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7日,吃完早餐,驱车直奔波黑国家博物馆参观,迎面看到的是1995年在波黑塞族与波黑穆族的战争中,被塞族武装屠杀的8000名穆斯林男子的巨大墓园,其中最小的儿童他的年龄永远停格在十五岁。</p> <p class="ql-block">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中牺牲的难民墓园。竖立的一排排又一排排的墓碑,以及象翻开书页样建筑平面图上所雕刻着的一行行难民的姓名,令人十分震惊。</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去波黑大屠杀难民墓吊唁</p> <p class="ql-block">墓园的不远处,就是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波黑共和国的建国历史很短,而且还连年内战,现在的博物馆就是当年联合国派荷兰的联合国军来收留、保护波黑穆族难民的难民营。</p><p class="ql-block">不久,波黑塞族包围了这幢房子,联合国军荷兰士兵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被塞族武装冲进了驻地,他们把15岁到65岁的男士与妇女、老人、儿童分开来,8000多个男士全被拉出去枪杀了。</p><p class="ql-block">现在博物馆陈列的大都是关于战争的图片和一些遗物。参观后,让人觉得好压抑。</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陈列的图片讲解</p> <p class="ql-block">战争中,百姓拖儿带女的逃离家园,那些在途中散落的鞋子,无声地揭露了一切苦难。</p> <p class="ql-block">离开波黑共和国,我们又入境塞尔维亚的巴塔小镇,途中遇到一批批旅行团员与我们同行,一起观赏网红景点。</p><p class="ql-block">这个在波黑与塞尔维亚分界的德里纳河湍流中,鼎力着一块不大的石头,上面建立了德里纳河小屋,这里最初是为游泳和划船提供临时休息的地方.让他们在疲惫时可以有个舒适的落脚点。小屋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象征着塞尔维亚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塞尔维亚的文化地标之一,这景观引起了游客的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上山途中看到肥羊在山中觅食</p> <p class="ql-block">留个纪念吧!可惜孙女把最精彩的部位给遮去了</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景点是火车站。这是唯一一条通向塞拉热窝的狭轨火车站。现在已废弃成了又一个观光景点。</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汽车已撤了轮胎,直接在铁轨上行驶</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别致的建筑,吸引人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山上火车站的风景竟然如此优美、迷人。</p> <p class="ql-block">午餐就在此解决吧</p> <p class="ql-block">接着晚餐前,我们开车来到了又一景点—木头小镇。顾名思义,这里的各种风格迥异的独立屋,都是用木头做成的</p> <p class="ql-block">进木头小镇参观,需要购买参观门票。小镇并不大,一个年轻的小哥在这里负责守门,并且直接向游客收钱,我看他收钱后也没给发票收据。</p> <p class="ql-block">独居一格的建筑风格的木屋小镇也是旅行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今晚我们借住在木头小镇附近的民宿一独立屋居住。小屋很有情调。</p><p class="ql-block">傍晚,儿子、儿媳与孙子、孙女坐在门外的椅子上吃着晚餐。外面一大片草地,空气十分清新,凉风习习迎面轻轻的吹拂,让人感觉十分的舒适。忽然有只高大的黑狗摆着尾巴,从远处跑来我们的房门口,儿媳和孙辈对它十分友好。没想到,这黑狗在我们夜深回房间后,竟然趴在门口守夜了一个晚上,直到儿媳第二天早上开门,还看到它趴在门旁,之后,它才慢悠悠的离去。没想到这狗狗还真是十分的讲义气。</p> <p class="ql-block">2 8日,一早我们从塞尔维亚出发向波黑边境进军,今天准备去波黑的首都薩拉热窩</p> <p class="ql-block">在机场旁满是弹孔的屋子,也称为博物馆,牌子上显示参观的票价:成人20波黑马克(1马克相当人民币1.3元),老人和孩子是8波黑马克</p> <p class="ql-block">这间其貌不扬的所谓博物馆,参观票价实在不菲。我们几个人感到票价与参观的内容价值不符,没兴趣去参观。儿子与孙女感到,既然驾车开到这里,还是应该买票实地去参观了解一下,既然意见不统一,于是我们兵分两路,愿意去参观的买票入场,我们在外等候。</p><p class="ql-block"> 这间房之所以成为博物馆,是当年内战,波黑薩族武装从1992年到1996年包围了薩拉热窝城的波黑伊斯兰武装。四年的圍困,城里断粮断医药等物资,老人与儿童处于饥饿缺医的状态。于是北约的美国与波黑薩族武装协商,最后同意北约可以空投物资到机场。但整个城市被牢牢的围困住,机场内的物资根本无法运送进城。于是在机场旁的这间小屋里,北约战士分批24小时不间断的向城市方向挖地道,城里的被困人员也同时24小时相向挖掘地道,经过4个月不间断的挖掘,地道终于打通了,物资也源源不断的从机场旁的这条通道送往到薩拉热窩城里。</p> <p class="ql-block">外貌不杨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外也没闲着,拍几张照吧</p> <p class="ql-block">逛逛波黑首都薩拉热窝老城</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门口聚集了不少游客</p> <p class="ql-block">儿媳为我们买了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老城里清真寺真不少,没几十步又能见到一个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女子黑袍从头遮到脚。</p> <p class="ql-block">小商摊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带钟楼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地上这条分东西的分界线,东面是伊斯兰教,西面是信奉天主教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面的街道,明显与东面伊斯兰教有巨大的差别。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在一条大街上能这样和平相处,也真是服了。</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可惜已傍晚五点多了,教堂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太热了,买冰淇淋解解渴</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见无名英雄碑</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建筑果然宏伟</p> <p class="ql-block">1914年6月28日,奥奥帝国的王储弗郎茨. 费帝南大公在此被薩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引发了连续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个事件,就在原地塑立了这个青年的两个脚印。