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湘女系列:进疆女兵史浏阳开展

南恩书屋

<p class="ql-block">6月27日上午,浏阳市博物馆举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进疆女兵风采”展览揭幕式。这一活动由浏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等单位主办协办。观看此展,犹如徐徐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伟大历史由女性奠定,似偏颇,但历史真实就是这样。新成立的新疆军区大规模征召女兵,让20万军垦官兵有老婆能安家,从湖南招聘8000女兵,后又从山东等解放区陆续调配20000多女性。这些新中国屯垦戍边第一代母亲造就了边疆的和睦稳定。</p> <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是新中国永固边疆的伟大创举。20万军人就地转型,军队建制,以农垦为主,却依然是武装力量,14个师的上百个团场部署在全疆每一个县城周边,他们是新疆稳定的擎天柱、保卫边防的压舱石、边疆经济的主力军、民族团结的及时雨。</p> <p class="ql-block">史上军垦大多失败,新疆军垦却由此成功奠基。而征召女兵进疆则是巩固与发展军垦的重大战略。首批进疆的“八千湘女”更被誉为新疆建设者中最优秀的群体。湖南曾评选湖南省新中国以来感动中国的10件大事件,第一件就是“八千湘女上天山”。70多年后的这次女兵风采展,即是一次深情的回望。揭幕式上长篇诗朗诵《我的母亲叫新疆》令人涕泪欲流且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长沙市,刚解放,街巷贴满了湖南省军区征女兵公告,湖南日报上刊登了征兵要求,营盘岭路设立了征兵报名处,一时间,全省优秀女青年纷纷前来报名,大多都有文化和一定专业技能。几天后,女兵们集中坐火车出发,毅然离开家乡,向边疆进发。她们辞别父老乡亲,走入人民解放军行列,成为光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员。</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主题词富含深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说这一庞大的女兵群体如同花儿一样,在天山南北绚丽开放,她们以建设新中国、保卫边疆神圣使命参军入伍,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她们同男军人一样,是新疆解放后稳定大局的军垦战士。</p> <p class="ql-block">湖南杰出女性在党史上有着浓重一笔,如向警予、杨开慧、帅孟奇等,她们被誉为红色湘女。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初以红色湘女为题讲党课,将“八千湘女”列为重要内容。人们说“湘女多情”,这个情不仅在于爱人,更崇高的是爱国爱党。当年的小小女兵,义无反顾,离别父母家乡,需要有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p> <p class="ql-block">当兵就意味着流血与牺牲。进疆的女兵自穿上军装,就有了信仰与意志,她们冒着严寒酷暑,坐着大卡车,颠簸数月,走八百里秦川,沿河西走廊前行,到了新疆,住地窝子,吃粗粮,开荒种地,学习专业技术,历尽艰险任劳任怨,开创出戈壁变绿洲的世界奇迹,青春与热血化作万顷良田与城市美景。</p> <p class="ql-block">八千湘女,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人民解放军大熔炉里,集体英雄主义的熏陶,湖湘优秀儿女的坚韧,使进疆女兵们百炼成钢,她们一个个成为出色的卫生员、电话兵、合格的纺织女工、先进的拖拉机手等等。同时在大漠收获了理想,也收获了爱情。婚姻虽说有的是组织介绍,大多是自由恋爱。</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章节的标题十分传神,主题分明,颇有诗情画意,令观众浮想联翩,陈旧的老图片闪烁着英雄主义的光环。70多年前的屯垦戍边,漠野荒滩,人烟罕迹,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女兵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土匪斗。展柜中一枚枚军功章,是她们进疆后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至今已70多年,来自内地省区数万女兵现大多已去世,活着的都已是耄耋之年。她们晚年往返湘疆,对故乡更加亲近,一说起在新疆的岁月,无不怀着深深的回忆,怀着爱国建国的热情,奔赴西北,承担屯垦与保卫边疆的使命,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一张张青春靚丽的照片,穿着军装,个个精神焕发,还有一对对夫妻合照,见证着进疆女兵的幸福生活。在大生产中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有了爱情与下一代,他们人定胜天,改天换地,把荒滩戈壁变成了塞上江南。</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优秀巡展案例,已获评2024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民委、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和合中华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推介。