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帮助烈士荣归故里】

枫叶

<p class="ql-block">求助【帮助烈士荣归故里】</p><p class="ql-block">请看完下面的故事——我们是烈士的后人,四代人耗时80年,希望帮助英烈荣归故里。</p><p class="ql-block">王福和烈士,1922年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青少年时期投身革命,1941年加入新四军,曾任新四军苏中四分区某税务所副所长。1943初春,因打通了从苏中区到胶东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海上运输线,新知书店(三联书店前身)上海办事处(负责供应苏中新四军书籍、军需等物资的地下组织)向苏中地委党委请求调人,宁波籍、熟悉上海、商行背景出身、年仅20岁出头的王福和被抽调奉命前往新知书店办事处工作,由运输部负责人汤季宏同志(解放后历任华东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党组书记,2004年去世)直接领导。王福和从此投身于地下工作,来往于山东和上海之间。1944年7月王福和押运货船由苏中如东丰利镇的环港,出发前往胶东乳山口,船上装满了上海运往解放区的物资。船驶入连云港海域后,被日军巡逻汽艇发现,遭日军炮击、机枪扫射。王福和率领同志们用随身携带的防身步枪、手榴弹勇敢进行还击,最终在僵持一昼夜后寡不敌众被捕。王福和被捕后先遭毒打,再被捆绑在船桅上,货船被日军拖往连云港。途中,王福和与同志们趁敌人不备挣脱绳索,投海壮烈牺牲,时年不足22岁。</p> <p class="ql-block">王福和去苏中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前,最后于上海告别众亲戚、回舟山老家拜别了父母亲,是为1942年,自此天人永隔,直至牺牲再未与家人相见。父母亲一生惦记这位下落不明的次子,直至临终前还委托家族后人继续寻找,这一找就是几代人。</p> <p class="ql-block">王福和烈士牺牲多年,生平难考;加上战争年代资料缺失,他生前的同事领导们也曾在解放后寻访他的家人,但无奈茫茫人海线索单一,困难重重。他当年的新四军直属领导、将他从苏中解放区调来上海的徐雪寒先生(资深经济学家、历任华东铁路总局局长、上海铁路局局长、贸易部部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上世纪50年代因受“潘杨事件”的牵连而羁狱二十多年,寻找王福和烈士家人的行动也就搁浅。</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王福和烈士的后人。家族几代人一直未忘记先辈的托付,几十年来从未放弃过寻找王福和的下落。我们大海捞针,在前几年陆续通过各种线索找到了少量事迹,分别记载于汤季宏先生回忆录(收集在《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1992年版)、汤季宏百年诞辰出版的纪念集(《隐秘依然璀璨》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徐雪寒先生的回忆录(《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第80页第二段)、蒋建忠先生所著(《新知书店在“孤岛”的出版工作和海上运输线》第460页)。我们这才终于确认家族寻找了几十年的革命志士早已于80年前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王福和烈士昔日的战友并结拜兄弟史祥林老先生(曾是粟裕大将的交通员,2021年时101岁,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不久后即过世),他们诸位都记得或者听父辈说起过王福和烈士的事迹。百岁高龄的史祥林老先生更是清晰回忆起当年往事,提供了诸多宝贵证物(比如手写回忆录、当年义结金兰的文契),甚至告诉我们一个重大线索——王福和牺牲后他曾在江苏海门见过王福和生前遗物一绿色铁皮箱(多年前由他亲手所赠)。借此我们也得到了个有用线索:王福和烈士或许有衣冠冢在某地甚至烈士陵园内(大概率江苏省境内,有可能是江苏东台——因为王福和生前的新四军一师活动于东台一带、且他生前遗物最后发现于东台六甲),只是我们不知道、目前还没找到。</p><p class="ql-block">我们作为烈士的后人,身负家族先人的托付,几十年来、跨越4代人从未放弃让先人烈士回归故里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王福和同志的革命经历</p><p class="ql-block">汤季宏</p><p class="ql-block">王福和同志又名王义悌、王阑之,1922年11月21日出生在浙江省定海县。父亲王振德,母亲</p><p class="ql-block">王徐氏。王福和同志姊妹兄弟共七人:有兄三、姊一、妹一、弟一,他自己排行第五。1939年左右约17岁时,在上海西棋盘街(今河南路)一家呢绒店当练习生,业余在中华第四职工义务夜校读书,平时待人热忱,好学不倦。抗日战争发生后,因感国难深重,积极参加了该校同学会的抗日救亡活动,他负责的墙报工作,从组、审稿、编辑出版都是他一人担任,经常工作到深夜,冬天两手冻得红肿也从不叫苦。当时“孤岛”上海的环境日益恶化,为了团结进步青年,在该校教师金淑民等推动下,采用当时社会上通行的结拜兄弟的形式,同史祥林等同志结成了十弟兄,王福和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员,当时他才18岁。</p><p class="ql-block">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敌侵占上海租界,学校被迫停办。