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暮春的西子湖泛着碎金般的波光,西泠桥畔的桃枝垂到苏小小家的雕花窗棂上。她正坐在葡萄架下教小孙女绾发,忽听得院外传来清脆的铜铃声,是小孙子阿砚骑着竹马撞开了垂花门:"祖母!隔壁王公子送来新制的藕粉糕!"小家伙鼻尖沾着柳絮,活像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小泥猴。</p><p class="ql-block"> 苏小小笑着接过青瓷食盒,指尖触到盒面尚带的温热。三十年前那场大病后,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却意外遇见了云游至此的名医叶清玄。那时她卧病在床,每日只能望着窗外的烟雨出神,直到叶清玄带着药箱踏碎满地水洼,将一剂剂温补的汤药熬得满屋生香。"苏姑娘这病,是心思太重。"叶清玄用银针为她施针时打趣,"得学那'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把苦日子熬成甜的。"</p><p class="ql-block"> 他留在西泠桥畔开了间医馆,每日诊完病患便来陪苏小小说话。有时是谈论药理,有时是赏析新得的字画。苏小小苍白的面颊泛起红晕,能撑着油纸伞在湖边散步时,叶清玄指着满塘荷花笑:"你如今气色,可比那'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点子'的石榴籽还鲜亮!"</p><p class="ql-block"> 某日苏小小在医馆后院晾晒药材,忽见叶清玄握着一株紫苏发呆。"这紫苏叶可解表散寒,"他见她走近,将药草轻轻别在她发间,"就像姑娘当年救那书生一般,总能'雪中送炭——急人所急'。"那年中秋,西泠桥上挂满了苏小小亲手糊的荷花灯,叶清玄在月下执起她的手,承诺要护她余生安康,惹得围观孩童直嚷:"叶大夫这是'哑巴娶媳妇——喜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婚后的日子如西湖春水般温润。苏小小将藏书阁重新修缮,教附近孩童读书识字;叶清玄带着徒弟们翻山越岭采药,两人还在院子里辟出半亩药田。每当有贫苦人家求医,苏小小便温了姜茶,叶清玄分文不收,只道:"当年苏姑娘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时还救人,如今我们不过是延续这份善意。"</p><p class="ql-block"> 五年后长子叶明远出生时,恰逢西泠桥畔的梨花盛开。苏小小抱着襁褓中的孩子站在窗前,见丈夫在药田边搭了个秋千架。"等孩子大些,就能坐在这儿看湖景。"叶清玄说着,将一片梨花瓣轻轻放在孩子掌心,"咱这娃以后肯定是'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此后二十年,这座院子里陆续添了三个女儿、两个幼子,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过青石小径,笑声惊起满树白鹭,活脱脱"麻雀跟着蝙蝠飞——熬到夜黑"的热闹光景。</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西泠桥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苏小小与叶清玄牵头修建的石桥比旧桥更宽敞,桥上雕刻着她最爱的莲花图案。桥边新起的学堂里,书声琅琅;医馆前的药香混着桂花香,引得往来行人驻足。每逢重阳,苏小小带着儿孙登上宝石山,看夕阳将西湖染成金红色,听孩子们背诵她新写的诗:"西泠桥畔月如钩,几代书香绕画楼。莫叹流光容易老,满庭兰桂自春秋。"小孙女眨着眼睛评价:"祖母的诗,比'白糖拌苦瓜——又苦又甜'的生活还妙!"</p><p class="ql-block"> 这天傍晚,叶清玄从医馆回来,见苏小小正在教孙辈辨认药草。阿砚举着一株艾草,奶声奶气地问:"祖母,这是不是能治风寒的?"苏小小正要回答,忽听得院外传来熟悉的马蹄声。一辆青骢马停在院门前,车上下来的中年男子正是阮郁。他望着满园欢笑的孩童,再看看被岁月温柔以待的苏小小,眼眶不禁湿润:"当年是我负了姑娘,如今见你过得这般安好,我也能'放下担子聊天——歇后语'安心了。"</p><p class="ql-block"> 苏小小请他在葡萄架下就座,命人端来新摘的龙井。叶清玄笑着将刚烤好的栗子放在阮郁面前:"苏姑娘常说,人生际遇自有定数。若不是当年那场变故,我们又怎会相遇?这叫'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月光爬上西泠桥的栏杆时,两个男人谈起药理与吏治,苏小小则带着孩子们在一旁折纸灯。纸鹤掠过湖面时,她忽然想起少年时光,轻声对叶清玄道:"如今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苏小小倚在叶清玄肩头,望着窗外摇曳的灯笼。"还记得你当年说要换个活法吗?"她轻声问。叶清玄将她的手捂在掌心:"如今才知,最好的活法,便是与你共度这烟火人间。"西泠桥的水波轻拍堤岸,将这满院的欢声笑语,连同苏小小的传奇,一并揉进了江南的月色里,恰似"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后的柳暗花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