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锡是我的故乡,每次回无锡或路过无锡暂留,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也特兴奋。这次和爱人及爱人的三姐从上海到南京,路过无锡暂留,游览太湖美景(因三姐从未来过无锡)。</p><p class="ql-block">第一站一一特色5A景区鼋头渚。</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在鍚读无锡周三浜中心小学时,每年都有春游,就錫惠公园(2元)和鼋头渚(5元)两个地方,我每次都是去锡惠公园(因在市内,交的钱也少)。可是有一年我妈给我5元,还煎了很多面饼,可以去鼋头渚春游啦,特高兴。整个晚上都没睡好,特兴奋,一会儿起床,看看面饼,尝尝,贪吃一点,睡一会儿又起床看看面饼,贪吃一点,到天亮很早就起床了,面饼也已消耗了一半,现在想想真好笑,但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当时鼋头渚给我的印象是景点多,古迹传说也多,天蓝无顶,湖远大无边,处处绿草茵茵,百花争艳,还有湖面上在阳光下点点白帆的美景真好看。</p><p class="ql-block">还听说“三山仙島”更是神乎,简直真是仙人住的地方,可惜当时“三山仙岛”不在鼋头渚公园范围内,要另买船票才能去,所以从来都没去过,再后来听说不对外开放了……</p><p class="ql-block">我69年无锡农机校毕业分配到贵州后就一直没好好再游鼋头渚了,偶尔去过也是很创促……</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9号,我们三人(爱人和爱人三姐)去了无锡鼋头渚景区,正是梅雨季节,大热天,气温也高,去追忆心中的鼋头渚美景。</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景区新牌坊現已建到老牌坊外面3.8公里的地方来了,直接在过无錫第一长桥――宝界桥右转弯处,公交车还要开进去很遠才到达景区售票处。</p><p class="ql-block">图是公交车下车处,也是鼋头渚公园的售票处,充山大门(正大门,景区东南部)可进可出。犊山大门(景区北部)只出不进。</p> <p class="ql-block">顺便提一下太湖美景之一,“无锡第一长桥――宝界桥”,1934年,荣德生六十寿辰,他将亲友贺赠的寿仪折款6万元全数捐出,修筑了横跨五里湖的宝界桥,桥长375米,宽5.6米,钢筋水泥结构,可通行汽车,时称“江南第一大桥”是连接无锡城区和太湖风景区的唯一陸路通道。桥身有60个桥孔(表示六十大寿)。</p><p class="ql-block">現在已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94年,由于鼋头渚风景区的发展,宝界山以南陸续建有唐城、三国城、水浒城作为影視基地,吸引来大批游客,致使宝界桥形成严重的交通拥塞问题。</p><p class="ql-block">于是荣智健损资3000万元,在老桥东侧10米处,再建新桥,桥宽18.5米,长390.74米,于1994年10月16日通车,立碑刻有“宝界双虹”四字。</p> <p class="ql-block">宝界双虹。</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是国家5A景区,江苏省内满60岁即可免费游览,外省要70岁以上才免费,我已超过70岁免费进,门票105元/人(含园区内充山一老牌楼来回公交,和去仙岛的来回游船票),游览车30元/人,园内公交来回5元/人(免票老人公交票要自己买),听说中间有山间小道,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老牌坊,而沿路风景也很幽静美……</p><p class="ql-block">无錫游览中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它离市区18公里,是无錫境内太湖西岸的一个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浮鼋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錫最佳旅游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道出了令人神往的意境。曾是蒋介石的私家园林,谌称“无錫第一胜境”。</p><p class="ql-block">老鼋头渚牌楼位于犊山村,建于1972年,正面有“鼋头渚”三亇鎏金大字。是以前鼋头渚景区的老大门,現在是无锡十八景之首“鼋渚春涛”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老牌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了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风景的特色。入门左侧为“太糊别墅”门楼,穿月洞门,循齐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馆;顺大路向前是通往太湖仙岛的轮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太湖别墅大门囗,建于1927年,是私家别墅。</p> <p class="ql-block">"太湖佳绝处"牌坊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上书"太湖佳绝处"是郭沫若的手迹。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以前鼋头渚不通陸路,游人进入鼋头渚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至此,故称"利涉"。渡船将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往太湖仙岛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凡是免費进公园的必须买轮渡票才能到太湖仙島,来回票10元/人,如买过公园门票的,不论全票或半票均可凭票免费轮渡。</p> <p class="ql-block">游船在湖中行驶,这里湖面开阔,微波荡漾。周边远山连绵起伏,湖鸥成群,上下翻飞,构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面。在游船上欣赏着太湖美景,不知不觉就靠近了太湖仙島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岛轮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在码头泵船立柱上,共有18尊铸铁辟邪,每尊重一吨,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够驱鬼辟邪的神兽,一方面保护游客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太湖仙岛的保护神兽。