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从丽江古城回来一个月了,但心还留在那里。因为那里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是积淀丰厚的文化艺术高地,是五彩缤纷的城市花园,有领悟不尽的时光奥秘、解锁不尽的历史密码、品味不尽的人文韵致,观赏不尽的诗画美景。我虽然在那里漫游畅览了三天,但仍觉得不赶劲,不过瘾,不尽兴,欲罢而不能。</p> <p class="ql-block"> 在我认知中,布满时光印迹和风雨沧桑的古老建筑,是古城的起点,也是古城的筋骨和招牌,更是凝固的艺术、立体的诗篇。漫步于古城蜿蜒伸展的老街,脚下的石板因岁月磨砺而变得光滑凹凸,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来往的马帮,听到了由踢踏蹄声、叮咚铃声、咴恢马鸣和赶马者吆喝声构成的“马帮交响曲”。街道两旁,鱼刺般铺排的条条古巷,窄窄、长长、幽幽、深深,深入其间,每一次迈步、每一次抚摸、每一次呼吸、每一眼扫瞄,都感受到时光的深䆳、历史的厚重。街巷两侧,典雅木屋,精致瓦舍,高低错落,墙面斑驳,鳞次栉比,古朴祥和,一间挨着一间,一座连着一座,就像手挽手的老伙伴,共同守护着这方热土的瑰奇与神秘。体现纳西族传统建筑特色的飞檐翘角,精神抖擞,外向张扬,仿佛向天、向世界宣示着古城过往的辉煌、现今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说到丽江古城的古建筑,不能不提起木府。作为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其建筑略备于元,鼎盛于明,规模庞大,布局严谨,殿堂巍峨,气势恢宏,雕刻精致,构件玲珑,斗拱繁密,绘画璀璨,既展现了明代中原建筑的独特气质,又承袭了唐宋建筑古朴粗犷的余韵,更融和了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因此被誉为“丽江的紫禁城”,又引申出“北有故宫,南有木府”之说。徜徉在这辉煌的建筑群中,聆听着专业人员将木府风云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详细解说,我体会到了中央王朝经略边疆的政治谋略,感受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动,更领悟到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和而不同”的中华智慧,每一道飞檐都演绎着“美美与共”的文明交响。丽江俗语说: “不到木府,等于没到丽江。”我信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 民居楼阁之外,古桥也是丽江古城古建筑的一大特色、一张名片。丽江古城被称为“高原水乡”,玉泉水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引出354座古桥。这些古桥,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石桥木桥,有拱桥平桥,有古朴典雅,有别致精巧,造型各异,姿态万千。这些古桥,因水而生,因时光而美。每座桥都记录着独特的故事,每座桥都讲述着古城的过往烟云,每座桥都展示着古城的温厚与敦美。我站在桥上,听着小桥流水的悠美旋律,望着潺潺远去的清影溪流,观赏着身旁古色古香的民居,抚摸着撩水多情的细柳,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又感受到不同于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唯一一座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的古城,丽江古城不仅有独特的古建筑群落,更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多彩的人文风情。这是古城的灵魂、格调、气质和底蕴。</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聚居区,以东巴文化为核心的纳西文化是古城文化的特色和主体,随处可见,随时可赏,随心可学。纳西族的民居建设,至今坚守着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布局,照壁上绘制精美图案,门窗、梁柱上装饰精湛木雕。图案和木雕,题材丰富,特色鲜明,构图严谨,工艺细腻,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彰显着纳西族人民的历史积淀、高超技艺、特色文化、民族情感。古城的大街小巷,时常可见用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招牌、装饰、对联,时常可见东巴艺人现场书写东巴字、绘制东巴画、跳起东巴舞、弹奏东巴乐曲和歌谣,时常可见文化艺术类的主题活动和多种多样的民俗表演,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吸引着众多游客学习和欣赏。