十弟兄中的倪贯一、李云卿、汪文辉、阮如卿等先后到苏北 。</p> <p class="ql-block">先后到了苏北参加了新四军,王福和也多次表示,不愿在敌人铁蹄下生活,要去投奔新四军、他当时放心不下的是在家乡的14岁的小妹,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去向史样林同志要了一只铁皮箱,之后史再没有在上海见过王福和同志。</p><p class="ql-block">1942年农历年初二,这时史祥林同志在新四军上海办事处担任来往于上海和苏北根据地的交通工作,途经苏中南通六甲镇,在苏中四分区民运部见到了他送给王福和的那只铁皮箱,经过查询,知道王福和也已到了苏中根据地,并打听到他在新四军所属的地方税务部门工作,史因急于赶路没有去看他。</p><p class="ql-block">1943年初春,从上海向苏中新四军地区供应书籍和军需民用物资的新知书店上海办事处,这时已打通了从苏中到胶东八路军地区的海上运输线,由于书店运输部人手不足,书店领导人徐雪寒同志向苏中区党委四地委请求调人,四地委宣传部调来了王福和同志。王到书店运输部门工作,其名叫王阑之,在苏中四分区某税务所担任副所长。到书店后恢复叫王福和,并在运输机构负责从苏中到胶东出航船上的船务工作,当时前往胶东的起航地点在苏中东台沿海的弶港和如东丰利镇沿海的环港,出航的目的地是胶东的五垒岛和乳山口。1944年7月一次出航,前后开出两条船,一条船由许季良同志负责押运,另一条是王福和同志负责押运,两船都是从环港出发前往胶东的乳山口。船上装的是上海运去的书籍和苏中当地生产的棉花,船是向环港渔民租用的捕鱼船,没有动力设备,靠风力行驶,如在海上遇到逆风,行动就缓慢。</p> <p class="ql-block">当时许季良船先启航,顺利到达了乳山口,但两天后敌艇到乳山口骚扰,有一船员在敌人机枪扫射时不幸牺牲。王福和同志押运的这条船,出航后风向不好,经常在海上打转,不久就被连云港出巡的日敌汽艇发现,敌艇先是用小钢炮拦截,后用机枪射击紧迫不休。当时苏中沿海一带的渔船,为防止海盗在海上掠劫,多数备有自卫枪支,王福和船在出航前又配备了一部分手榴弹,因此敌船逼近王福和船时,王福和船就用步枪、手榴弹还击,这样来回坚持了一昼夜,</p> <p class="ql-block">在王福和船打尽了子弹手榴弹以后,敌人就上了船。在这之前,王幅和同志已经向船员作了交代:万一敌人上船,要船员讲船是王租用的,船上的货是王的,枪是王打的,船员无责任。因此敌人上船以后,先是将王毒打,之后把王捆绑吊在船桅上,船被敌舰向连云港方向拖去。这时天色已晚,在途中,王利用黑夜敌人不备,挣脱了绳索投海壮烈牺牲,当时王还不到22岁。</p><p class="ql-block">1943年到1944年7月,王福和同志到新知书店运输部工作这一年多,一直在海上活动,多次来往于苏中和胶东根据地,有时还在苏中沿海运输物资。当时战斗频繁,敌人又常在沿海骚扰破坏,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是难以想象的,但他从不怕苦,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同志诚恳热情,虽然离开我们已40多年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本文原载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p><p class="ql-block">1992年版《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依据这些线索联络到了汤季宏先生的子女,以及王福和烈士昔日的战友并结拜兄弟史祥林老先生(曾是粟裕大将的交通员,2021年时101岁,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不久后即过世),他们诸位都记得或者听父辈说起过王福和烈士的事迹。百岁高龄的史祥林老先生更是清晰回忆起当年往事,提供了诸多宝贵证物(比如手写回忆录、当年义结金兰的文契),甚至告诉我们一个重大线索——王福和牺牲后他曾在江苏海门见过王福和生前遗物一绿色铁皮箱(多年前由他亲手所赠)。借此我们也得到了个有用线索:王福和烈士或许有衣冠冢在某地甚至烈士陵园内(大概率江苏省境内,有可能是江苏东台——因为王福和生前的新四军一师活动于东台一带、且他生前遗物最后发现于东台六甲),只是我们不知道、目前还没找到。</p><p class="ql-block">我们作为烈士的后人,身负家族先人的托付,几十年来、跨越4代人从未放弃让先人烈士回归故里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王福和与史祥林(又名施香才)等十兄弟的“金义同契”</p> <p class="ql-block"> 我(史祥林)所知道的王福和</p><p class="ql-block">我叫史祥林,曾用名施香才。我出生于1921年3月,祖籍江苏南通。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我十四、五岁就来上海当学徒谋生了。当时进了位于成都南路的华成印铁制罐厂印刷车间当学徒。四年学徒期间是没有工资的,每天要工作12 个小时,每个学徒每天发20个铜板(当时一碗汤面就要25 个铜板),就连这我们也舍不得吃,只有晚上偷偷到厨房偷点锅巴填饥。1937年8月13日,日本鬼子侵占了上海,他们肆意欺杀老百姓,这本是苦海无边又偏逢国难当头,哪里才是我们的出路啊!</p><p class="ql-block">一、十兄弟义结金兰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当时,工厂附近的爱多亚路上有一所“中华职业学校第四补习学校”,是黄炎培先生创办的。由当时的进步青年程俊、顾乃文、金淑敏等主持,专门招收各行各业的小青年晚上下班以后来校学习。该校不收学费,不讲学历,授课老师都是进步青年。