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农家菜

钟爱和平

<p class="ql-block">原本因为天热躲到山里避暑,结果吃了农家菜有点乐不思蜀了。</p> 01绥中水豆腐 <p class="ql-block">磨豆腐是山里人待客的一种仪式,第一天到山里,主人就说要磨豆腐,我们说别急,等我们来了之后看看你们怎么磨豆腐。</p> <p class="ql-block">磨豆腐看来还真是个技术活。为了磨豆腐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小型电磨,可别以为接上电源就能磨豆子。按下开关倒入豆子竟然没出豆浆,经过检查发现问题,调整旋纽让电机与磨重新结合,泛着浅黄的豆浆从前面流出,白白的豆渣则从后面喷撒出来。当然泡黄豆也有点讲究,一般清洗后用凉水浸泡,时间控制在五个小时左右,时间太短的话豆子不够软,可能影响豆浆的出货率,时间太长恐会产生异味。</p> <p class="ql-block">豆浆的熬煮离不开人的看守,火候也要很好地把控。一大锅豆浆放置电磁炉上熬煮,初时需经常撇去浮在上面的泡沫,待温度上升至七、八十度,还需适当降低电磁炉的温度,此时切忌搅动锅底,避免将糊在锅底的豆渣刮上来,那就影响豆腐的品相了。这活也挺熬人的,守在锅边愣是待了半个小时,方才等到豆浆沸腾,厚厚的油豆皮履在上面,己经压不住向上涌动的豆浆,关火,还要将锅移出电磁炉。</p> <p class="ql-block">点卤是出豆腐的关键。盐卤在市场可以买到,将少量盐卤溶于水备用,这就是点豆腐的卤水。豆腐做得好不好,点卤见功夫。一手持勺在稍微静置温度下降一些的锅内缓缓搅动,要把握住搅动深度和幅度,千万不要搅到锅底,当然也不要将勺子翻到豆浆表面,溶化了的卤水点点滴滴地落在豆浆表面,眼睛要时刻注意豆浆的变化,待见豆花出现,应马上停止点卤,轻搅片刻观察豆花状况,如出现凝结花块,则可拿出锅内勺子,静待豆腐成形,不一会水豆腐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水豆腐的食用比较简单。事先备好蒜末、香菜碎等,再配以芥菜丝(丁)、木耳、肉末等制成的卤子,这个全凭个人喜好,与水豆腐搅拌在一起,一碗美味的绥中水豆腐大功告成,好吃不好吃,只有吃了才知道。</p> 02涮烤一起造 <p class="ql-block">要不说农家的吃法真多,一张饭桌同时干起了涮、烤两样活,可以共享不同的烹饪方式带来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平时看起来一张简简单单的饭桌,原来还掩藏着涮烤的功能。掀开饭桌中间的圆盖,露出中央的电加热器,与之配套的是一个鸳鸯火锅,在其外围的一圈是可供烧烤的炉盘。火锅与烧烤炉盘都是可以供电的,其温度也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真方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东北火锅基本上都离不开酸菜,一如翠花上酸菜长期流行一样,任谁也舍不得千嚼百咽方见味的酸菜,这就是东北酸菜经久不衰的最好见证。不需要浓味的底汤铺垫,一锅山泉水加酸菜丝和姜片就是最纯朴的火锅汤料,作为陪衬绝对少不了冻豆腐、香菇等。至于其他还要涮什么,那全看个人喜好以及家里有什么,说的都是大实话。</p> <p class="ql-block">可供涮烤的食材很丰富,荤素搭配随心所欲。除了农家自产的土豆、豆角、小白菜、香菜、茄子、西红柿、生菜之外,在大集采购的猪、牛、羊肉肯定是烤肉的主角,涮锅自然也少不了它们,不过跟过去比较,涮肉的比例大幅下降,倒是烤肉更加吸引我们的眼球,烤炙的温度控制得比较好,肉的脂肪遇热发出嗞嗞的声响,油脂膨胀的小泡泡随之不断爆破,浓浓的肉香弥漫在空气中,却看不到烧烤的烟气。烧烤炉盘上还可以煎烤鲅鱼块、猪蹄等大件的荤菜,只是等待时间稍长而已。