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四---俩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

安康龙舟

<p class="ql-block">谨以此美篇献给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暨襄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50周年,献上我的一份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中的毛主席语录和标语口号</p><p class="ql-block">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p class="ql-block">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搞不好,我连觉都睡不好。</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修反争时间。</p><p class="ql-block">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打仗。</p><p class="ql-block">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p> <p class="ql-block">安康作家李春芝发表的长篇纪实文学《丰碑一襄渝铁路建设纪实》</p> <p class="ql-block">  一、 我的三线简历:</p><p class="ql-block"> (一)1969年7月,我参加了修建恒紫公路,我们是原安康县向阳区(石转区)民兵营牛蹄民兵连,修建恒紫公路的地址是在原安康县石转区洪山乡圆角寺,至洪山乡的杨家垭(恒紫公路二十多公里左右)的地段,全程任务十多公里。我们连大部分民兵住在圆角寺的旧庙里(现改成恒紫公路圆角寺道班),我和杨运文被编于炮排,住在圆角寺后面的马家民房里。炮排由杨运早和陈荣应负责。修恒紫路时,没有铁道兵和学兵,上面派有技术员,但组织机构还是按部队连队编制。我们施工单位全称叫“安康县向阳区(石转区)民兵营牛蹄民兵连,全营共五个连队。</p><p class="ql-block"> 哪时我才17岁,我们步行从圆角寺到恒口去背炸药、扛钢钎丶铁锤等所有施工材料工具。从我连队工地到恒口,要经过十几里的山梁,要爬过名叫十八盘的陡峭山坡,翻越大东山近处的望河垭,人在长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上穿行,一趟路两头不见天,往返近百公里,特别辛苦。我被编制到炮排后,打猫儿洞放炮。猫儿洞就是小个人免強能爬进爬出。打猫儿洞放炮就是在还没得路基时,在路基水平线上,隔5米左右,打一个人能爬进爬出的洞,公路要修好宽,猫儿洞就打好深。然后15个或20个洞一起放炮,炮一放,公路的雏形就出来了。恒紫路的圆角寺下边点,洪山镇石狮村19组,恒紫路20公里处,有个山梁要把它炸断,恒紫路要从山中间侠谷哪里过,修路的专业述语把炸山叫做拉沟,修拉勾上行线(恒口方向)打洞是牛蹄民兵连,下行线(紫阳方向)打洞是朝天乡民兵车连,我们两个连队用了半年左右时间,打了上、下和山腰四个比人稍低点的洞子,装了近百吨炸药,方圆十多公里左右的人全部转移走,采用2次爆破,把哪匹山炸断了。如果你座车走哪过,可看到车从很深的山谷中穿行。打炮眼大多用钢钎,但也有几台用汽油的风枪,有天晚上,给风枪上汽油时,用马灯隔一尺多远照亮,结果引燃了汽油,有个叫曹吉美的民兵脸和身上全部焼烂,我和其他几个人立马步行把他送到安康地区医院治疗。在恒紫路快正式通车时,就看到解放军大卡车拉的滿车滿车的铁道兵和西安学兵朝紫阳方向去。此项工程于1969年7月动工修建,1970年8月1日建成通车。该路起于恒口镇,经河南、高剑、香山、瓦仓、洪山、蒿坪,凤凰山至紫阳城关,全长75公里,路基宽7.5米,史称二级公路,1975年—1981年改泥结碎石路面为渣油路面。</p><p class="ql-block"> (二)1970年底,我们参加修建恒紫公路的民兵全部转入修建襄渝铁路,进住安康县岚河区南溪乡南溪沟,任务是修建襄渝铁路打通岚河口隧道、南溪沟隧道和修南溪沟火车站。我亲身经历了岚河口隧道1971年5月15日凌晨,在岚河隧道的平行导洞内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现场,即,王忠定等23人被浓烟呛死事故,其中,有一名学兵,有4位是石转区牛蹄乡土坪村的农民,和我同村。其余18名是石转区洪山乡农民。牺牲的23位战友全部用木板做的简易棺材安葬,铁道兵部队师部和民兵师在水田坝沙滩上搭建了追悼会台子,部队和民兵师首长,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牺牲的23位战友的家属岀席了追悼会。牺牲的23位烈士全部安葬在老南溪乡政府后面的山坡上。</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跑出火灾洞口的是连长曹吉美,我是第二个从火灾事故现场跑出洞口的人。我跑出来的时候额头上碰破皮,满面是血,好像休息了一个月,半年来一直口吐黑痰。后来身体一直很弱,领导安排我当连队的亊务长。我经常座部队的货船到安康为连队买菜,买粮,到小道河拉煤。1970年底至1975年底,我们民兵连承建的襄渝铁路岚河口隊道、南溪沟隧↗道和南溪沟火车站基本通车。