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怀着对南疆人文风情的无比向往,特别是对克孜尔千佛洞的深情探秘,踏上南疆的征程,次日心急如焚地踏车来到了克孜尔石窟。感受丝绸之路上的大美中国及璀璨的石窟文化。</p><p class="ql-block"> 按规定游客十人一组变成一组,有官方讲解员带队参观游览6-7个石窟,但有一条严格的纪律规定:石窟内不允许拍照,这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是一大遗憾,但沿途的壁画宣传又给我弥补了这一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明屋达格山,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大约始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约300年。讲解员小姐姐告诉我们,克孜尔石窟群共有349个洞窟,有编号的236个,分布在山崖之上,保存了约1万平方米的壁画和部分彩绘塑像及建筑构件遗迹。</p> <p class="ql-block"> 西域佛光,千年微笑,克孜尔石窟画壁上的东方蒙娜丽莎。虽遭破坏仍可见“绚丽的艺术余晖”,残缺的轮廓更具有历史的厚重和悲伤,感受当下,沉浸体验是我此行必须要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洞窟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鸠摩罗什像。其实这个和尚是一位高僧,名字叫鸠摩罗什,他和真谛、玄奘、不空,被称作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这位高僧的佛经翻译工作,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发展。然而,这座古老的石窟也遭受了破坏。供奉释迦佛的拱形佛龛已经空了,壁画上的金箔袈裟被拿走,甚至壁画本身也被偷揭。这些痕迹令人心痛,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石窟分布在红褐色的明屋塔格山腰上,层层叠叠的石窟和曲折的人行栈道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每个石窟内部都雕刻着精美的壁画和佛像,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一位位国内外游客惊叹的目光,克孜尔石窟以千年计算的时间线仍在不断延展。官方讲解员和游客依然在一个个石窟中穿梭,把千年前的历史介绍给每一位来客。</p> <p class="ql-block"> 感到最心疼的当是克孜尔石窟壁画被盗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对龟兹石窟进行了大规模割取壁画的行动,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就是克孜尔石窟。</p> <p class="ql-block"> 参观克孜尔石窟的过程中,我们不禁要思考:这些经典之语如何在现代文化中焕发新的生机?让我们一起追寻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石窟所在崖体是砂岩和泥岩的混合结构,质地较为松散,古人开凿石窟后,先在石窟壁上涂草泥层,然后再绘画。历经1700多年,受气候变化、洪水地震等影响,崖体坍塌、壁画空鼓、起甲、酥碱等“病害”都对克孜尔石窟造成了损害。</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克孜尔石窟的风采,了解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克孜尔石窟的景致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历史与艺术的交融,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对于学者研究,还是对于游客观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和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克孜尔石窟的山顶俯瞰,可以看到整个山谷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美得如同仙境。远处是一片开阔的河谷区,中间绿树苍翠,花红草绿,渭干河水缓缓流淌,给人一种放松心灵、感受自我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些瑰宝的保护并非一帆风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英、日等国探险队疯狂盗割壁画,如今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有大量彩塑头像,而洞窟内只余刀痕纵横的残壁。所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克孜尔迎来新生命。</p> <p class="ql-block"> 从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克孜尔石窟与龟兹文化紧密相连,是龟兹文化在佛教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 。</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已经看过一些图片,但真正置身洞窟之内,被青色、蓝色、白色以及氧化变黑的橙色和红色壁画包围时,那种穿越千年的美总是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我一直相信,“美”是有共性标准的,不受限于文化、时间、地理,能够引发人们共同的、本能的、质朴的感情。相比之下,现在的“美”常常显得过于喧嚣和浮躁。</p> <p class="ql-block"> 作为佛教艺术东传"第一站",克孜尔石窟壁画比敦煌莫高窟早约一个世纪,直接影响敦煌早期壁画创作,历史文化意义重大,沿途拍了一些壁画图片。</p> <p class="ql-block"> 壁画内容丰富,包括飞天、佛塔、菩萨、罗汉、佛本生故事等佛教内容,还有大量民间习俗画和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体现了智慧、奉献、诚信、尊老爱幼的价值理念。克孜尔石窟在艺术风格上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和中期的壁画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教故事为主,晚期则出现了大乘佛教的千佛题材。</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天相图”,也是克孜尔石窟门票上的壁画图形。最左面是风神,为女性形象,裸上身,双手紧拽风袋。</p> <p class="ql-block"> 请教大咖说山西伟东老师和敦煌阿贵老师,他们说这是一幅有名“天相图”,但这幅图不全。在风神左边有日天,右边依次为风神、立佛、风神、立佛、月天。</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帮助解读,并审核,其中日天,圆形○,四只大雁环绕在周围。风神为女性形象,裸上身,双手紧拽风袋。风神右边是立佛,着袒右棕红色袈裟,衣纹清晰,勾勒出形体。金翅鸟,双头,口叼蛇形龙🐉。月天,月牙形,四周有16颗星环绕,意为众星拱月,外圈环绕四只飞翔的大雁。</p><p class="ql-block"> 我学到了知识,心里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金翅鸟,嘴里叼着毒蛇🐍。背景的蓝色天空是用来区隔两侧菱格壁画。</p> <p class="ql-block"> 辟支佛,也称作独觉。</p> <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大咖说两位老师的远程指导,有你们真好!</p> <p class="ql-block"> 站在鸠摩罗什铜像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伤痕累累的石窟,恰似文明的勋章,诉说着交流互鉴的永恒命题。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欣赏艺术之美,更是理解文明如何在交流中生长、在碰撞中升华。当驼铃声消散在历史长河,这些凿刻在岩石上的信仰与智慧,终将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也就是大美丝绸之路,大美中国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 :云鹤、春葳蕤</p><p class="ql-block">综合编辑 : 雨田、春葳蕤</p><p class="ql-block">音乐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咖说山西讲师伟东</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咖说敦煌讲师阿贵</p><p class="ql-block">感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