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几十年里,去过无数次白马寺,每次都是沿中轴线及侧殿转,很少远走他处。这些年每次路过白马寺,总能在寺院外看到一个古塔,问询得知是齐云塔,也在白马寺院内,于是就有了看塔的冲动。不曾想参观途中,无意中发现,静静的院落里安坐着“大唐名相”狄仁杰的墓冢。于是便停下脚步,先看狄公墓了。 </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详情,看碑文、查资料,这一搜,却发现有观点认为墓主人不是狄仁杰,而是薛怀义。</p><p class="ql-block"> 墓碑明明刻的是“大唐名相狄梁公墓”,按理说应该是狄仁杰墓,为何有人说是薛怀义墓呢?带着好奇,开始查阅、分析二人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先看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唐朝武周时期以与武则天的特殊关系和在政治、宗教领域的活动闻名。他出身低微 ,原为洛阳城中贩卖草药的市井小贩,因体格魁梧、相貌出众被太平公主看相中。为巩固与“母皇”的关系,太平公主将冯小宝作为“礼物”献给武则天。为掩人耳目,将冯小宝“包装”成僧人,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出皇宫从事“法事”活动。当时,唐高宗李治已去世,武则天相继废掉中宗和睿宗两个儿子后,自己做了皇帝,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封建社会,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自然也要“享受”同男皇一样的特权,像其他帝王一样“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类的“待遇”自然也不能缺少,只不过服侍她的不是妃、嫔,而是“男宠”,薛怀义便是这样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服侍武则天后,薛怀义以“出色”的表现颇得女皇赏识,权势和地位自然也步步提升。被封“薛师”,身份显赫。出行乘御马,官员避让。期间,多次担任行军大总管,但实际军事能力平庸。薛怀义还“奉旨监修白马寺、明堂和天堂。这一时期,他的权势可谓登峰造极。</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人狂有祸,天狂有雨。权力的过度膨胀,终給薛怀义带来杀身之祸。因恃宠而骄,在白马寺中放肆妄为,甚至公开顶撞朝官,引发朝中大臣如狄仁杰等人的强烈不满,加之武则天新男宠的出现,对薛怀义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薛怀义被冷落而怀恨在心。于是,他心生愤懑,纵火焚烧了明堂、天堂这两座象征武则天统治合法性的建筑,旨在打击武则天的威望。导致武则天痛下决心,密诏太平公主将其缢杀,尸体送还白马寺焚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说狄仁杰。狄仁杰是唐代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任宁州刺史时,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百姓爱戴。他任江南巡抚史时,整饬不良风化,焚毁大量淫祠。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深得武皇信任。任宰相后,他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所匡正,为下启开元盛世做出了贡献。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伤痛无比,狄仁杰遗物中“朝堂之上,与卿推心”的八字,以及武则天追赠其为“文昌右丞相”并停朝悼念,均表明二人情感层面超越普通的君臣。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完狄仁杰、薛怀义的身世,再回头看白马寺“狄仁杰墓”,似乎可以理出点头绪。</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关于狄仁杰的墓葬地点,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除了已经被洛阳市认定加冕“市级文保单位”的白马寺墓,远在陕西乾陵的陪葬墓中,也有一座被认为是狄仁杰墓。而安徽安庆太湖,民间亦有狄仁杰墓的传说。一个名相,数个归宿,本身就透露着历史记录的缺失或后世认定的复杂。</p><p class="ql-block"> 愚以为,狄仁杰对薛怀义的行为十分反感,可谓不共戴天,因此他死后断不至于葬在薛怀义主持修建的白马寺内。何况唐代白马寺作为皇家寺院,禁止私人墓葬,狄仁杰葬于佛寺可以说有违寺规和历史逻辑。倒是薛怀义作为白马寺僧人,虽被武则天赐死,但念及曾经的情谊,准许他葬在寺院内似乎更有可能。反观狄仁杰,作为武则天的“得力干将”,百年后要么“陪葬”乾陵,要么魂归故里,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唯独葬在自己厌恶的人修建的寺院内,似乎不合常理。</p><p class="ql-block"> 当然,咱不是历史学家,也没做过考古,对狄仁杰死后到底身葬何处?白马寺东院的“狄仁杰墓”究竟葬的是谁?如是薛怀义为什么要说成狄仁杰?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敢妄加揣度。以上赘述,权当“戏说”了。</p><p class="ql-block"> 草于2025年6月27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