部队和民兵营领导让我们全部座火车去大竹园火车站玩了一次。</p><p class="ql-block"> (三)1976年9月,我们参加修建襄渝铁路的后续民兵人员全部转入“安火公路建设”,安火公路是从安康至火石岩电站的专用二级公路,我们的施工地址是在石庙沟,也属三线建设范筹,在火车路大桥下面。我们从安康步行到石庙沟,当我们走到吉河口时,听到高音喇叭里播放毛主席去世消息,大家心情十分悲痛。我继续当连队的亊务长,到1976年底,安火路建设基本完工,我们连调到关庙镇安康西火车站的南边寇家沟,为襄渝铁路砸火车轨道用石子。没多久,我们连散场,大家各回各的家,1977年初,我上安康农校去了。</p><p class="ql-block"> 三线建设退场时,有的连队司务长把民兵的粮食和伙食费贪污一空,而我们连队每个人分得一大笔节余粮票和伙食费。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任办公室主任,每次评先进个人和晋升职称我总是先让别人,每每想起哪次火灾事故死难的23位战友,我想,没有什么理由争名争利。退休后,我得了膀胱癌,多次到西安做了膀胱全切。后来,我经常爱感冒咳嗽,医院做CT显示肺部有陈旧性病灶和结结,这就是哪次洞内烟呛了的后遗症。但比起死难的三线战友,他们连命都没有了,我这点病算什么,就更应该艰强乐观起来!</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二、第一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p><p class="ql-block">2001年4月初,哪时,我还没退休,哟了老三线,我老家牛蹄镇杨运文一起,起大早从安康座襄渝铁路火车,到南溪火车站下火车,比较细致的探访了南溪乡三线民兵陵园,襄渝铁路的岚河隧道、南溪隧道下行线和上行线四个火车洞口、南溪火车站,以及渭家沟,南溪沟原民兵连队住地情况。第一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南溪乡三线民兵陵园,这些牺牲民兵的坟茔基本成了平地,少数坟头已倒塌。我立即以陈德模、杨运文、陈荣兰的名义,给安康日报撰写了一个呼吁报道:“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被安康日报刊登在2001年6月8日3版,全文如下: (“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在襄渝铁路南溪沟车站西侧,有一个陵园,安葬着36位为修建襄渝铁路而牺牲的民兵、学生、铁道兵(牺牲的学生和铁道兵后已迁安康烈士陵园)。然而,近些年来,这个陵园遭到人为的破坏,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p><p class="ql-block"> 30年前,修建襄渝铁路的广大民兵大多数在20岁左右,他们积极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伟大号召,民兵自带口粮关系,生产队记工分,每月仅6元钱的零用钱,吃的高粱饭、南瓜汤,睡的棒棒床。然而,他们为早日修通襄渝铁路,促进安康经济发展,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无怨无悔,许多铁道兵、学兵、民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特别是1973年5月15日,在打通岚河隧道时,石转民兵营的23位民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近一半是18岁左右的姑娘。目前,这些牺牲民兵的坟茔基本成了平地,少数坟头已倒塌。不少牺牲者的亲属及三线战友对此很有意见。为此,我们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将三线建设牺牲者陵园修理好,作为当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他们爱护铁路,热爱家乡,好好学习,建设祖国(陈德模、杨运文、陈荣兰))。</p><p class="ql-block"> 我们俩买了香炮火纸,为牺牲的战友略表敬意。</p> <p class="ql-block">安康日报2001年6月8日3版,刊登的我写的短文(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p> <p class="ql-block">三线牛蹄民兵连杨运文在襄渝铁路岚河口工地留影</p> <p class="ql-block">三线牛蹄民兵连左起:杨运跳,杨运文,王登录在襄渝铁路岚河口工地留影(摄影人不详)</p> <p class="ql-block">三线牛蹄民兵连右起:陈荣莲,女子排排长。刘安琳,女子排副排长在襄渝铁路岚河口工地留影(摄影人不详)</p> <p class="ql-block">三线牛蹄民兵连陈德模,2001年,在襄渝铁路南溪乡火车站学兵纪念碑傍留影(摄影:杨运文)</p> <p class="ql-block">三线牛蹄民兵连陈德模,2001年,在襄渝铁路南溪随道口下行线留影(摄影:杨运文)</p> <p class="ql-block">三线牛蹄民兵连女子排,在襄渝铁路南溪沟宿舍傍留影(后排中为连指导员陈树元,右为连长曹吉美,左为副连长杨运早)。