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保险职业生涯,(26)(回忆录连载)

山西郭促

<p class="ql-block">第二章组织安排来浑源 基层公司经理干三年</p><p class="ql-block">第一节</p><p class="ql-block">公司情况挺一般(中)</p><p class="ql-block"> 【上接(上)】就当时来讲,无论团险还是个险,营销队伍尚未组建,续期客户基础零散。但遗留下的一些违规业务困扰我一年多时间。那就是,1996年实行产寿险分业经营初期,为了市场,为了生存,尽管不允许经营财产险的寿险公司,也悄悄承保了一点车辆和企财险。尽管到1999年上级公司三令五申严格要求停办并处理好善后事宜。业务肯定不能越界干,但之前承保的这一点小煤矿和机动车保险,理赔纠纷在所难免。特别是由于分业之初,承保不规范,分业不允许,上级公司解决也有困难的情况下,矛盾多集中在基层。我接手这样的遗留案件,窘困摩擦不少。以后我还会专门谈到。</p><p class="ql-block"> 三是可支配资金费用少,周转等靠要。分业经营之初,公司各项保费收入都存在自己所在地的银行账户上。由于出单手工管理,资金自己管控,也为虚增保险费提供了土壤和条件。该公司就是因为经理汇报时说保费规模几百万元而银行存款只有几万,才让省公司检查组看银行对账单发现了问题。我去后,银行存款帐户不足三万元,许多案件的赔款都无法支付。至于公司的可支配费用更是捉襟见肘,应付款挂账不小,只能靠向市公司伸手。由于县公司被省公司多次点名批评,市公司也感觉被动,在支持力度上大打折扣,其窘境状态更是明显。</p><p class="ql-block">四是闲散员工多,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司业务规模不大,虚增数字不小,但员工不少。有六名正式员工,在全市所辖县支公司位居首位;还有聘用人员12人。尽管我去时临聘人员每月基本工资一百五十元,但偏小的业务规模,偏大的员工队伍,其薪酬待遇负担不小。更严重的是,由于诸多原因,人数不少,上岗当班者不多,从管理层到工作岗都士气不高。管理层由于虚增保费,大会小会老受批评,经理被通报处理,其他相关人员亦被扣罚绩效,积极性不高;普通岗位工作人员面对现实,也持观望态度,就是去上级公司办事也觉得底气不足。(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