烤鲅鱼的最佳伴侣总是高不开玉米饼子,山里虽然距海边还有几十公里,渔家的吃法仍铭刻心里。猪蹄的烧烤考验每个人的毅力,只要有耐心,嚼劲十足的蹄筋吃了还想。酸菜也可以伴着牛羊肉一起翻烤,送入口内除了肉香绝没有油腻,这吃法不知道是谁的发现,完全符合东北人乱炖的豪横。</p> <p class="ql-block">涮烤的随意,不受时间和食材的限制,只要家里有的,涮也好,烤也罢,火候与佐料也都是自己说了算,就连肉的生熟程度也可以自我掌控,住在山里的城市人不知何时也将西餐的吃法带进山里,配上美酒感觉是神仙般的日子。</p> 03简单才是真 <p class="ql-block">农家菜最讲究新鲜和简单,直接了当的做法谈不上太多的厨艺,却能给你留下深刻记忆。</p> <p class="ql-block">食材的来源主要在农家。自家地里的菜品种不算太多,但眼下能吃的菜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的需求,再加上山里人一直流传互助的传统,吃遍全村菜似乎就是一根烟的工夫,张家一盆黄瓜、李家一袋豆角,那都不是什么稀罕事,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多少年、多少代几乎没有改变,身在山沟里尽享着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一盘大拌菜,绝对颠履了我们以往在饭馆里的认知。新鲜的土豆一般与鸡蛋大小相仿,小时候我们称之为地豆蛋子,因为新出土的缘故,土豆皮十分鲜嫩,在山泉水冲洗下,只需稍微用力就能将土豆皮搓洗干净,茄子也是自家菜地采摘,清洗干净开十字刀,与土豆同放大锅隔水蒸,待蒸熟取用。自家的葱、香菜、生菜洗净,葱和香菜切成段,生菜随意手撕待用。当熟与生相伴时,只需要少量蒜蓉、盐作为媒介,简单粗暴地搅和后,盛盘上桌就是一道大伴菜。看上去粗犷的一道菜,就像山里人的性格一样,大口送进嘴里,瞬间就融入山里人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地三鲜是东北家喻户晓的一道下饭菜,咱们做的虽不及饭店里的那么光彩,可味道绝对够下饭、下酒。土豆、茄子、尖椒都是菜地里现摘现用的,新鲜程度那是饭店没法比的,至于传统的茄子过油炸的过程,实在会人感到有点油腻,经过改良的做法是将切块的茄子,放入含有少许食盐的水中煮,至其稍微变色捞出沥尽水待用。为使这道菜出锅时仍然保持鲜亮的颜色,起锅前可以稍许勾芡,至于是至放蠔油那就看我们的口味了。咱这道菜虽说与传统做法有点区别,不过味道不亏自己的嘴,中午剩下的一点炒肉片加入其中,地三鲜立刻有了新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小白菜炖豆腐,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烩就的是两种世界的大集合。豆腐的高蛋白以及雪白的颜色都没有愧对那个白字;小白菜则有白有青,素面朝天完美地代表着清清白白,这两者相遇似荤似素,营养搭配同样一清二白。这道菜至简人皆可上手,根据个人喜好也是可以添加配料的。我们做这道菜取地里新鲜小白菜洗净,将菜梗和菜叶分开切段备用。豆腐切片放入油锅煎制,煎制过程中根据个人口味可放入少量酱油,待豆腐两面呈金黄色捞出备用。蒜末、姜丝、食盐爆锅后,先将菜梗倒入锅内翻炒,然后添加少量开水,将豆腐置锅内,待其滾开后关小火炖煮,起锅前将菜叶倒入锅中,翻入汤中待其熟透即可盛盆食用,简单的小白菜炖豆腐原来还真不简单。</p> 04结语 <p class="ql-block">山里的农家菜,与山里人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讲究简单、直接,就地取材,突出新鲜,吃一次想着第二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