</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三、第二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筹划工作已有好几年了,今年五一假期在女婿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3日,由本人牵头,哟了安康作家李春芝《丰碑一襄渝铁路建设纪实》的作者;原石转民兵营牛蹄民连老三线民兵,安康读书会民誉主席王文林:原石转民兵营牛蹄民连老三线民兵牛蹄镇杨运文,原石转民兵营老三线民兵,安康老年大学摄影系陈德模,和司机李富石一行五人,原滿的完成了本次探访任务。</p><p class="ql-block"> 本次探访的重点一是襄渝铁路的岚河隧道上行线和下行线的随道口和岚河隧道的平行导洞,南溪隧道的上行线和下行线的随道口,南溪火车站,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二是恒紫公路,原石转民兵营修建辖区情况。</p><p class="ql-block"> 当时,修建襄渝铁路和恒紫公路都是安康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是恒紫公路是为襄渝铁路建设服务的,我们清楚的记得,我们修的恒紫公路还没有正式通车时,大批的解放牌军用大卡车拉了许多的铁道兵,西安学兵前往紫阳方向去修襄渝铁路,车过不去,他们都下车帮忙铲渣子,搬石头。</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由于天气太热,行程较长,加之事前没做探访内容计划,归来后觉得很多内容没拍上,没写上,有待我们下次故地再访。</p><p class="ql-block"> 附:第二次探访三线建设故地的内容和图片。</p><p class="ql-block"> 一是探访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安葬有36位,在修建襄渝铁路的岚河隧道、南溪隧道和南溪火车站牺牲的三线民兵和学兵。由于我们2001年4月初,探访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时,撰给安康日报撰写了一个呼吁报道:“三线民兵陵园待维护”,被安康日报刊登在2001年6月8日3版,引起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髙度重视,亊隔24年,今年5月3日,我们再次探访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时,该三线民兵陵被修复一新,老三线杨运文将此消息告诉牛蹄镇牺牲的三线民兵亲属后,他们万分感激,感谢党和政府对牺牲者关怀,我们相信牺牲的三线民兵地下有灵,他们也会万分感激的。</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9日上午,陈德模和杨运文就灜湖镇“南溪村三线民兵陵园维修一新”一事,采访了灜湖镇武装部长罗长亮同志,罗部长说:“该三线民兵烈士陵园,在南溪村内共有两处,共47棺坟,其中,老南溪乡政府后面的哪处共葬有牺牲民兵和学兵36棺坟,2021年底,先后两次对陵园进行了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由汉滨区退伍军人事务局负责牵头并投资13万元,由瀛湖镇政府负责修建,由南溪村尹付义负责施工。</p><p class="ql-block"> 罗长亮部长还告诉笔者,他们计划把陵园内外环境进行完善,建立陵园管理制度,对已经风化的墓碑努力询找历史痕迹,确定其人名,更好的保护三线民兵陵园,把该陵园做为红色教育基地,由镇文化馆加大宣传力度,也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学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左起:老三线陈德模,瀛湖镇武装部长罗长亮,老三线杨运文(瀛湖镇民政办公室摄影)。</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俢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等,牺牲民兵整修后的陵园36棺坟。</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牺牲民兵,洪山乡人:王忠定的坟墓(己迁安康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牺牲民兵,牛蹄镇土坪村桐梓扁:杨大贵(女)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牺牲民兵,牛蹄镇土坪村西坡人:陈荣权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岚河口隧道牺牲民兵,牛蹄镇土坪村任家湾人:陈德胜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襄渝铁路南溪沟,三线民兵牺牲陵园视频(瀛湖镇南溪村二组)2025.5.3.一1</p> <p class="ql-block">襄渝铁路南溪沟,三线民兵牺牲陵园视频(瀛湖镇南溪村二组)2025.5.3.