</p> <p class="ql-block">登上仙島,迎面就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牌坊。这是一座三层飞檐雕刻精美的牌坊。二层檐上有“太湖仙島”四个大字。牌坊中间两根石柱前蹲有两个石狮。前面还有一块精致的盘龙石雕。牌坊后隔一小广場有一块汉白玉浮雕“玉帝巡天回銮图”。</p><p class="ql-block">仙岛原名三山,是鼋头渚西南太湖中的一组小岛,该岛远观如神龟静伏水面,绰约多姿,故俗称鸟龟山,恍若“蓬莱仙岛”。</p><p class="ql-block">太湖仙島这是儒、道、佛三敎合一的仙岛,岛上还有全国唯一的水上道院。</p><p class="ql-block">太湖仙島展示着古老的道敎文化和神活色彩。过牌坊,就走上会仙桥向主峰天都仙府进发。会仙桥是座亭廊连结古朴凝重的仿古建筑,别俱特色。过了会仙桥,就来到了神仙聚居的天都仙府。内设天门天街,天都天府,药王,文王,财神殿,灵霄宝阁,还有蟠桃瑶池、月老祠、太乙天坛等。</p><p class="ql-block">天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芦形等雕花门窗,玲珑多资。天都天府主楼三层五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设文昌、关帝、妈祖殿宇,两侧有六十花甲元辰廊。灵霄宫,七层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p><p class="ql-block">大觉湾,仙人洞,汇集着中国佛教、道敎石窟艺人。其它还有祭天台,月老词,鸳鸯亭等不少景点。</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島”四个金字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背面是蓬莱仙境四个大字,牌坊后面展9米,高5米。</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岛。</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岛牌坊背面写的是“蓬莱仙境”四亇字。</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浮雕一一“玉帝巡天回銮图”。</p> <p class="ql-block">仙岛轮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五孔五亭的"会仙桥″如彩虹般横跨在小叽、大叽之间。该桥前身是颇有名声的惠山"大德桥",因开挖京杭大运河折迁于此。1995年又借鉴侗族风雨桥式样,改造为"会仙桥”。桥上有两副对联“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夲来我”;"道是非天非地路,果真亦仙亦凡桥″。意为此桥是仙凡相会的纽带,到了桥那边就渐仙境,游客也不再是原来凡间的我,而变为渐入仙境的我。</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內</p> <p class="ql-block">走上会仙桥就可以看到姜太公在湖中钓魚。</p> <p class="ql-block">姜太公钓鱼。</p> <p class="ql-block">天街的门楼。</p> <p class="ql-block">参天的人形槐树,旁边的银河瀑布只有它的1/4高。</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岛最高处《灵霄宫》一一七层四角,高38米,里面有世界上最高的玉皇大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島最高处灵霄宫,后方有一座九层太乙丹炉。</p> <p class="ql-block">听说玉皇大帝来过这里――应是人间天堂。</p> <p class="ql-block">西华殿一瑶池金母。</p> <p class="ql-block">天香楼――神仙吃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韵台。</p> <p class="ql-block">月老词一绿柳会笑永结同心,红梅吐芳喜成连理。</p> <p class="ql-block">月老词门前有一座硕大的同心鎖,两边挂满了同心锁串串,大锁上是"富贵吉祥"和"吉祥如意″。据说只有夫妻或恋人才能挂,掛鎖两边刻上恋人的名字,然后将钥匙抛入湖中,永不打开,永结同心。</p> <p class="ql-block">同心锁。</p> <p class="ql-block">同心锁。</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p> <p class="ql-block">太湖通宝一一是吉尼斯认证的最大的铜钱。</p> <p class="ql-block">太湖通宝一一1995年8月18日竣工,直径3.06米,重2.5吨,到目前为止,是吉尼斯认证的最大铜钱。</p><p class="ql-block">此外,太湖通宝还刻有"无道则去,有理即来”八个字,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卧佛。</p> <p class="ql-block">孔子问礼于老子。</p> <p class="ql-block">面湖端坐的道敎鼻祖一一老子。</p> <p class="ql-block">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大觉湾。</p> <p class="ql-block">瑶池。</p> <p class="ql-block">讲到七檐帆船,这船是太湖里的"巨无霸″,无论风向哪方向吹,这船都可以用船帆的不同角度前进。</p><p class="ql-block">七檐帆船是吴地文化的一个缩影,距今巳有200年历史,原来传说是岳飞的战船,岳飞屈死风波宁后,把战船改良成鱼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景区为滿足广大游客凳帆船饱览太湖美景的要求,仿制了三艘,停在鼋头渚码头,可以让游客从船上领略太湖美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充山隐秀位于鹿顶山东南山麓,原陈家花园所在地。是鼋头渚充山大门进去的第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充山隐秀”一景,内设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区。这儿空谷鳥语,芳草鲜美,小桥流水,垂荫嫩绿。</p> <p class="ql-block">聂耳亭:这里原是陈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园。1934年22岁聂耳随电影《大路》摄制组来无錫就住在这里,并谱写了“大路歌”和“开路先锋”两首插曲。