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申家饸饹“榆之恩”“槐之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申家饸饹文化园里有一眼按装着辘轳的水井,水井的左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输树,右也有一树身挺拔的老槐树,为什么要在院里挖辘轳井,栽种榆树和槐树呢,这就引出榆恩和槐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相传魏县在明朝洪武年间,由于战争温疫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整个魏县只剩八百人,明成祖朱棣上位后,开始从山西洪洞老槐树下迁民,当时人们不愿离开,怀着思乡之情,和对老槐树的眷恋,折下一枝槐树枝,捧上一把故乡的黄土,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离开了生活一辈子的家乡。后来人们为了思念家乡,把槐树命名为思乡树,也叫槐根上树。万事万物皆有根,有根才能生存成长,祖先居住地,父母生活地,自己出生地,都是根,所以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根。榆树全身都是宝,春有榆钱,夏有榆叶,秋冬有榆皮,在饥荒年代没有粮食的时候,人们靠吃榆钱榆叶榆皮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灾荒年,谁家院子里种上两棵榆树,谁家就饿不死人了,在那个年代榆树救了很多人的命,所以榆树被称为“救命树”,“保命树”,也叫“恩树”。人人皆需感恩报恩接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社会的培养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知恩图报,唯有感恩之心才能助人生存成长,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