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门三景夜韵

闽山茶客

<p class="ql-block">苏州盘门三景包括盘门水陆城门、吴门桥和瑞光寺塔,其建成由来如下:</p><p class="ql-block">盘门水陆城门</p><p class="ql-block">- 春秋始建:盘门始建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是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督建的苏州城八座城门之一。最初名为“蟠门”,因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故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p><p class="ql-block">- 元代重建:现存的盘门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后张士诚增筑瓮城,明清时又数次修缮。1986年,盘门城楼重建。</p><p class="ql-block">瑞光寺塔</p><p class="ql-block">- 三国始建:据史载,瑞光寺塔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当时先建普济禅寺,10年后建十三级舍利塔,因塔常呈五色瑞光,寺遂名瑞光寺。</p><p class="ql-block">- 北宋重建: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瑞光寺塔被重建。</p><p class="ql-block">- 近代修复:清咸丰十年(1860年),瑞光寺塔遭受太平天国战火,仅存砖砌塔身。20世纪八九十年代,瑞光寺塔修复宋塔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吴门桥</p><p class="ql-block">- 宋代始建:吴门桥始建于宋元丰年间,是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单孔拱桥。</p><p class="ql-block">- 清代重建:现存的吴门桥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的。</p><p class="ql-block">这三处古迹因大运河相连,形成了著名的“盘门三景”,成为苏州古城风貌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当夜幕低垂,苏州的盘门三景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那古老的盘门,城墙斑驳,在月光的轻抚下,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城门洞开,宛如时光的隧道,让人遥想当年的车马喧嚣。</p> <p class="ql-block">吴门桥横跨水面,其拱形的桥身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桥下,水波轻荡,倒映着点点星光,恰似古人所言“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那桥的轮廓在水光中摇曳生姿,与两岸的灯火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瑞光寺塔,高耸入云,塔身在夜灯的映照下,透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塔影婆娑,风铃轻响,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梵音,让人不禁想起“塔影临波,梵音绕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三景相互依存,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夜景图。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伫立,见证着苏州的变迁与发展,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让人们在这宁静的夜晚,感受到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盘门三景仿佛是苏州古城的缩影,它承载着2500年的历史风韵。它们见证了苏州从春秋时期的吴国都城到现代城市的变迁,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盘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苏州古城八座城门之一。瑞光塔始建于北宋,吴门桥始建于宋元丰年间。这三处古迹都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但依然保留了大量历史信息,为研究古代建筑、军事防御、宗教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盘门的水陆并联设计体现了古代苏州城市的布局和防御体系,是中国古代城防建筑的杰出代表。瑞光塔是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其建筑技艺和装饰艺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吴门桥作为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其桥洞高大,造型优美,体现了古代桥梁建筑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  瑞光塔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其塔藏的文物如真珠舍利宝幢等,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古代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佛教与苏州地方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盘门三景是苏州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的。</p><p class="ql-block">例如,盘门附近曾有伍相祠,供奉着伍子胥的塑像,体现了苏州人民对伍子胥的崇敬和纪念。此外,盘门三景也是苏州水乡文化的重要体现,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盘门三景夜韵</p><p class="ql-block"> ~调寄蝶恋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映古墙灯影碎,夜幕低垂,月落城头睡。古渡舟横波静邃,渔歌远去星河坠。</p><p class="ql-block">吴韵悠悠传古味,石径幽深,苔藓侵阶翠。梦绕千年情未退,渔歌烟雨添新醉。</p>