他们除了教我们学习文化,还给我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组织我们唱抗日歌曲,演抗日剧,在我们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使我们的抗日情绪也十分高涨。当时,我们班上有革命激情、意趣相投的十个同学义结金兰,结拜为十兄弟,我记得有李云卿、赵宝海、倪贯一、汪文辉、阮如良、王福和等,我排行老七,王福和最小,排行末位。</p><p class="ql-block">“文革”后,我们幸存的弟兄老大李云卿(在宝应)</p> <p class="ql-block">老六倪贯一(原名倪树芝,在北京)、老九汪文辉(原名汪学良,在北京)、老二赵宝海(在东北)一度联系上了,有的还见过几次面。据了解,我们十兄弟先后都参加了革命。我和倪贯一是1938年8月由同厂师傅刘秉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其他人也都在这前后参加新四军或者加入共产党的。大家都十分痛惜小兄弟王福和是最早牺牲了。</p><p class="ql-block">二、我了解的王福和同志去新四军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大约是在1941年,有一天晚上王福和来我厂里找我,他说要去新四军了,问我要一只箱子。我就把我自己做的一只铁皮箱送给了他。我记得很清楚,这只箱子的外面涂的是墨绿色的漆。在这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王福和。</p><p class="ql-block">三、我了解的王福和同志牺牲的情况</p><p class="ql-block">1942年,因我原先所在的华成印铁制罐厂也倒闭关门了,于是,经组织同意我也去新四军了。由于考虑到我的家乡就是南通地区的,对那里的路比较熟悉,所以,组织上安排我从事上海地下党与新四军的秘密交通工作,历时三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我才被重新派往上海,准备迎接上海解放。</p><p class="ql-block">当时,日本鬼子的据点在苏北的羌港,鬼子的周边到处是我们新四军和游击队活动的地点,我也经常在这些地方穿梭。记得1944年,我途径六甲的一个新四军联络站,无意中一个熟悉的绿色铁皮箱映入我的眼中,这不就是我送给王福和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的那个箱子吗?我就向联络站的同志打听箱子主人的情况。他们告诉我,箱子的主人叫王福和,他随运输队去山东一带跑运输了,船上有些物质也是给新四军运送的。跑船来来去去带箱子不方便,所以留在这里了。前不久,王福和他们的船给鬼子截住了,鬼子把他绑在桅杆上往回押送,在快到海岸线的时候,他趁鬼子不注意,就纵身跳入了大海,再也不见踪影。鬼子找了一会,找不到他,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后来,我在乘坐苏北到山东这条线的船的时候,也曾听到过船上的人讲起过这件事。他们说王福和当时在苏北到山东这条线上是经常走的,他的事,那些船上的人都知道的。</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王福和同志的情况。本着对党,对王福和同志及其家属负责的精神,我把我所知道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以供参考。</p><p class="ql-block"> 史祥林</p> <p class="ql-block">过去几年里,我们跑遍了当地退伍军人事务局、民间抗战史学会、新四军研究会等多方机构,得到了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但是由于王福和烈士不长的革命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地下工作,直接事迹相对隐蔽,我们搜集到的资料都是旁证,且烈士当年的领导和战友们全都已经离世,无法获取本人的直接证明,无法得到官方的有效认定。退伍军人事务局要求:追认烈士,一定要查清牺牲人员入伍、入党或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生前所在单位职务,主要革命经历,牺牲的时间、地点、原因。证明材料必须有证明人签字,证明人所在单位要对其证明材料的可靠程可靠程度签署意见,并将其与证明材料有关的履历附录于证明材料之后。涉及党史人员应取得党委有关部门证明。</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曾写信给中央电视台寻人栏目组(见图),但也石沉大海。我们现在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求助,看是否有民间组织、党史学者、有心人士可以提供其他线索或者证据,包括但不限于:1.王福和烈士的墓地/衣冠冢/烈士陵园 2. 可查询的王福和烈士原始档案,有可能存于北京的中国第二军事档案馆 3.王福和烈士当年的在世战友其他直接人证(这个很渺茫)。 </p><p class="ql-block">感谢先辈为着共和国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的无名英雄们为着我们的今日美好生活负重前行。我们作为烈士的后人,自愿放弃一切可能的奖励补偿,我们只求烈士能被世人铭记、得到他应得的名誉、并魂归故里。</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为王福和侄媳妇,如有知情者请联系,外甥余先生13918766158或留言,十分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