</p> <p class="ql-block">这个饭店的姑娘真的很美</p> <p class="ql-block">夜晚,我们回到了私人民居。我们借的一套房在三楼。儿子与先生在逛市容前,先把我和儿媳妇、孙女、孙子停到老城里,他和先生俩开车到租借的民居,那房子没有电梯,父子俩硬是把三个行李箱提到三楼,尤其是儿子,两次上下楼的搬行李箱,着实辛苦,好在还有先生可以相帮提一个箱子。</p> <p class="ql-block">自阳台上放眼远眺,远处闪烁的灯光如星河一般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29日,离开薩拉热窩,开车到莫斯塔尔老城</p> <p class="ql-block">亚得里亚海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开车上山,新老城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难得有车开到山顶。</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里没有好的景观,不过既然到了,也得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不少这样战争留下的创伤。</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破败的废墟,墙上弹洞累累,没有一扇完整的门窗</p> <p class="ql-block">美貌的少妇</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宝宝</p> <p class="ql-block">儿媳提议,去品尝一下这里的伊斯兰美食。但这里是不允许外带食品,即使是一瓶水也不行,堂食必须买里面非常贵的饮料。</p> <p class="ql-block">边点菜,边休息。</p> <p class="ql-block">餐后,我们向前走,就见到十字路口的一幢狙击手大楼。</p><p class="ql-block">波黑主要由三个民族组成。其中:波斯尼亚克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是波黑本士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文化深受奥斯帝国的影响。塞尔维亚人主要是信奉东正教,与塞尔维亚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联系。克罗地亚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与克罗地亚在文化和宗教上的联系紧密。这三个民族在波黑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复杂的关系,也是波黑国家政治、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波黑塞族武装借助这幢大楼狙杀波黑的伊斯兰武装,把前面左右路口的大楼打成了废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房子外墙上那么多累累的弹痕,我的脑海里立即想起毛主席的诗词中一句"弹洞前村壁",虽然我们这代人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眼前的战阡疮百孔的遗迹,这种景象足夠让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情。</p> <p class="ql-block">这幢房子被摧残到只剩下骨架。</p> <p class="ql-block">战争后的山河依旧如此壮丽。</p> <p class="ql-block">今晚的民居是一套四房二厅二卫公寓房,可接待8位宾客。</p> <p class="ql-block">亚得里亚海的美丽风光与战争破坏的废墟,怎么也无法联系在一起,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存在过。</p> <p class="ql-block">30日,上午参观石头城小镇和建于500年前的要塞</p> <p class="ql-block">下午,离开波黑共和国,去往黑山共和国。车沿着美丽的亚德里亚海边行驶,碧兰纯净的海水,美得让人沉醉,此生将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黑山共和国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的国家,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与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接壤,国土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62.3万,其中黑山族占41.1 %,塞尔维亚族占32.9 %,主要信奉是东正教。首都是波德戈里察。</p><p class="ql-block">公元6世纪末,部分斯拉夫人移居到此。9世纪建国泽塔。15 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黑山为独立国家。1918年黑山加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联邦解体,2006年黑山国家公投获通过,6月3日宣布独立,6月28日加入联合国。</p><p class="ql-block">黑山是全欧洲海水最温暖、光照时间最充足的海海滨旅游胜地之一。它的西部和中部为丘陵平原地带,北部和东北部为高原和山地。地中海式气候。</p> <p class="ql-block">这么美的海景,不下水贴近,有点可惜。儿子把车停在路边,儿媳与孙女孙子换上了洞洞鞋。</p> <p class="ql-block">把车开到停车场停车,付费</p> <p class="ql-block">养眼的海景房也与碧兰的海水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黑山共和国的环境明显比波黑优渥。</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停满了白色的游艇。</p> <p class="ql-block">这里除了轿车就是摩托车。摩托车虽然行驶速度快,但因为功率大,噪声也大。几辆摩托车开过,分贝高得污染环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离阿尔巴民亚较近的城市—乌尔齐尼,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p> <p class="ql-block">中午,就在这里解决午餐。</p> <p class="ql-block">7月1日,今天一天的旅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早上先游风景如画的圣斯凡岛,接着游览科特尔湾(被称为地球上最美的海湾)与科特尔古城。晚上,我们离开黑山共和国去阿尔巴尼亚一一个在八十年代曾被我国称为欧洲的一盏明灯的国家。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们局外经处,常会定期打包一些食品,发送给援阿尔巴尼亚和援助罗马民亚的支援者。</p><p class="ql-block"> 去黑山共和国亚得里亚海边的一个科特尔古城游览,古城脚下有无比美丽的海景。一艘艘白色的电动游艇停满了港湾,市民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抚摸,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是那么的温馨。</p> <p class="ql-block">会一会美丽的圣斯特凡𡷊</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老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