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好

葛志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涛上小学时,一天到晚就喜欢埋头写写画画,大家都觉得他性格太孤僻,怀疑他脑子不灵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涛上初中时,大家见到这孩子整天还是只知道写写画画,各科成绩都不及格,都觉得这孩子估计会“废”——成绩不好,当然考不上高中,自然也考不上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果然,阿涛后来真的没能考上大学。他仍然整天写写画画,在家一坐就是一整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周围的人都劝阿涛的父母,早点让他学习一门手艺,木匠、瓦匠或者是理发师、厨师都行,将来好歹能养活自己。可阿涛对那些都不喜欢。他说自己就想写字,写一辈子字。阿涛的父母见儿子这么执着,倒也没打没骂,只轻轻地对他说:“你喜欢写就写吧,自己觉得快乐就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涛十分感激父母的宽容,他是真的觉得快乐——写字的时候,他只觉得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是快乐的,只觉得这些字好像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在笔下如行云流水,会向他招手、微笑,给他信心和勇气,所以他写千遍、万遍都不厌倦。他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地写,坚定又严谨,不潦草也不拖沓,字越写越好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位书法老师无意中见到了阿涛的字,特意找到阿涛要收他为徒。老师说,能专注地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孩子,就一定有成功的希望。阿涛开始跟着老师习字,风里来雨里去,笔写秃了一支又一支,纸费了一摞又一摞,但他从来没叫过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晃五年过去,阿涛的字在亲朋好友间已小有名气,谁家有喜事必会请他写几幅字帖上,春节时他写的春联也成了抢手货;再后来,阿涛拿着作品参赛,又加入了省书法家协会;过了几年,他又有机会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协会里一位老教师筹办了一个书法培训班,请阿涛去做培训班老师,阿涛开始有了不错的收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涛结婚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很调皮,整天只想打游戏,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让阿涛很伤脑筋。阿涛也跟别的家长一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可孩子不肯去,为此阿涛没少跟着孩子对着干。但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眼见着阿涛跟孩子快要“水火不容”,阿涛的父亲开口了,他说暑假想带着孙子回老家生活一段时间。阿涛同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涛的父亲带着孙子回到老家后,天天带着他到大自然中去玩。他们一起采摘草药、观察昆虫、用树叶作画,孩子刚开始还带着手机、iPad,后来也不想再玩那些游戏了,天天只想跟着爷爷满山跑,老人还教孙子做饭、做家务,孩子也越来越勤快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学校的老师问孩子们有什么梦想,大家都说要当宇航员、法官、警察,而阿涛的孩子说,他想当一名养蜂人,结果引来一阵哄堂大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孩子回家委屈巴巴地问爷爷:“难道当养蜂人不好吗?帮助那些能酿出那么甜的蜜的小蜜蜂,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人摸了摸孙子的头,笑着说:“你想当养蜂人就当养蜂人吧,自己觉得快乐就好。”爷孙俩有说有笑的时候,阿涛刚好站在门外听到了。他突然觉得这句话是如此熟悉,想起自己当年的事,不禁醍醐灌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年后,阿涛的孩子并没有成为养蜂人,却成了一名优秀的中学人民教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刘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