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中老年大学声乐班合唱《祖国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歌声里的中国:当银发合唱团唱响《祖国不会忘记》时当老年大学声乐班的学员们挺直腰板,用略带沧桑却铿锵有力的嗓音唱响《祖国不会忘记》时,整个演出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这些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歌者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时代画卷。</p><p class="ql-block"> 舞台后方的大屏幕随着歌声徐徐展开"伟大的祖国"篇章。解放军战士钢盔下的坚毅眼神与国之重器的冷峻线条交相辉映,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钢铁长城,不仅是冰冷的武器装备,更是由一个个血肉之躯铸就的忠诚。当"中国天眼"的影像出现时,身旁的老教师悄悄抹了抹眼角——那是他们这代人用青春书写的科学传奇。C919腾空而起的画面,让现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里,分明能听见几代人航空梦终于实现的喜悦与自豪。</p><p class="ql-block">歌声转入第二篇章"崭新的时代",舞台灯光也随之变幻。航天员在太空中挥手的画面让我心头一热,想起小时候仰望着星空幻想"嫦娥奔月"的童真。港珠澳大桥如巨龙般横卧碧波,高铁在广袤国土上飞驰,这些现代奇迹背后,是多少建设者将青春浇筑在钢筋水泥里的故事?合唱团中那位总戴着老花镜练习的阿姨,她的儿子不就是参与大桥建设的工程师吗?</p><p class="ql-block"> 当第三篇章"幸福民生"的画卷展开时,我看到了歌声最动人的诠释。丰收的果园里,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里都盛满笑意;光伏板反射的蓝光下,孩子们在新建的校园里奔跑;风电塔旋转的叶片间,牧民骑着摩托车赶着羊群的画面如此和谐。这时我才注意到,合唱团里那位总是最早来排练的老爷爷,正望着屏幕上家乡的风电塔出神——他年轻时,那里还是一片荒漠啊。</p><p class="ql-block"> 这些银发歌者用略带颤抖却坚定有力的和声,唱出了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他们中有人曾在天山脚下戍边,有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挥洒汗水,更多人则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一生。当唱到"祖国不会忘记"时,前排那位坐轮椅来的老奶奶突然挺直了脊背,浑浊的双眼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她是否想起了自己那些被岁月尘封的青春往事?</p><p class="ql-block"> 。这场演出最打动我的,不是专业的演唱技巧,而是老人们用生命阅历诠释的爱国情怀。当他们齐声唱出"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时,我忽然明白,真正的爱国从来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无数普通人用一生坚守的无声誓言。这些可爱的老人们,不正是歌曲里唱的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吗?</p><p class="ql-block"> 离场时,秋日的阳光正好洒在老年大学的牌匾上。我想,在这个快速奔跑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歌声提醒: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那些托举我们向上的肩膀。当年轻人为生活奔波时,这些银发前辈用歌声告诉我们,爱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它就藏在每个人认真生活的模样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