-2</p> <p class="ql-block">这次岚河隧道火灾,我同村共牺牲4位烈士,以上三人就是,还有一位曹长庆的碑文风化了,认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缅怀先烈、崇敬英雄,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 一种"民族气质",他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 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 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这次缅怀逝者之旅,正是一次践行此语的自觉之为。</p> <p class="ql-block">火车隧道与平行导洞的关系图,左边为隧道口和平行导洞的入口,隧道口与平行导洞口相距哟15米(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二是探访南溪火车站,南溪火车站的下头在南溪隧道内,所以南溪隧道有双车道之说。</p> <p class="ql-block">南溪火车站视频</p> <p class="ql-block">三是探访南溪沟隧道下行线,南溪火车站的下头在南溪隧道内,所以南溪隧道有双车道之说。</p> <p class="ql-block">四是南溪隧道出口上行线。</p> <p class="ql-block">南溪沟留影(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南溪沟公路桥留影(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五是探访岚河隧道下行线,岚河隧道全长3682米,据说是襄渝铁路第二长隧道,</p> <p class="ql-block">岚河隧道下行线的平行导洞,距离岚河隧道哟15米。平行导洞的作用就是,大概在平行导洞100米左右,向主洞开个斜洞,可开多个斜洞,增加施工面,加快工程进度。1971年5月15日凌晨,在该平行导洞内发生了特大亊故,因汽油引起火灾,一次死亡23人。我是第二个从洞内烟火中跑出来的人,襄渝铁路通车后,平行导洞就完成了史命,把洞门口就封死了,</p> <p class="ql-block">平行导洞虽然封死了,洞顶还留有通风透气洞,人和动物是进不去的。</p> <p class="ql-block">寻找平行导洞的陈德模1--王春芝摄影</p> <p class="ql-block">寻找平行导洞的王文林2--王春芝摄影</p> <p class="ql-block">寻找平行导洞3--王春芝摄影</p> <p class="ql-block">寻找平行导洞的陈德模4--王文林摄影</p> <p class="ql-block">寻找平行导洞归来5-王文林摄影</p> <p class="ql-block">火车隧道与平行导洞的关系图,左边为隧道口和平行导洞的入口,隧道口与平行导洞口相距哟15米(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岚河隧道下行线视频</p> <p class="ql-block">六是探访岚河隧道的上行线(郭家河)。</p> <p class="ql-block">岚河隧道上行线左边的工作房己废弃了</p> <p class="ql-block">岚河隧道上行线左边的平行导洞已封堵了。说明:由重庆开往襄樊的列车下行线,由襄樊开往重庆的列车为上行线。</p> <p class="ql-block">放大的平行导洞口。</p> <p class="ql-block">郭家河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在郭家河观瀛湖鸟岛风光</p> <p class="ql-block">在郭家沟桥头合影留念(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岚河隧道上行线背面的火石崖随道。</p> <p class="ql-block">七,水田坝的旧房。据当地群众说,是当年修铁路的人的住房,人早就走了,有可能是当年铁道兵,学兵或民兵的住房,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水田坝己在瀛湖底下了,当年,我在连队当事务长,到安康买菜,买粮,用船运到水田坝,通知连队民兵下来搬运。</p> <p class="ql-block">远处湖边公路边,石转民兵营部驻地 (在南溪沟隧道山坡下临江处)王文林摄影。</p> <p class="ql-block">襄渝铁路南溪沟(水田坝)视频,现成湖区了。</p> <p class="ql-block">八,清凉关。清凉关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一个重要地点,现在归瀛湖镇管辖,三线建设时期,安康县民兵团卫生队,原建在一个庙里,后来三线建设结束后,修成了南溪九年制学校兴隆教学点。清凉关下边的老汉江边有一个岚河老街,岚河区公所就设在老街上,老街很繁华,三线建设期间,学兵和民兵休假时常去老街买日用品。</p> <p class="ql-block">清凉关也是安康县民兵团团部住处</p> <p class="ql-block">清凉关的妇女对三线建设非常了解。</p> <p class="ql-block">清凉关下边汉江边,有五百余亩沙滩地,白菜非常有名,俗话说,老河口的白菜没得径,就是说这里的白菜非常好吃,我们连队也常到这里买白菜。安康瀛湖关水后,白菜地和老街都沉于水底了。</p> <p class="ql-block">清凉关下的瀛湖,一派鰵忙水运景像。</p> <p class="ql-block">清凉关下面的有名景点织女石</p> <p class="ql-block">九,学兵连纪念碑。