</p> <p class="ql-block"> 为提高文化品位,升华文化名片,发展文化旅游,丽江古城着力打造了30多个历史底蕴深厚、资源特色鲜明的“文化院落”,集历史文化与民族技艺展示、艺术品收藏与展览、文化艺术交流与体验于一体,为游客深度学习、了解和体验古城文化提供了新场域、新视角。例如,位于古城东大街的“东巴宫”,组织了一批著名的老东巴、民族歌手和民间艺人,以东巴文化艺术为主,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挖掘整理出一批富有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新鲜神妙、深沉浩远的精彩节目,使观众能够集中欣赏举世无双的东巴文艺,领略真正的纳西古乐及民间歌舞的神韵。再如: 走进“东巴文化博物馆”,可深入了解东巴文化的历史、宗教、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欣赏精美的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雕刻等艺术品,观看祭天、祭风、祭自然神等民俗、宗教仪式展演。走进“大研纳西古乐会”,可欣赏八旬老乐师和青年演员同台演奏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这种“音乐活化石”融合了中原雅乐、道教音乐和纳西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古朴典雅,曲调悠扬,使人在聆听穿越千年的清越旋律中,心灵得到一次深深的洗礼。走进“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东巴文字工作坊”、“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可以跟着东巴老师学习至今还活着的被称为“文字活化石”的东巴象形文字,可以欣赏和学习东巴绘画、木雕、刺绣、造纸、皮艺等传统技艺,可以亲手制作一张东巴纸书签,将纳西族的智慧带回家。走进“纳西人家”,可以参观纳西族传统的东巴婚礼展演。还有“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老木艺术空间”、“纳西文化传习协会”、“雪山书院”、“茶马古道博物馆”等多个“文化院落”,各具特色,各有魅力,共同把丽江古城打造成“动静皆宜、昼夜精彩”、妙趣横生、魅力迷人的文化高地、艺术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丽江古城特别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色彩、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把自己打扮得“金相玉质”,“秀外慧中”,于古老中透着新颖,于斑驳中透着鲜艳,于沧桑中透着朝气,于质朴中透着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大街小巷,常常是地面种植鲜花绿草,或聚簇成团,或成行连片,宛若带状花园,色彩纷呈,花香蝶绕,目不给赏,美不胜收。有的地方,渠水在花草间潺潺流淌,欢快轻唱,花草在渠岸边轻轻曼舞,散发芳香,渠水借花草添了几分秀美,花草借渠水增了几分灵动,那叫一个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简直令人目痴心迷,气舒神畅。再看两边的房子,有的爬满绿植,或成为生机盎然的绿墙,或宛若飞流倾泻的翠瀑,或好似郁郁葱葱的峰峦;有的被五颜六色的鲜花或祈福牌、许愿牌等手工艺品装饰成花墙甚至街头小品,打造成热门打卡点;更有的三角梅,抓着墙面,攀上屋脊,爬满房檐,开成花树花山,远远望去,好似艳霞绕屋,颇有几分仙家气象。也有的街道两侧,搭起古典彩灯的长廊,太阳投下梦幻般的光影,人行其间,每一眼都看见喜庆与温馨,每一步都迈出浪漫与祥和,心中的世界充满色彩与活力。抬头仰望,街巷上空,有的花木遮掩,荫凉习习,舒爽身心,有的彩牌彩灯密挂,借风摇摆,醒目迷人,有的油纸伞高悬,一眼望不到尽头,大有江南烟雨的意境。我站在深幽的窄巷中,仰望越排越远的油纸伞,忽然想起戴望舒《雨巷》中的诗句: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p> <p class="ql-block"> 再看纳西族的民居,更是方寸小院,大美天地。民居门口,有的用鲜花、绿植装饰,再取一个诗意的名号,颇富新潮与浪漫气息;有的用传统手工艺品装饰,彰显古典与神秘情调;有的用东巴文字与绘画装饰,突出历史韵味与民族特色。民居院内,种满鲜花,甚至连窗台和房檐上也都摆满花。居其屋,推窗赏景,眼中有惊喜;临其院,脚踏小径,裤腿沾花香。旭日东升时,花沐朝阳,人披霞光,俱是精神抖擞;斜阳西照下,拌花弈棋,品茗闻香,更加惬意无双。</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像一首悠扬的古曲,每个音符都是历史的回响,像一杯沉年的老酒,越品越回味悠长,像一部厚重的古书,每页都能读出不同的精彩与意义,像一条五彩的丝带,把地理与人文、时间与空间、过去与现在温柔地联系在一起。它虽然没有城墙,却用迷人的魅力圈住了无数游客的心。这不,我的心至今还留在那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