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我国教育部与德国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简称InWEnt)合作实施的 “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安排,我们一行12人来到德国黑森州职业学校进修学习。学校位于法兰克福附近的大盖劳小镇,是全州最大的一所职业学校。受InWEnt协会委托,学校每年都要为发展中国家培训职教师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德国黑森州职业学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长施耐德先生在校门口热情迎接我们,希望我们像前几批学员一样,圆满完成学业。我们信心满满,学劲十足。学校校园不大,但是却有3000多学生,我质疑这么多学生怎么坐的下?校长告诉我:这里实行“双元制”教学,学生每周只在学校学一天半理论,剩下3天半要去企业实训,所以每天在校生只有1000多人。至此我才明白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实质含义,一“元”指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双方合作完成教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校长亲自在校门口迎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校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现在开办了金属、电工、建筑、家政、护理、木工、经济管理、室内设计等多个专业。学生20多人一班。由于实行小班教学,所以实训场地都不大。参观烹饪实训室时,刚好赶上学生正在自制蛋糕和奶酪,有幸品尝了他们的作品。边干边吃的感觉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PLC实训室,我们将在这里学习PLC可编程技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电脑实训室,这里正在培训中东国家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汽车修理实训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烹饪实训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校后的第一堂课是“专业教学法”,由格劳德先生(Herr Graune)讲授。一上来,他要求我们学员互相做个介绍。他采用的介绍方法很独特,每个学员要把自己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兴趣爱好等信息写到纸上,别在胸前,然后互相走动查看。他强调在开展班级教学前,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所了解,学生之间也要互相熟悉。格劳德先生在上课中会经常变换课室座位,开始大家是坐在桌子后面听课,讨论时就坐到桌前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学生互作介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上课听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课堂讨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课是桑先生(Herr Sann)的“媒体教学法”。这是一位非常幽默的老师,让我诧异的是他仍然在使用胶片投影机。桑先生解释说:“多媒体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新设备,而是多媒体,要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传授知识。特别是不要忽视板书,板书是最传统的媒体,最适合互动教学,可以随机应变。”桑先生的板书看起来像艺术作品,五颜六色,有画有字,生动活泼,吸引眼球。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他用的粉笔是方形的,可以防滚动;他用的板擦是海绵做的,可以吸水擦黑板,不掉粉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桑先生在使用胶片投影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桑先生的板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方形粉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海绵板擦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桑先生说,青少年的学习注意力是在变化的,它的变化规律大致如下图。可以看出,上课后20分钟内是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段,后面就逐渐下降,而且速度挺快。所以学校里一般都是45分钟一节课。但在德国职校,一般都把两节课连在一起上,即90分钟连堂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学习注意力曲线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怎样让学生注意力在90分钟里都保持较高水平呐?桑先生告诉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更换教学媒体的方式可以延续学生的注意力。如下图,在90分钟两节课里,如果使用三种媒体交替教学(如黑板、投影机、实物),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持续到下课(红线为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曲线)。这里只是随便例举出三种媒体,实际上,总靠这三种媒体的更换也是不行的,要不断变换新的媒体,甚至用玩具也可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运用多媒体手段延续注意力曲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这里学习,都是90分钟连堂上课,中间不休息。然而很少感到疲倦,因为德国老师在这90分钟里总是会变着样的来开展教学:一会儿板书,一会儿投影,一会儿打电脑,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演示,一会儿游戏,一会儿提问,……层出不穷。有时会有一些困意,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活动驱跑。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一招真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多种教学形式之一,小组汇报成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多种教学形式之二,学员上台作讲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注意力曲线在一天24小时内也是变化的。大家都知道上午的学习精力最好,下午次之。桑先生说:研究结果表明事实的确如此。从下图可以看到,中午是个低潮期,所以理论上来说,学校应该安排学生午休,这样下午学习才有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24小时内的学习注意力曲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德国职校却没有这样做。我们看到的课表是这样安排的:</p><p class="ql-block">上午7:30—12:30上课,共6节;</p><p class="ql-block">中午休息半小时;</p><p class="ql-block">下午1;00上课,上2节,2:30下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一来,德国师生中午就没有吃午饭的习惯,只是吃些点心和水果。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外来人,极度不适应。我有些不解,明明德国人知道这个安排不符合科学规律,却置若罔闻。看来德国人也应该向我们学习一下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学校作息安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在校园内吸烟。所以每到午休时,学生和老师就三三两两走出校园,站在校外路边吸烟。我仔细查看了校内的每个角落,真是没有发现一个烟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午休时师生走出校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午休时学生在走廊上席地而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天下课后,桑先生拿出一张中国地图,让我们每人标出自己家的位置,然后把名字写到旁边。他说以后要拿着这张图到中国去找我们。我拉住桑先生要与他合影,他不好意思的把手放在肚子前挡住自己的大肚皮。一年后,教育部在南京召开“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总结大会,桑先生作为德方教师代表前来出席,我们有缘再次相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我和桑先生在课堂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图:我和桑先生在南京合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这次参加的“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是中德两国自1984年在职教领域开展合作以来的一次创举,标志着我国职教领域的对外合作不仅在形式上由“输入型”向“输出型”转变,在内容上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获取型”转变,而且在机制上也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它对下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将为深化我国职教改革奠定人员基础,做好人力资源上的储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根据2006年BBS论坛记录整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相关阅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ahzixj" target="_blank">初到德国</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