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赣州老城区北面的八境公园,是个北靠八境台(公园名称由此而来),东临古城墙、南接涌金门广场、西接八境路古玩一条街的公园。其始建于1955年12月,是由当年老赣州市民通过义务劳动开挖成人工湖而建成的,占地面积79106㎡(其中水域面积占66%)。</p> <p class="ql-block"> 【公园建设背景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建设背景:1934年5月,八境台下的灵山庙被沦为屠宰场,几户居民在此居住,农民在此积肥、沤肥,成为老城区的垃圾场,此景明显影响了八境台古迹的观瞻。1949年9月,赣州市政府发布《关于改变垃圾放置地点的通告》,通告决定在此新建“八境公园”。同月成立赣州市义务劳动指导委员会,负责八境公园义务劳动的组织、指导工作。1954年7月,赣州市政府启动八境公园的规划设计,由青年美术教师钟炳麟为主导,设计出的规划既融合了客家山水与人文元素,又通过公开展示征集了市民意见。</p><p class="ql-block"> 正式动工:1955年12月7日晚,3000多名青年在赣州市灯光球场举行誓师大会,标志着公园建设的全面展开。12月11日,市共青团一声令下,青年突击队火速集结,投身公园建设一线。赣州二中300多名青年学子,肩挑背扛,硬是将300余根粗壮木头、200多根翠竹运至工地,又马不停蹄地挖通水沟;木器一社全体社员不甘人后,义务赶制出5副沉重的大马凳与151根坚实木桩;赣州西河桥工所200多名职工更是昼夜鏖战,他们豪迈地喊出:“既为赣州建大桥,也为公园添光彩!”</p><p class="ql-block"> 建成时间:义务劳动紧锣密鼓,扎实推进,全体参与者不舍昼夜,连续奋战 130 余个昼夜,终于在 1956 年 4 月 20 日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以人工湖为核心,结合周边宋城墙、八境台等古迹,达到“因水成景、借江为园”的布局。</p><p class="ql-block"> 建设意义:公园位于章水与贡水合流处,原为垃圾场,改造后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如北宋八境台、宋朝古城墙),又改善了城市环境。在建设过程中,青年突击队承担了木材运输、水沟(水塘)挖掘等任务,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现在步入八境公园,其环境清幽、空气清新,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草树木种类繁多且茂密。特别是静卧于东西南北的四座拱桥将三个人工湖贯通起来,组成了环形一体、水系相连的公园内湖,把园内陆地、水面错落分成水陆两部分,湖岸分明、曲折有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觉。置身其间:湖光粼粼,碧波荡漾,岸边古树倒映湖中,游客可以泛舟其上,观光游览;湖岸边垂柳依依,竹林萧萧,月桂飘香,湖心小岛郁郁葱葱,成为了市民休闲、放松、健身、游玩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远离喧嚣、宁静幽美的八境公园让人神往、使人心醉,但更让人留涟、陶醉的是一群习拳舞剑、进行体育锻炼的爱好者们,无论夏暑冬寒、热晒风吹,他们常年在这里坚持晨炼、午后习练,亨受着八境公园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而他们的领头人、教练人就是本篇要深度介绍的主角一一沈雪春老师。</p> <p class="ql-block"> 沈雪春老师,是个很有天赋、脑瓜子灵、富有进取精神、干一行成一行的运动达人,尽管他年龄有80岁(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1月27日出生),但他充满朝气,精神矍铄,身体健壮,筋骨有力,身体年龄明显小于实际年龄。虽然他满头银发,额上架着一付眼镜,但他从不摆老,脸上常带着微笑,主动与人招呼,关心他人,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和印象。</p> <p class="ql-block"> 沈雪春老师自小有一个报名参军、报效祖国的理想与愿望。1964年下半年,初中毕业、年满18岁的沈雪春从上海市崇明区积极报名,经体检政审通过,于当年12月应征入伍到大余新城空军基地,起初分配在新兵场务连(为机场后勤服务)的一排2班,<span style="font-size:18px;">任副班长。 1965年4月17日,受部队派谴到广州军区空军干部轮训队接受大比伍学习,学习的科目主要是陆海空军事内容。 两个月的军事学习结束后,于6月下旬回到新城空军基地,担任教员工作 (指导排雷、排定时炸弹等)。1965年</span>6月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加入共产党。由于在部队的表现优秀,加上1965年12月在大余河中救过一个落水的小孩,在1966年初,被部队授予三等功荣誉。自1966年始,沈雪春被调往基地政治部,在宣传部文化科从事文秘、放电影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73年1月,28岁的沈雪春退伍转业到江西省航运管理局赣州分局,任秘书工作。1974年12月,根据当时形势,为加强对学校阵地的领导管理,许多中大型企业纷纷派出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沈雪春作为赣州航运分局工宣队一员也来到赣五中,协助做好政治宣传工作,此事一直干到1976年下半年。1975年、1976年曾受赣五中委派前往原赣州市征兵办协助做好征兵工作。</p><p class="ql-block"> 回到赣州航运分局后,沈雪春被分配管理船队。1981年3月,他负责筹建安全科,任安全科负责人(副科长)。1983年3月,任保卫科副科长,期间曾协助公安机关侦破过两起案件。1985年5月,任长江分公司船队书记。1992年,到航运派出所任所长,曾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8年11月为破案立过功、受过奖,</span>2001年1月光荣退休。</p> <p class="ql-block"> 沈雪春是个爱好运动、喜欢锻炼的人,早在1975年上半年就到八境公园内跟随赣州知名的武术拳师宋亦梅(曾任民国时期的“南京国术馆”馆员,1982年去世)学习,练习太极拳、剑、八卦掌等,与中华武术结下了深深的缘份。为学深学精,他专程到外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朱天才学习陈式太极拳,向崔仲三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在武术领域,他取得过江西省太极拳一级教练、武术六段、国家一级体育指导员等职称、职务。2010年,沈雪春担任章</span>贡区武术协会副会长,涌金门太极拳分会会长。</p> <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沈雪春老师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普及武术运动,做好传帮带,辅导学员方面。他的运动场所主要在八境公园:在涌金门广场,他组建了章贡区太极拳协会涌金门分会,每天早上风雨无阻领着一群爱好者在此晨炼;他组建的解放路社区太极拳老年大学,每到周二、四下午3至5时,在八境公园正门榕树下,准能看到他在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辅导着刚入门的求学者,学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义务培训学员的初心不变。</p> <p class="ql-block"> 与陈治华学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与阳纯良学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与胡敦禄学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与韩永昌学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与李瑞民学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跟着朱天才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 跟着崔仲三老师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 跟着李振亚老师学书法!</p> <p class="ql-block"> 跟着温相元老师学画画!</p> <p class="ql-block"> 在采访中,沈雪春老师自信地说:由于我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可依靠,因此铸就我必须自强自立,必须奋斗努力,不能等待言弃。记得我经历过几次病危,我认定自己要下定决心,坚持锻炼,自觉把身体搞好来。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使自已过上了健康人的生活。特别是2017年3月17日,我遭遇车祸,从医院回来后,坐了8个月轮椅。为防止下半辈子在轮椅上渡过,我为自己定好计划,多活动、多自我康复锻炼,功夫不负有心力,终于从轮椅中站了起来,又可以和学员们一起打太极、舞剑术,发挥自己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再者,我原来只有初中文化,为了改变我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我通过自学考取了中央党校大专函授班,三年党政管理专业学习,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这为我搞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有一份耕耘就必定有一份收获,我将在自己的余生继续努力奋斗,继续拼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