</p> <p class="ql-block">从涌芬堂沿石阶而上'就来到鼋头,站在鼋头眺望,对面“三山仙島”若隐若现,湖水拍打岩石,不愧为观赏大湖风景最佳之地。鼋头渚灯塔:建于924年,用于夜间导航,是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刻石――这块2米多高的刻石,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为秦敦世所书。</p><p class="ql-block">夲人曾在此处拍照留念多次,现在留下的是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所刻的“鼋诸春涛”四字,原由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于1906年书写。这里“春”字用的最妙,一是刘春霖来锡时正是仲春时节;二是这里面对着太湖的一个内湖,叫梅梁湖。根据记载:“梅梁湖在夫椒山(今马山)东,吴时进梅梁至此,舟沉失梁,后每至春首则水面生花。”(梅梁指的是楠木,楠木是上等的好材料,那么它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梅树呢?当然不是,楠木的“楠”在古代写作“枂”,“枂”是楠的古体字,是“梅”的异体字,所以“梅”在古代不是指现在的梅树,而是指“楠木”)。后据此典故把鼋头渚、马山、拖山之间的水面称为“梅梁湖”。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般,显得美极了;三是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风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带水势浩大,波涛涵涌,声势雄壮。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p><p class="ql-block">春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景观,在此摄影留念具有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横云石壁是鼋头渚著名的风景点,这片湖滩崖上,石壁列阵,怪右眠空;下侧湖水吞波吐涛,古人有“千金难买太湖石,难买断岸此千尺”的赞誉。奇峰怪石半环着一个天然的大水湾,在绝壁悬崖上分别刻有“横云”、“包孕吴越”六字,这是清末无錫县令廖纶于1891年所书。“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魄宏大,春秋时吴越两国在此孕育生息,抚育了吴越儿女。“横云”意思是说从湖中远处眺望鼋头渚,水天色,湖岸好似横在半空的彩云,轻轻飘移。</p><p class="ql-block">石壁上还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8个大字。明高忠宪公指的是明朝东林党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高攀龙。高攀龙曾是无錫东林书院主讲,后因东林党得罪了宦官魏忠贤,受到魏忠贤阉党的无情打击,造成了恐怖的“党祸”。高攀龙回到无锡后,常常隐敝在现在蠡湖东面临湖而筑的“水居”读书,那时书院被毁,奸党横行,他自号“湖水老人”,不接宾客不谈时事,只以花鸟为伴。她常到鼋头渚湖滩濯足,取“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之意,表示避世隐身,知足常乐。虽然如此,魏党还是不放过他,迫害一天甚于一天。高攀龙自知不免,于1626年3月17日在住宅后园池中从容入水而死,后人在池畔立石,上刻“高子止水”。抗战胜利后,无錫朱松黯书写“明高忠宪公濯足处”镌于石壁上,以示对高攀龙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涵虚亭――鼋头渚上还建有“涵虚亭”,八角形,亭中悬有清代陈夔龙1919年书的匾额。此亭兼具点景,观景,和休闲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亭中悬有清代陈夔龙1919年书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由涵虚亭前行,是“震泽神鼋”青铜雕塑。“震泽”是太湖的古称。“鼋”在古代被尊称为神物。相传它是龙和龟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古时太湖发洪水,淹没了大片土地。大禹来治水,劈开犊牛山,才使洪水退去。大禹治完水在太湖边看到一块色泽青润的大石头,敲起来声音悦耳动听,于是用开山斧凿出了一只石鼋,昂头而立,神气十足。大禹用五色宝石在石鼋身上划出许多花纹,石鼋身上便有了鳞甲,这只石龟就是“震泽神重”,也叫“镇妖石”,镇住太湖水龙,从此太湖地区就风调雨顺。現在的神鼋是用青铜作的,长1.7米,高1.3米,宽1.1米,重达700多公斤,门土著名雕塑家徐宝庆饼,上面镌刻朱复戡的“震泽神鼋”篆书。这是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在1985年5月送给无錫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无錫,充满温情和水。这块石刻在鼋头渚景区内。1986年5月通过日本阪急旅行社邀请了日本著名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东京ABC音乐出版社长山田广作来无錫旅游,他们回国后很快创作并出版发行了《无錫旅情》和《清明桥》两首歌,由日本红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特别是《无錫旅情》这首歌,在日本六家电视台播放半年之久,唱片发行量突破100万张,风靡日本全境,许多日本友人正是从这首歌中了解无錫,纷纷慕名前来无錫旅游。</p><p class="ql-block">石头背面刻的是《无鍚旅情》这首歌的中文歌词。</p> <p class="ql-block">长春桥一一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园形。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烧,称“长春樱花”。</p> <p class="ql-block">因鼋头渚景点太多,对于一亇老人来说,确实体力有点不支,故有很多好的景点也顾不上看啦。有人说要4月份来赏樱才爽,鼋头渚是世界三大赏樱地,水墨淡染樱花烟雨,确实没遇上,欠樱花一个约定吧。有人作过解释,无锡旅游景点离不开水,这水是三点水,第一点水“太湖”,有一首歌《太湖美》以自然景观取胜;第二点水,“天下第二泉”,有一首歌《二泉映月》,以人文景观见长,第三点水“古运河”,有一首日本人创作的歌曲《清明桥》,展示了无锡的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无锡传统的著名手工艺品惠山泥人《大阿福》他正微笑着,欢迎来鍚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