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讲:现代性的性质与特点</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中世纪的‘‘神学社会”的形态,现代性则表现为一种马克斯•韦伯意义上的‘‘世俗社会”的形态。也就是说,通过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逐渐演变的“祛魅”过程,西方现代社会最终成为一种理性的而非神性的世俗的社会。</p> <p class="ql-block">1.现代性是指西方社会世俗化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斯特劳斯:“现代性是一种世俗化了的圣经信仰。” 这意思是说,人们不再寄希望于宗教彼岸的天堂生活,而是要凭借纯粹人类的手段,在此岸的尘世上建立自己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认为基督性是真正的宗教、绝对的宗教;而基督性在于在完全的世俗化中与世界达成和解。因此,在黑格尔那里,“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世俗化了的基督性” 。</p><p class="ql-block"> 霍布斯:将政治从神学、道德领域中分离出来,政治不再被看作是德性的实践,而是权力与统治技术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格里芬:把现代性看作是这么三种分离的过程,其特征就是世俗化。一是政治与宗教的分离。二是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分离,即政府不应干预市场。三是经济与(非功利主义)道德的分离。功利主义的经济观取代了道德观,社会被看作应当服从经济的需要,而不是相反。这种功利主义经济观注重收入、财富、物质的繁荣,并把它视为社会生活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西方社会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现代社会的建立,体现了这一社会越来越世俗化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世俗化使宗教退出政治的领域,不再干预政治,并且也不再控制思想与文化领域,但这并不妨碍宗教继续作为一种精神的信仰为人们所接受,继续在精神领域产生它的影响,继续为人们提供精神方面的安身立命之地。PS:一句话概括一下,社会世俗化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即人类现实生活的事情由人自己做主,而精神世界的事情由上帝做主。现代化并非否定宗教,是一种批判地肯定,肯定宗教在精神方面对人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康德:认为宗教方面的不成熟状态是最有害、最可耻的一种。为了排除传统宗教的危害,他一方面批判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从哲学上否认了上帝的存在,另一方面提出了“理性神学”的思想,试图把宗教改造为道德的宗教。他认为,道德既需要上帝,甚至道德律需以上帝为前提,因此一种“理性神学”就是必要的了,由此也就需要设定上帝的存在,把它作为一个伦理意义上的“假定”或“公设”,将它设想为“某种道德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首领”。宗教也因此不被看作神学的认识,而是当作一种履行所有作为来自上帝命令的责任的道德倾向。这样,他把宗教定义为“将责任视为神的命令”,宗教信仰由此也就成为一种“道德上的信仰”。康德认为,这种信仰的优越性在于,它使人们的一切努力集中到“信念的纯洁性以及对一种端正的生活方式的责任心之上”。我们也可以将康德的这种宗教观理解为在世俗化的社会中,宗教所能起的一种正当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黑格尔:主要目的是实现人与神的“和解”,使宗教与国家保持一种和谐相处的状态。宗教的合理性在于它与哲学的性质一样,都是属于精神的范畴,属于某种“绝对理念”。因此基督教是一种“精神的宗教”。‘‘上帝”由此是一种思想,不过是“至高的思想”。不论人或上帝,他们总之只是理性,只是精神,只不过前者是个别的精神,后者是普遍的精神。由于同为精神,因此他们之间可以达成和解。不过同康德一样,黑格尔也认为宗教的作用是服务于道德的,它借助神的观念来加强人们的伦理动机,给道德提供一种新的崇高动力。</p><p class="ql-block"> 黑格尔认为启蒙在宗教问题上未能达到促进道德的效果。此外,在宗教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黑格尔认为二者之所以是可以和谐的,乃由于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都是同一自由精神的体现。宗教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而国家则是世间的自由。黑格尔用“自由”来规定宗教与国家的本性,并为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作出定位,将它归属于“精神”的领域,这在本质上同康德的构想一样。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从启蒙至今,宗教的世俗化经历了三、四个世纪的漫长过程,但宗教依然存在,信徒依然普遍,不过这种作用回归到它应有的精神信仰的领域。</p><p class="ql-block"> PS:黑格尔说的“宗教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国家的自由是世间的自由。”我感觉这句话里的自由的含义和平时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消极自由”或“积极自由”不是一个含义。这句话里的“自由”的似乎只是指某种东西的组织形式。宗教是精神世界里个体精神的组织形式,国家是世俗中个人的组织形式。因为宗教对个人来说本质上是一种规训和束缚,其实是不自由的。国家也是一样,国家的形式将个人束缚在某个特定土地上,个人要离开国家必须通过海关,进入某个国家也要通过海关手续,其实也是一种不自由。所以黑格尔在这里说的宗教和国家的共同基础,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自由束缚的体现。当然按照黑格尔他老人家的习惯思维,自由和不自由都是在谈论自由,不自由是自由的否定形式,所以自由和不自由属于同一内容范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S: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发展。由于西方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教社会,现代化就是将人从过去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中世纪的宗教管理着人的一切生活到让宗教退回到一个精神支柱的地位。那么东方社会的现代化又应该是怎样的呢?中国传统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世俗社会,以皇权和儒家文化为主导,谈不上宗教对个人的束缚,更谈不上社会世俗化。是什么束缚了中国社会个体的自由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