曾在广东十多地市展出。由于人物肖像众多,有进疆女兵后人拿着照片来认亲,留下了一段欣慰又伤感的人间佳话。</p> <p class="ql-block">新疆兵团博物馆在石河子军垦史展览中有专门进疆女兵和“八千湘女”的内容。这次展览是从数千张照片中精心挑选,以20多个展柜,58件文物,组成新的主题陈列。这些珍贵的图片与文物,跨越万里,回到进疆女兵的家乡,诉说对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坚守与忠诚。</p> <p class="ql-block">这一展览走进湖南浏阳市,承载着特殊的意义。解放新疆的大功臣王震将军就是浏阳市人。他在新疆和平解放后,决心让军队稳定,首先解决营团职干部婚姻,于是经中央批准,由湖南省军区征女兵,先后招到8000人,分批从长沙出发,集中在西安受训,然后派往新疆编入团场工作。</p> <p class="ql-block">之后发动官兵返乡相亲,再带到新疆结婚成家。王震的三五九旅,这支从井岗山集结的红军队伍,延安时守卫党中央,开荒南泥湾,南下再次长征,又一路征战大西北,在艰辛的南疆驻守,他们特别能战斗。曾统计,老红军新疆最多,即指王震老部队。据闻,建国时调他们赴京组建首都警卫师,王震认为保卫边疆更重要。英雄守边防,国家共安康。</p> <p class="ql-block">当年湖南女兵一腔热血报名,大都以为三五年后退伍或转业可回到家乡,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料一到乌鲁木齐,第一个动员会,王震将军就毫不含糊地说,进疆女兵皆是军人,必须听党指挥,扎根边疆。当场有女兵难舍父母而流泪,但绝大多数女兵一入伍便是坚强的战士,初心则誓言,献了青春献子孙,为建设边疆奋斗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叶南恩是八千湘女一员,1951年仅16岁,从平江上塔市镇黄泥湾大屋赶至长沙报名,第二批进入新疆,后经部队培训成为医生。这次展出了她四张照片,皆穿军装,一张证件照,端庄秀丽,两张与我父亲刘汉章合影,还有一张骑着白马巡诊的照片,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由于她率先进疆当兵,后来其妺叶昔恩,父母、弟弟及弟媳等都到了新疆,参加工作,在新疆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兄弟三人出生在兵团农八师141团场。“文革”时因父被打成“走资派”,我和二弟回到平江求学,我后在岳阳招工。退休后为纪念母亲,在老家以母亲名义建南恩书屋,发动文化扶贫,使之评上国家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我二弟刘生献是这次展览中的热门人物,他应邀做为嘉宾出席。提前同老伴郝海华带孙女坐飞机从新疆赶至浏阳。他岳母周镜月是浏阳人,八千湘女的杰出代表。此次开展前刘生献接受军垦博物馆现场采访,开幕式上,有市委宣传部长、新疆与浏阳博物馆长四位揭幕人,他作为八千湘女后人也成为其中一位。</p> <p class="ql-block">由于主持人介绍和宣传部长讲话中都提到刘生献和他岳母周镜月,二弟受到现场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几位记者连番提问采访。他述说父母与岳父的故事,现场指认亲人照片,侃侃而谈。在王震将军家乡,讲解三五九旅与新疆屯垦戍边历史,令他格外动情。刘生献很早就加入八路军研究会,前不久还参加了由王震孙女王京京组织的三五九旅后代陝北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他岳父岳母的婚姻是王震介绍的,岳父郝正元是王震麾下团职干部,作战英勇,军功卓著。与周镜月结婚后,生下6个儿女,都在新疆工作至退休。展览中王震母亲与他岳父岳母的合影。还有结婚时的贺幛,众多当年战友签名,都是珍贵的文物。观众听刘生献现场讲解,恍若隔世,回想历史,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岳阳市县也有几位八千湘女的后人,好友高歌平的母亲黄彬英,张萍的母亲高艾荫,还有周劲的母亲等。有趣的是,父亲都是山西老八路,母亲都是八千湘女。曾写一篇文章,《山西父亲湖南娘》以纪念。我们前几年建了一个群,“八千湘女疆二代”,互相转载交流些有关讯息,也是晚年一乐。</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来了不少湘女后代,也来了一些王震将军在湖南的亲友。他们大都曾在新疆工作,为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是进疆女兵历史的见证者。展览揭幕活动一结束,部分代表前往王震故居参观,共同缅怀这位浏阳走出来、为新疆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共和国将军。</p> <p class="ql-block">据闻,这次展览将在浏阳市展出至7月31日,然后转至山东等地展出。相信进疆女兵和其后人都会关注这一历史,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前来参观,因为关注进疆女兵的历史,就是关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也是关注新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