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休篇#4️⃣《观圣彼得堡爱乐乐团音乐会》

方圆

<p class="ql-block">  #艺休篇#4️⃣国家大剧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6月26、27日</p><p class="ql-block">26日曲目🎵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p><p class="ql-block">27日曲目🎵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第六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一场音乐会的选择取决于很多因素,这次的flag是鼎鼎大名的圣彼得堡爱乐和两场音乐会的曲目,老肖的两首重量级交响曲(肖七是本周末要在【肖·记】里和乐迷们分享的,肖六则是上月底刚刚跟大家分享完的,所以,期待值拉满)当然,这只悠久的曾享有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名的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更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1802年,当时欧洲第一个圣彼得堡爱乐协会成立。更有1824年组织了贝多芬的 Missa Solemnis的世界首演(俄乌冲突后,已经被踢出世界十大了🥳穆拉文斯基成为这个乐团历史上的一代枭雄,统治乐团近半个世纪。就这样,世界名团,演绎苏联作曲家的两首名曲,当然还有一个泰米尔卡诺夫身后的不太知名的新一代SPPO的首席指挥阿列克谢耶夫。</p><p class="ql-block"> OK,从指挥说起,查不到阿列克谢耶夫更多的资料,如果信息准确,这位阿列实在是长得太“积极”了,资料上显示1978年出生的他,感觉比实际年龄苍老的多,身材矮小,指挥动作不大,善于在局部小范围“折腾”比如左手的颤抖和手势&拳势,经常做卡拉扬式的五指鹰爪架😂,后来一查,还真是卡拉扬大赛的获奖者。指挥个性不明显,感觉受各种风格的浸润,在一众圣彼得堡爱乐乃至俄罗斯指挥风格凸显的世界指挥家队伍里,阿列跟他的身材一样(也许只有一米六几)被湮没了,要知道无论是曾经的穆拉文斯基还是后来接棒的泰米尔卡诺夫大师(2023年去世)都是极具鲜明个性的指挥家,在这个雄才辈出的俄罗斯(苏联)天团的光芒照耀下,阿列可以隐忍近二十年做副指挥,并长期跟随泰米尔卡诺夫学习指挥,大致上可以推断出阿列的指挥风格,融合、平衡,综合乐团的能力很强,缺少张力,尤其是演出“肖七”这样气势宏伟,庞大的乐团声部(当晚大约有105人参加演出)对比需要极强变化的作品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说白了,少了一点霸气和侵略性;相比之下第二天的“肖六”就出奇的好,好到无话可说,三个乐章的广板、快板、急板层次清楚,乐团完成的极其出色,尤其是首乐章,阿列将引子的部分(大提琴)处理的压强很重,给后来英国管?长笛、单簧管以极大的空间变化,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托尔斯泰语)但肖七需要很大的空间感和艺术张力,需要更强的乐章间的逻辑处理,听起来就“混沌”了些…</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位置是在乐队后面的座票(两场都是)在朋友圈里我戏言听老肖的作品,尤其是战争三部曲,要“反听”,这反听有两层意思,老肖的作品善于隐晦,你听他在“歌颂”说不定是在“暗骂”,你觉得他在抒情,可能是在“悲戚”;另外,物理上的“反听”是想让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做一个顺序上的“倒个”,直接感受打击乐和铜管的威力,实际上呢,根本是胡诌的,就是想看指挥了🤩🤩🤩结果,指挥很不爽,拉出个理由来,哈哈。so,几位打击乐家们的细节完全在我视线之内,铜管声部和贝斯声部分列左右两侧,低频尽显,那些偏抒情的一提琴和二提琴却“隐”在这庞大的音响里,你说,这样的肖七,是不是歪打正着!肖七的第一乐章“侵略主题”(戏称的鬼子进村)小军鼓的控制到了极致,在近12分种的持续从很弱(PPP)到很强(FFF)演奏家表现的完美无缺,一是需要定力和节奏控制,我觉得更难的是要和整个乐团的变化同步前进,在强弱的拿捏上需要很好的掌控力,军鼓的演奏家(大帅哥,圣彼得堡爱乐的演奏家全是帅哥,美女很少,只占全乐团的五分之一)这是一只雄性力量很强的乐团。在唯少的女性演奏家群里,印象极其深刻的是长笛声部的三位女演奏家,无论是首席长笛的柔美,还是短笛的清亮和尖利(肖七需要短笛出现一些特殊音色)难得的是即便如此,音色在“美”的范围内,我诧异,这笛子怎么会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美到极致,无以言表哦,美仑美奂,只可意会。整个乐团的各声部的水准都非常高,训练有素,能感受到这只乐团的“功力”极其均衡(吹毛求疵的说圆号略显软糯,一个声部要求整体音色,八只号,缺一不可,另外,圆号声部的平均年龄非常年轻,我瞎想,最好的圆号手难道都去西方了,就好比我们的曾韵)</p><p class="ql-block"> 最后要说说两场音乐会的“花头”上海话叫“锦上添花”的,是比两个交响曲更“花哨”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个整个乐团里最帅的帅哥,弹的是俄罗斯学派的最热门的钢琴协奏曲(普钢1️⃣和柴钢1️⃣)传达的也是俄罗斯钢琴学派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钢铁意志”(国家大剧院的琴被冷落在旁做乐队用,主奏用琴竟然是随乐团“飞”来的,不过,这据说从柏林进的九尺斯坦威音色确实牛)充满技术性和穿透力,两部协奏曲不缺少技术顶流的展示,刚刚25岁的钢琴家丹尼尔·哈里托诺夫,极其潇洒的展示了什么叫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力量感,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不消说了,那么宏伟,气势豪放。普罗科菲叶夫的第一虽然比不上第二更有名,但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的鲜明如阳光,温暖如阳光。像阳光一般地照射着大地。第二场的柴钢1️⃣几乎也无懈可击,三乐章简直要“风暴”起来,速度极快,用时竟然6分不到就辉煌的结束了,每次返场都是“弹跳”式的离开座椅的😁😁😁要不要这么“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