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苟富贵,勿相忘”。最后,我们站在学校门口的老槐树下,拍下了人生中第一张合影。记得白波故意绷着脸耍酷,却在快门按下的瞬间憋不住笑;杨刚搂着我的肩膀,偷偷抹了把眼泪。</p> <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有人留在村里跟着父亲学木工,有人跟着供销社的师傅跑供销,也有人咬着牙继续求学。</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我珍藏着那张边角卷起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少年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眼神清澈而坚定。虽然岁月渐渐模糊了大家的面容,但每当想起那个物质匮乏却充满热血的毕业季,想起老槐树下的争论、宿舍里的欢笑,心中就涌起一股暖流。1980年的那个夏天,不仅是初中生活的终点,更是我们带着少年意气迈向广阔天地的起点。青春的记忆永不褪色,那些共同疯闹、拼搏的日子,早已化作星辰,永远闪耀在人生的夜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