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8福襄思语

福襄自留地

<p class="ql-block">【2025.6.28福襄思语】</p><p class="ql-block">​6月25日,一段“工地大叔参加作家新书分享会”的视频走红网络,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视频中,年近60岁的河南农民工刘诗利,衣着朴素,背着行囊出现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新书分享会现场。作家陈行甲得知他在北京打零工,仍热爱读书后,主动签名赠书并与他拥抱,感慨他是自己书写生涯得到的最高褒奖。</p><p class="ql-block">刘诗利来自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银岗村,目前在北京建筑工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生活并不轻松。但即便身处这样的环境,他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闲暇时总会前往书店读书。这次偶然参加新书分享会,让他走入大众视野,他对读书的热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p><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在于刘诗利身上展现出的反差与坚守。在大众刻板印象中,建筑工人似乎与读书、精神追求关联不大。而刘诗利打破了这种认知,他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仍怀揣对知识的渴望,保持阅读习惯。这种反差,凸显出他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让人们看到平凡人身上熠熠生辉的精神之光。</p><p class="ql-block">在物欲横流、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抱怨没时间读书、精神世界空虚,刘诗利却在艰苦生活中,用阅读充实自己,滋养心灵。他的行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知识和精神富足的向往。</p><p class="ql-block">同时,作家陈行甲的举动也令人动容。他没有因刘诗利的身份而轻视,反而给予尊重与认可,主动赠书并拥抱,展现出对知识热爱者的敬意,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温暖与善意。</p><p class="ql-block">刘诗利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不应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要在忙碌生活中,为自己留出一片阅读与思考的空间,用知识充实自己,让精神世界更加富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