五八五二部队学兵连植树造林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情系襄渝线,绿满秦巴山”一徐山林(原陕西省常务副省长)为三线学兵防护林题字。</p> <p class="ql-block">采风人员在学兵连植树造林纪念亭休息(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采风人员在学兵连植树造林纪念碑前合影留念(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采风人员在学兵连植树造林纪念亭休息</p> <p class="ql-block">十,探访恒紫公路路。</p><p class="ql-block">一是当年石转民兵营牛蹄民兵连修建恒紫路时,连部和大部分民兵住在圆角寺里,后来把圆角寺改成了道班。</p> <p class="ql-block">洪山镇陈梁村128号,是当年我们修桓紫路时,炮排人员住宿点 。房主姓马,很掘犟,孤独,这次我们去探访时门上锁,周围人说,马老已去世,儿子们搬到恒住去了。</p> <p class="ql-block">圆角寺视频。 洪山镇陈梁村128号,当年我和杨运文修恒紫路的时候,炮排的宿舍视频。</p> <p class="ql-block">二是恒紫公路拉沟(上行线)。恒紫路修拉沟地址:洪山镇石狮村19组,恒紫路20公里处。上行线和顶上打洞是牛蹄民兵连,下行线打洞是朝天的民兵连(刘中文提供)。(说明:从恒口去紫阳县为上行线。从紫阳去恒口为下行线)。</p> <p class="ql-block">恒紫公路修拉沟下行线。地址:洪山镇石狮村19组,恒紫路20公里处(红山镇刘中文提供)。</p> <p class="ql-block">恒紫公路拉沟下行线:(洪山镇石狮村19组)合影(左起:王文林、杨运文、刘中文、陈德模、李春芝)李富石摄影。</p> <p class="ql-block">洪山镇刘中文(老三线),73岁,53年出生。住恒紫路拉沟傍,洪山镇石狮村19组,是当年修恒紫路拉沟民兵之一。</p> <p class="ql-block">恒紫公路拉沟视频</p> <p class="ql-block">  十一,探访大东山,安康电视转播台。安康电视转播台,位于恒紫公路望河垭傍的山顶上,海拔1362米。当年我们修恒紫公路,就从俢安康电视转播台山体傍边杵着棍子爬过去,去恒口背炸药和钢钎。没有恒紫路,也就没有大东山安康电视转播台。不巧的是我们来五一放假,电视台大门上了锁。</p> <p class="ql-block">电视转播台门口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大东山,安康电视转播台视频</p> <p class="ql-block">附件:襄渝铁路相关网络资料</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襄渝铁路是中原入川重要通道,达成铁路是西南地区交通物流骨干通道。线路东起湖北襄阳(原襄樊),西至重庆,正线里程895.3公里(不包含与汉丹铁路共线区间里程)。自1968年4月开始修建,1971年8月铺通到达县,1973年10月19日在棕溪车站接轨通车。1975年11月至1979年12月分别交付运营,(1979年12月)襄 樊(后更名襄阳)~ 安康段完成电气化改 造。线路全线由中国 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 队承建,各地民兵、 三线学兵、职工、铁 道部所属各个工程局 职工均有参与。襄渝 铁路被列为铁道兵" 可圈可点的七大工程"(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襄渝铁路在陕西的分部情况</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三线建设,难忘的襄渝铁路,让我们珍藏一片友谊,留下一串串回忆。常常思念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觉就在建设工地。让我们在思念中想起,在回忆中快乐,在快乐中焕发青春,在快乐中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作者糸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2012年—2024年摄影参赛作品分别获得省、市、区98次奖励。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摄影作品奖30项。</p> <p class="ql-block">文字撰稿:陈德模,杨运文。</p><p class="ql-block">摄 影:除文中图片著名外,</p><p class="ql-block"> 均由陈德模拍摄。</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陈德模</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8日</p> <p class="ql-block">鸣谢小棉袄夫妇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鸣谢司机李富石的安全驾驶!</p><p class="ql-block">鸣谢美篇中网络文字和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