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之前,我们曾踏访北京的颐和园与圆明园遗址。那些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与历史的遗憾,如梦似幻地萦绕心头,久久不散。如今,终于踏上俄罗斯的皇家花园之旅,内心满是期待与憧憬。清晨,我乘车穿越圣彼得堡的郊野,沿途风景如画。行至跨海大桥时,芬兰湾宛如一面深邃的古镜,海风裹挟着咸涩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远方,金顶宫宇在林海中若隐若现,那便是彼得大帝倾尽心血铸造的夏宫,俄罗斯帝国辉煌的“喷泉王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夏宫花园,磅礴的水声如万马奔腾,瞬间震撼心神。150座喷泉、2000余道水柱交织成一曲宏大的交响乐,镀金雕像在水雾与绿树中闪耀,恍若神话中的场景重现人间。沿着海运河缓步前行,三十二座大理石杯沿河而立,泉水自杯中潺潺溢出,汇入笔直如剑的水道。这条承载着彼得大帝凯旋荣耀的御路,宛如帝国伸向海洋的权杖,彰显着征服的雄心。水道尽头,芬兰湾烟波浩渺,渡轮码头静立,汽笛声穿透波罗的海,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远方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边的海鸟一点也不怕人,围绕着游客鸣叫着觅食,仿佛也在分享这片美景的欢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宫的水景雄浑壮阔,让我不禁联想到北京的颐和园。昆明湖碧波荡漾,十七孔桥横卧湖面,佛香阁巍峨耸立,尽显东方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写意之美,承载着皇室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而夏宫的水,则充满着西方的征服意志:运河如利剑劈开大地,直指波罗的海,那是彼得大帝用战火开辟的出海口。水在此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权力与野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座皇家园林对西洋技艺的吸纳,展现出文化交融的不同路径。夏宫由法国建筑师仿照凡尔赛宫设计,喷泉阵列以精准的几何美学,展现着西方理性的光辉。颐和园中的西洋楼,由中国工匠在传教士指导下建造,将巴洛克的繁复华丽与东方的含蓄典雅熔于一炉:虽无十二兽首喷泉,但其中的建筑细节仍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而圆明园的十二兽首喷泉以生肖取代西洋裸女,巧妙融合中外地支计时文化。站在夏宫海运河畔,望着沃洛尼辛阁楼对称规整的轮廓,仿佛能听见时空另一端圆明园海晏堂残柱的深沉诉说——一者以完整诠释永恒,一者以残缺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轮渡码头,我们遇见一对来自埃及的夫妇带着孩子拍照。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通过手势很快明白了彼此的意思。我们为他们拍照,他们也为我们留下影像。我们做了个抱微笑小女孩的手势,那对夫妇便让孩子走到我们身边,为我们拍了好几张照片。那一刻,跨越语言的隔阂,我们的心灵彼此贴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宫花园的树林与草坪,长得格外茂盛。它们在经历了半年之久的冬眠后,此刻正以惊人的生命力喷薄而出,茁壮生长。那些曾被积雪长期压迫的草茎,如今挺直了腰杆,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翠色,每一片草叶都精神饱满,尽情绽放着它们短暂的青春。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如此炽烈,仿佛要把整个冬季积蓄的力量一次性释放。草木的根系在地下疯狂蔓延,枝叶向着阳光拼命伸展,每一株植物都在用最饱满的姿态宣告:活着,就要这样酣畅淋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园里,除了中央的大喷泉外,其他景区也点缀着不少精巧别致的喷泉,每一座都独具匠心,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离开时,回望夏宫,那金色的穹顶渐渐隐入苍翠的林海之中。这座历经战火又浴火重生的宫苑,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而颐和园的湖光山色间,古老的建筑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水韵悠悠,两座皇家园林的辉煌与沧桑,在时空的长河中交织,奏响一曲文明对话的宏大乐章。</p><p class="ql-block">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跨海寻奇景,双园韵不同。</p><p class="ql-block">夏宫泉势壮,颐阁水波融。</p><p class="ql-block">西技呈严整,东情蕴巧工。</p><p class="ql-block">金穹连碧宇,千载映长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